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秉烛夜读

    第126章 秉烛夜读 (第1/3页)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亥时初一刻,现代时下午九点二分。

    在岳飞的指令下,虎子给老艄公也就是岳飞新任命的水师总管舟遏流发出命令立即返航。

    在舟遏流调动下,三艘大船依然连成一线,开始穿过这个这段新开凿的淇歌河段。

    淇歌,这是岳飞给这个河段所起的名字,从淇河到朝歌,就不管以前的其它名字了。

    原来叫什么名字岳飞不知道,从现在起,这个河段就会一直保留下来,也就一直使用这个名称。

    淇歌河段大约有十里长,进来的时候,因为时间仓促,只是草草开就,三条大船勉强可以通过。

    若有滞涩之处,利器战队的大力士挥动那些多功能矛插进河底一用力,就能推进一丈有余。

    这一步推进,不但解决了行船的需要,还顺便拓开了河道。

    更厉害的是,因为这种生疖子硬挤的强硬做法,还将河道的两旁土层挤得特别瓷实。

    这就有效提高了河道的坚固度,有利于这条河道的长久运营,符合岳飞的战略打算长久大计。

    即使如此,也不能满足这三艘大船回程的要求。

    主要是因为回程的时候船上的载重量极大的增加了,最为举足轻重的增重就是那些武器和盔甲。

    那些铜戈一捆就有几百斤,四条大汉都险些抬不动,岳飞粗略计算,至少有二百捆之多。

    即使是平均按每捆五百斤计算,也有十万斤。

    平均装载在三条船上,每条船就是三万多斤的增重,压得它们吃水线起码下贱三尺。

    除了铜戈,就是那些全套盔甲,每套盔甲,竟然需要两个箱子才能盛下。

    然而它的重量之大,竟然让那些甲士搬不起来一只箱子。

    岳飞也是好奇,找到项鸿,让他选出几个甲士试穿。

    项鸿叫出五个人来,乃是甲士中力气最大的前五人。

    他们在例行守卫职责的时候,也不是被动等事情上门,而是主动找些事情干。

    比如对自己实力的摸底什么的,就包括这种比试力气,这五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一上来,就气势汹汹,似乎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他们搬不动。

    结果却让岳飞大失所望!对这套盔甲,没有一个人能应付裕如。

    那个第五名刚穿到一半,就给压趴倒在了地上,还好没有受伤。

    第四名好一些,还差一个头盔,也不支倒地,和第一个一样,就地瘫痪。

    第三名则坚持穿完了全套,一个全副武装的甲士倒在地上,看着都更威武一些,比前两个雅观。

    第二名则穿完了全套,还跨出一步,却无以为继,栽了一个狗吃屎,简直比第三名还惨。

    因为他是在行动中倒地,趴在了地上,鼻子戳地,那么沉重的一大坨,估计鼻子保不住了。

    大家一起动手帮忙将他翻过来一看,鼻子没事,就是疼痛难忍。

    这就归功于和那套头盔一起的面罩了。

    果然沉重不是白给的,刚才那种重重的撞击,竟然还保护了鼻子的安全。

    这也让看热闹的其它甲士对这些沉重得难以容忍的家伙感到可以接受了,甚至有了一丝好感。

    他们心道,给我一个头盔护罩就好,一旦有事,起码鼻子可以保住。

    第一个大力士最厉害,实际上就是队长项鸿。

    他真的是继承了先祖项羽的特长,力大无比,看着不是吓人的大块头,却浑身都是暴强的肌肉。众人都觉得他配得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风姿卓绝。

    他试穿的时候,没有任何困难就穿上了全套盔甲。

    他感觉甚好,认为还可以做些动作,然后向前走出几步,拿起自己那条铜耜。

    这也是因为他力气特大,给他量身制作定制的独门兵器,比别人的那种粗大一倍,也沉重一倍。他双膀较力,浑身的力气集中到手臂,将那杆粗大铜耜呼呼耍了起来。

    可是在一边走一边耍的时候,突然歪倒,赶紧用铜耜支撑了一番,才免得和前面的人一样倒地。

    项鸿也就此停止了显摆,说道:“这身盔甲太沉重了,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