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虎子扬威

    第52章 虎子扬威 (第2/3页)

临时派遣。

    比如赵希夷的这个统制就是临时差派的结果。

    用于确定俸禄的官阶和品秩详细和确定,而官职的数量比较少,所以就有可能几个官阶对应一个官职。

    比如赵希夷的官阶是翊卫郎三十阶,他的品秩从七品,这是固定的。

    可是能当统制的候选人,就有大约十个官阶的所有人。

    出来这个有阶有品的武官以外,还有无阶无品的武官,他们都是九品之外了。

    多少不知道,反正人数众多。

    这些有名目的官员和无名目的官员,简直就是数不胜数的多。

    需要注意的是,他们中干事的估计不超过十分之一。

    而更加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十分之九的人,不是他们不想干。

    而是宋朝制度就是如此,特意不让他们干。

    这就是宋朝独一无二的奇异景色,奉旨当懒汉。

    从中可以看出,宋朝的冗官冗费从何而来——从制度而来。

    你想啊,进入官阶系统以后,一辈子也不见得用上一次。

    却有十个八个人在那里等着,无所事事,要支付多少俸禄?

    这还只是正式的编制,除此之外,还有散官、勋官、贴职等名头,都是高薪养起来不干活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正大光明奉旨只拿钱不干活的一群。

    除此以外,所有这些官员到了一定年龄就要退休,不再列入被派遣的行列,但是俸禄还要减半发给。

    理性开支,除了俸禄,还有节假日赏赐、庆典或者特殊日子的奉赠,都是不可缺少的开支项目。

    就是说,只要一进入职官系列,不管干不干事情,俸禄就是铁饭碗了。

    从此以后最大的风险就是干活的时候出错,那个时候就可能被剥夺或者降低官阶,减少俸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风险,最好是不干事,有派遣的时候,让别人去,别找自己。

    那么,这种既受累还有风险的派遣差事,为什么大家还要抢着干呢?

    这问题问的,一看就是从政的小白。

    正常来说,人很少有满足现状的吧?

    不干事虽然没有风险,但是你同样也没有进阶的机会,那可是五十二阶呢!

    一年爬升一阶,也要五十二年。

    可想而知,别的不要想了,你就闷头爬吧,够你忙的。

    爬得越高,你的荣华富贵越高档。

    这就是富贵险中求的原理,幼儿都知道,如果不懂这个,你是怎么进来这个圈子的?

    再一个有吸引力的正常途径,就是干事的时候有不少职务补贴,这些都和任职辛苦程度息息相关。

    有宋一代,对官员的照顾还是十分周到的,大概也是高薪养廉的思路。

    事实上,大宋官员贪污的也确实比较少,除了最大的那个皇上以外。

    除了这两个正途以外,还有一个歪门邪道,就是自己捞外快。

    干这事的先决条件是先捞到干事的派遣,你其不上去,想捞也没得捞。

    同时,有宋一代的无止无休党争、朝政翻云覆雨,实际上给了各级官员很多投机取巧的机会。

    一个没有累积军功的人可能见风使舵功夫高,就得到上峰的欣赏,给你一个肥缺干干。

    如果你这门功夫高深,甚至可以惊动天听,直接让你得到皇上的觐见。

    那你就鲤鱼跳龙门,泥鳅化成龙了。

    看到没有,这种差派制度还有这种灵活性给本来没有希望的人额外的机会。

    就看那些皇上权臣人等如何使用了。

    宋朝有些事情的坏事,并不见得是制度不好,那些履行制度的人才是关键。

    可是话不能绝对,为什么那些可以让好制度不起好作用甚至成为为虎作伥工具官员可以得势?

    这又不能不说是制度的问题了。

    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也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

    有宋一代,各种法规的改革和变更一直热闹非凡。

    尤其是各种经济法规的改革,都给地方规定了额外加成的机会,也都给那些官员捞外快大开方便之门。

    因为这些原因,有目共睹的潜在好处,让大家对任何一个职官的派遣,不由展开激烈的争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