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天通人庸

    第77章 天通人庸 (第2/3页)

,只是他的建议。

    “有可能符合天意,也可能不符合天意,你们天人衢的专家要独立确定。

    “这就是明确,这个宗元学坊不是任何皇帝之下的机构,不是为皇帝歌功颂德。

    “我再进一步明确,皇帝的一切都在天道之下,而不是在天道之上,甚至平起平坐都没有。

    “这个基本原则明确以后,从人庸衢开始,后面的物流衢、幽通衢、赋税衢都是如此,正确与否以天道为准,而不是以皇帝的旨意为准。”

    “住嘴!我认为你这是大逆不道!你怎敢说皇帝不对?”

    说话的是那位县尉,杨泰。

    他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听,不过皇上被提到好几次,而且似乎还没说他好话。

    职责所在,他立时就跳了起来,对大逆不道的岳飞厉声斥责。

    这要是在别处或者对上别人,他早就动手抓人了。

    岳飞一听这个武官就是一个莽夫,于是问他:“这位杨叔叔,我对哪位皇帝如何大逆不道了?”

    “你说皇帝的话不能当天道,我刚才听到你说。”

    “杨叔叔,我说人言不是天道,当然是错误的人言,那杨叔叔说我说皇帝不对,你是说皇帝的话不符合天道,是不是这个意思,杨叔叔?”

    岳飞依然笑嘻嘻地说,不过内容并没有客气。

    “我不是这个意思!皇帝的话怎么能反对天道。”

    “那杨叔叔肯定了我没有说皇帝的话反对天道,没错吧?”

    “没错!”

    “没错就好,谢谢杨叔叔主持公道。”

    杨泰:“?”

    我说了什么?

    岳飞接着说人庸问题:“第二个方面,就是设计的制度方面没有重大缺陷,但是效果没有达到。

    “这就是在执行方面出的问题。也就是说,天道即使变成了制度或者法规,也不能自动把人用好。

    “那是需要一步一步落实、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一个条件,就是有合格的官吏或者专门人才去做事,比如我们这个宗元学坊就需要程老爷子当院长,别人行吗?十个人也顶不了一个。

    “在这方面,光有合格的人还不行,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比如我们这个学坊,就不能只有程老爷子一个,还需要阁长、亭长什么的,还要有许多老师,起码百八十名。

    “每一个岗位都有一个合适的人去做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所有人都能各尽其能。

    “比如我们这里化匪为良的五千土匪,他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人都不在合适的位置上。

    “他们的职业是土匪,然而,没有一个人自然是土匪,也没有一个人后天是土匪,而应该是良民。

    “所以,我们就改正了这个错误,让他们回归到他们本来就是的良民身份。

    “五里岗土匪是这样,程岗村乡民也是这样,整个宋朝的人都应该是这样。

    “这是最基本的一条人庸衢原则。

    “具体到每个人,举个例子,就说我张叔叔吧。

    “他一生奋斗,直到现在,可是从来没有一个岗位让他高兴,什么原因呢?

    “看起来复杂,实际上简单,就是因为他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这个能怪我张叔叔吗?

    “当然不能!都是那帮老顽固从来不把合适的位置给我张叔叔,结果成了该干的事情没人干,能干事的人没事干,你说那些人该有多笨?狗熊比他们聪明多了。

    “可是你们再看看现在,同是一个人,张叔叔如同小伙子一样,干劲儿十足!

    “没有别的理由,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现在在合适的位置上干合适的事情,所以特高兴。

    “我敢肯定,程老爷子也会成为特别好的例证。

    “老爷子你的专长是研究天道总结天理搞学术研究,那些人却让你在官场跟那些贪官墨吏打交道。

    “这你能心情愉快吗?从今以后你可以在宗元学坊专心学问,当然高兴!

    “关于人庸衢总体认识就先说这些,下面说些具体分工,目前来说,这个人庸衢应该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