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董卓震惊!被迫革新城墙夯筑工艺!

    第314章 董卓震惊!被迫革新城墙夯筑工艺! (第3/3页)

。”

    郭嘉不愧是郭嘉。

    居然跟军师联盟的想法完全一致。

    刘辨扭头瞥向郭嘉,绽出一抹澹澹的笑容:“知朕者,奉孝也!袁忠、陈逸、赵琰三人,朕一个都不会让他们呆在国相的位置上。”

    没办法!

    这些人的身份实在是太尴尬了。

    对于刘辨的农耕国政,有着极其大的阻碍。

    刘辨不会冒着农耕失败的风险,去冒险任用他们当郡守。

    荀或似乎对此也有预料,神色澹然道:“那不知陛下准备以何种理由,将其裁撤,亦或者降职、平调旁处?”

    刘辨阴鸷一笑:“很简单!文若要让他们上报明年的农耕计划,如果连续被打回去三次,那便降职处分。”

    “端朕的碗,须服朕管!南阳官员的规矩,他们同样需要遵守,朕乃一视同仁,若是能力不行,自当退位让贤。”

    “文若。”

    刘辨双目炯炯地凝视着对方:“这样的理由,可充分否?”

    荀或颔首点头:“充分倒是充分,不过陛下,若是他们全都完成了呢?毕竟,不论是袁忠也好,陈逸也罢,他们的能力还是不必怀疑的。”

    “那便另寻借口,朕只有一个要求,要让外界心服口服,让长安挑不出刺儿来。”

    “这......臣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恩。”

    刘辨点点头:“自己想办法最好,朕只是给尔等提供一个思路,至于过程如何,朕不会操心,那是你们发挥的余地。”

    荀或、郭嘉齐齐拱手:“喏。”

    “好了。”

    刘辨大手一挥,转而言道:“关于豫州的事情,便商议至此,现在咱们来聊聊这帮大儒,听说他们已经自觉分成了数个派系?”

    郭嘉哂然笑道:“没错,的确如此,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古文经一派,今文经一派,至于其内部,大致是按照五经划分。”

    自古便是文人相轻。

    他们虽然没有行伍那样直接,以拳头大小、软硬绝高下,但拿嘴皮子斗争起来,绝对不比行伍们决斗要弱。

    这还没怎么着呢,就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小团体,等以后在辩论会相遇,保准会是一场空前的大决战。

    “有没有......”

    刘辨试探性询问道:“深得古文经、今文经儒生,共同尊敬,亦或者至今没有选择抱团的儒生?”

    “有!”

    郭嘉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北海郑玄,他与范阳卢植乃是师兄弟,同出马融门下,但确也深得今文经学者的敬重。”

    “在目前进入南阳的大儒中,郑玄是受拜访次数最多,影响力甚至已经超过了司马徽的儒学泰斗。”

    “恩。”

    跟专家预料的一样。

    郑玄在儒林中,地位绝对是超然的:“你且继续,还有谁?”

    郭嘉一揖:“其次便是司马徽,他精通古今文经学问,而且汝颖、荆襄士族尽皆拜访,甚至连一些益州士族,同样会去拜访。”

    “陛下放心。”

    言至于此,郭嘉赶忙补充道:“司马徽没有透露过半点消息,他们只是在聊古今文经,探讨经学相关学问。”

    司马徽毕竟是发起者,而且以皇帝陛下的名义,征辟大儒入朝为官,在这帮儒生中,自然会有超然的地位。

    这是司马徽能位列人气第二的直接原因,否则凭他闲云野鹤的性子,只怕能进入前五,都算是上天垂怜了。

    “除了司马徽、郑玄以外呢?”

    这俩人是刘辨意料之中的,甚至已经成为内定的裁判。

    但这远远不够,刘辨还需要一些有分量人,来巩固权威的地位。

    “这个......”

    郭嘉皱着眉,沉思片刻,眸光骤亮:“许慎之子许冲,古今文经兼修,甚得家学真传,不过他算是郑玄弟子,因此名声不显。”

    “许冲!”

    刘辨暗自思忖时,军师联盟提醒道:“辩爷,《说文解字》便是许慎主编的,而且经学大师马融,对许慎极其推崇,曾公开表示过,对于五经的研究,没人比得过许慎。”

    “他之所以能被古今文经学者,共同尊重,乃是因为在《说文解字》中,虽多采用古文经说,但亦有今文经,两者有了一定的融合。”

    “原来是他呀!”

    刘辨这才想起了许慎。

    军师联盟则继续道:“辩爷,这个许慎可以用,《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字典,专家可以对其进行优化,争取让它变成一部合格的工具书。”

    “以后在庠序阶段,《说文解字》必然会是初学者必备的书籍,就像是现代社会,小学生手里的字典,是一个道理。”

    刘辨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转而言道:“许冲?朕记住了,此人要重点关注,他上报的是哪本书来着?”

    荀或拱手:“《春秋公羊传》”

    刘辨皱着眉:“哦?不是《说文解字》吗?”

    “这......”

    这次考核的是经学,许冲自然不可能上报《说文解字》。

    不过,荀或却是听懂了刘辨的话中深意:“陛下放心,臣可以代为转达,让许冲上报《说文解字》与朝廷。”

    “恩。”

    刘辨点点头:“很好!除了许冲,可还有旁人否?”

    郭嘉一揖:“太尉杨彪。”

    “杨彪?”

    刘辨皱着眉:“他们家不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吗?难不成,也是古今文经兼修?”

    郭嘉摇头:“非也!弘农杨氏的确是世代研习《欧阳尚书》,但关西孔子的名声实在太过响亮,而且他又位列三公,自然拜访的人便多了。”

    “杨彪!”

    刘辨反复喃喃着这个名字。

    自从杨彪成为朝廷的吉祥物以后,自己还真是没把他当回事呢?

    这老家伙倒也有耐心,居然不声不响的能熬住:“奉孝提及此人,莫非觉得朝廷应该派个有分量的人坐镇?”

    郭嘉欠身拱手,倒也不敢隐瞒:“陛下,此事非同小可,单靠郑玄、司马徽,怕是镇不住这帮家伙,但若有杨太尉坐镇,情况必然不同。”

    “可是......”

    刘辨同样有所顾忌:“他是今文经学派,难免有失偏颇。”

    一旁荀或拱手:“除了杨彪外,陛下还可委派卢植,此人是古文经学派,且身份地位,绝不输杨太尉分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卢植?”

    即便是刘辨,亦耳熟能详。

    跟卢尚书相比,杨彪简直就是个弟弟。

    ------题外话------

    感谢【书友20210201****】大老1500币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