第20章 该干不行

    第20章 该干不行 (第1/3页)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初三,酉时正,此时,岳飞还在一丝不苟敦促利器战队,演练多功能矛第一招。

    根据动作要领的要求,每个人必须熟练掌握,现在大家的动作略有熟练,但是还远远不够。

    不过岳飞也不能着急上火,这种事情要靠功夫磨,心急吃不了热豆粥。

    汴梁城皇宫金龙宝殿里面,还是两个人在那里忙,其实这个时候二人都没有大动作。

    蔡京那种那些名单,正在端详,似乎里面的人名个个呼之欲出,要和蔡京干一架。

    宋徽宗还在那里想着进了元佑恶人名册的那些人,有一条他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他们和蔡京不对付。

    宋徽宗有个习惯,他喜欢谁,就拿谁划线,谁反对他就不是好人,谁跟他站在一边就是好人。

    那些元祐党人显然都不是好东西。

    否则怎么在这名单里?这个关系朕是一目了然的,只有你们才麻木不仁。

    朕知道蔡爱卿是爱憎分明的老臣,凡是自以为是不把朕放在第一位的,都是他的敌人。

    别人朕不知道,王安石、范仲淹等前朝老臣为国富民强让朕的国土更强大改进祖宗法度,忠心可嘉。

    可是你们这些元佑党人竟然跟着什么宣仁太后胡闹,全面否定了变法成果,贻害流毒九年之久(注一)。

    对不起了祖奶奶,孙儿虽然敬仰你老人家,这事情上朕却要自作主张,因为只有朕一人可以独断朝纲。

    这是前朝的事情,放下不提,到了朕继承大统以后,有些糊涂的向太后再次废除新政(注一)。

    幸好她老人家临朝问政时间不长总共才九个月,没有太影响大局,那些支持旧政的老顽固也如鸟兽散。

    不过,朕对向太后她老人家无比敬仰和爱戴,她的那点儿糊涂不影响大局,这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就是在哥哥神宗殡天之后继承大位之争的时候,多亏她老人家一力坚持,朕才得以荣登大宝。

    否则,依了章惇那老贼,龙椅上作着的就是弟弟赵拟了,这哪里能忍?

    第二,向太后摄政九个月就将大权全都归给朕,她就不管闲事,过她悠闲生活去了,随后就作古了。

    这种事了飘然去的风姿,值得朕效法,四五十年以后,说不定海晏河清之时,朕也要学她老人家。

    归政于朕以后,庙堂大事由朕总揽,朕力挽狂澜,让朝政回到正轨,然后就交给蔡爱卿主持大局了。

    朕当然不干那些琐碎之事,神龙见首不见尾,偶然出手,一笔点睛,足矣。

    然后陪伴朕的美人,浅酌几杯美酒,写几个字,描一幅画,才是朕炎炎天才所寄托之处。

    于是蔡爱卿就有了将那些元祐党人分别入籍的具体工作,就不用朕亲自操心了。

    自古皇帝当得好,都不用自己操劳,朕在这方面可算自古迄今所有皇帝的楷模。

    什么秦始皇、汉太祖、唐太宗一类小儿也,和朕相较,彼等实乃望尘莫及。

    本朝前代皇帝,也就太祖太宗比朕略胜半筹,其余均不足一洒。

    先太祖那是开拓皇帝,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神来一笔,没有大决断大智慧万难成功,所以朕不得不钦佩。

    先太宗虽然不如太祖,但是对朕却是不可替代,因为他烛影斧声神出鬼没施为,才将大宝移到太宗一系。

    这种颠倒乾坤的手法别人看不出来,难道朕这不世出的天才还看不出来?

    还有,先太宗都已经设计完美彻底实现的瞒天过海妙计,朕还不能参透,岂不是太愧对祖先了。

    自古干大事的都坚持一个原则,谓之曰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比如管仲,先太宗为之极致也。

    在那把龙椅这件归谁坐的大事上,哪怕杀了哥哥夺了皇位都是小节,所以朕对先太宗推崇备至。

    盖因太宗见太祖嫡子不堪大用,难保宋室马上得来之锦绣江山,故而略施小计,取而代之。

    遂有烛影斧声之妙计付诸实施,踪迹飘渺,让人千古不能猜透其中奥秘。

    能够猜度清楚,唯有才分和太宗并驾齐驱者,也就是朕这太宗这嫡系子孙了。

    聪明如朕,也是只有登上大位以后,才理解通透。

    当然朕也不会宣之于众,先太宗都没有做的事情,朕自然也不会做,要想朕做,除非太宗先做。

    无论如何,先太祖朕是要感戴永远的,但是先太宗朕则不但感戴而且要效法,要追随他的神魂办事。

    据朕仔细观察太宗的烛影斧声,其实他老人家并不是一定之规要了先太祖的命取而代之。

    更不是要杀掉自己的亲弟以及先太祖的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