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神农有功

    第137章 神农有功 (第1/3页)

    宋徽宗崇宁四年二月十五,岳飞两周岁的当天,亥时正三刻,现代时下午十点五十九分。

    岳飞继续阅读和思考神农药篮相关事项,觉得头绪越来越多了。

    有一段时间突然冒出来一个念头:这事不是应该让扁毛师父一起头疼吗?他必定也感兴趣。

    甚至全扔给他,也是很有道理的吧?他可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不向我岳飞,业余的。

    可是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吧。

    这些事情虽然发生在远古时代,师父照理应该比我在理解它们方面更厉害一些。

    可是,师父没有我这种超越千年的见识,不懂的就是不懂,没有其它出路可走,只好卡在那里。

    他是古人,思想必然是老古板;年龄也大了,脑筋没有我年轻人活泛,转眼就是一个主意。

    所以,还是让我岳飞来吧,不然师父就会混乱湖涂,世间又多一个不明白之人。

    至于岳飞我,不管是继续湖涂还是已然明白,都没大事,明天有时一个岳飞,活蹦乱跳。

    既然如此,岳飞头一低,继续来!接着看书,不断思考!

    岳飞一看这个殷受传记内容竟然如此之多,不但没有被吓唬住,反而激起了他的战斗激情。

    你东西多,我需要多,谁怕谁,今天小爷跟你摽上了。

    帝舜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这个息慎就是肃慎,乃是虞夏以来地处东北的一个很大的邦国,和四海之内的许多部落一样,感戴帝舜的维护天下太平有序之功。

    岳飞记得一个故事,和这个肃慎有关,说的是孔夫子如何学问渊博。说在春秋时期某一天,南方的诸侯国之一陈国的最后一位国君陈湣公派了一个使者,询问孔子一件事,因为那个时候孔夫子的知识丰富已经无人能比。

    那个使者对孔子说,有一天陈国的宫殿有一只凶狠的海东青死在那里,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被一支梏失穿透身体,楛失上的箭头叫石磬,是从坚硬的岩石上凿出来的,那箭长一尺八寸。

    孔子一听,立即知道答桉,告诉陈国使者说,那只海东青是从遥远的地方过来的,因为这支箭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叫肃慎的族群专有的兵器。

    见到使者茫然不知,孔子诲人不倦地说,远在武王打败商朝的时候,曾经告知天下,让那个时候的九夷百蛮,各以他们那里的地方特长贡献上来.可以让大周朝廷记住他们的职分,就是对大周恭顺,谨守自己的本分,以便季今后按照他们的本分加以调遣使用。

    在这个要求之下,那个东北远国肃慎,就贡献了这种楛失石砮,长度一尺八寸,杀伤力极强。周武王非常想借此机会让人知道自己的大功伟业,在箭尾扣弦处刻上“肃慎国进贡之箭”的字样,就将肃慎贡献的这种楛失石罄失送给了大女儿,作为嫁妆并随嫁给虞胡公而带到他所封的陈国。

    那个时代的传统做法,帝王把珍玉分给同姓,用来表示血缘的亲近;把远方的贡品分给异姓,使他们不忘事奉君主。虞胡公是异姓,所以周武王就把肃慎国的贡品分给了陈国。

    孔子有对那个使者说,你回去告诉你们的国君,如果国君派管事的人去旧府里寻找,大概还能找到那支陪嫁的楛失石罄。那位使者半信半疑,回去向国君如实汇报,当时的陈国国君陈惠公于是派人寻找,果然在一个用金子装饰起来的的木盒里,发现了那支楛失石罄,如同孔子所说的一样。这位国君陈惠公,已经和前面派遣使者的陈湣公,完全物是人非了。陈湣公已经被灭陈的楚国杀死,原来的陈国已经不复存在,这个陈惠公是楚国扶持起来的傀儡。

    这种世事变迁,怪不得孔夫子哀叹,春秋无义战。

    这个肃慎,即使神农也没有搞出什么别出心裁的东西,只有一个没有最后定论的想法,也被殷受记录下来,就是那个圣人出从树上取皮做衣服的树和制造楛失的树,是同一种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