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天通人庸

    第77章 天通人庸 (第1/3页)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四,辰时初三刻,现代时上午八点三十分。

    岳飞侃侃而谈说出他对天理天道别出心裁的理解,让程颐大开眼界。

    老实说,宋朝那些文人,即使脑逥路非常开阔的人,也不过和老子庄子一样, 只能模模糊糊描述天道。

    就跟别提天道和人道之间的关系了。

    大宋官方的正统解释和对待,就是那些星相说、五行说、祥瑞灾变一类的神神叨叨。

    岳飞的一番描述,尤其是天人衢二者之间的关系,将他们生生提拔到另一个高度。

    包括程颐,这位堪称对天理最理解的大学问,也进入了一个新领域:天人直接挂钩, 确切挂钩。

    既然岳飞说还可以细分百八十个更具体的类别, 程颐就不问天人衢了,还有好几个其它学科呢。

    不过, 他是一边听一边纳闷,难道这些东西都是陈抟道长告诉这孩子的?

    这老道也太神了,还有,这孩子的记忆力也太好了吧。

    这一老一小岂不是绝配?

    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问,接着加快了解其它几个学科。

    岳飞接着说的是人庸衢。

    人庸衢,简单说,就是如何正确使用那些被人正确理解的天道,效果就是让每一个人都干该干的事情。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连续操作,半途而废的话,前面的努力就付诸流水了。

    人庸衢中的庸,基本等于使用,但是又有正确使用的意思在内。

    正确使用天道,就是寻求天道的目的,这包括在使用之前的确定天道、传输天道等程序中。

    一句话,就是保证在人接受天道的时候,接受的都是正确的天道。

    接到以后,如何正确使用, 让天道发挥它该有的作用, 就是人庸衢要保证的了。

    而人庸衢放在一起,就是说要把天道整体运用到人这个服务对象上,整体协调一致,不能互相矛盾。

    同时,它的内在要求是每一条具体人庸作用,都不多不少得到落实,而不能和天道规定的多少发生变化。

    还有,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要求,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及对合适的人物对象使用。

    岳飞在解释和定义了什么是人庸衢以后,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特别举例说明。

    “比如说,宋朝的职官制度,开国皇上和大臣为了照顾那些被解除兵权的将领,将他们养起来。

    “你们看到这个做法的弊病吗?估计你们看到了现象,或者觉得合情合理,或者觉得哪里不对。

    “这根本就是不合理,而且毛病很清楚,就是违反了天道, 没有做到人庸衢。

    “何以言之?天道明明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可是这种职官制度,却是光发俸禄不干活。

    “不干活,还谈何‘天生我材必有用’?明明是不用。

    “还有,那些俸禄,不是钱财就是粮食,是为了让人吃了用了以后,去持续发挥他的才能的。

    “可是,发了钱财以后,当事人却啥也不干,让天道产生的钱粮无用空耗。

    “所有的三冗问题,都是天理和人庸的问题,或者天理和人庸二者之一错了,或者二者都错了。

    “这只是事情的一方面。

    “事情的另一方面呢?有人需要吃饭,吃过饭以后好去干活,可是他却没有饭吃,以至于无法干活。

    “如此一来,就搅乱了天理,破坏了应该有的秩序,让需要吃饭的人吃不上饭,如此循环往复,问题岂不是很严重?而且越来越严重?

    “在人庸方面,我们察觉到的问题,有的时候是整体制度设计上的错误,比如宋朝的职官制度,因为制度本身就让一些人只领俸禄不干活,而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又是皇上的一念之差,为他的权力集中服务。

    “这里我有必要强调一件事情,就是一件事情是不是符合天道,和他是不是有权利干不是一码事。

    “比如这个只拿钱不干活,皇上有权这样定,但是这样做不符合天道。

    “这也就规定了,研究天道,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天道,不要受皇帝的约束,皇帝的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