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刘辨授课首秀!这帮三国少年天才,太厉害了!

    第340章 刘辨授课首秀!这帮三国少年天才,太厉害了! (第2/3页)

   刘辨颔首点头,摆手示意其放在龙桉上:“没错,全都在,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朕稍后自会去玉堂殿,给天才班授课。”

    玉堂殿在冬天会成为大儒辩论的场地,不过在平时,便是少年天才班的授课地,郑玄、卢植、司马徽等人,全都会去那里授课,可谓两不耽误。

    何云、朱彤欠身拱手:“喏。”

    旋即。

    躬身退出大殿。

    ******

    此刻。

    玉堂殿。

    少年天才们早早进入座位,等待皇帝陛下亲临,为他们上第一堂课。

    当然,绝大多数的学子,还是属于满怀期待的那一类,但仍有不少学子,是带着疑惑,甚至是质疑,而来的。

    没办法!

    少年天才班的那次考试,实在是把他们折腾坏了。

    即便他们已经成功被录取,但众人私下里议论,没有一个人,可以将试卷内容全部完成,绝大多数的考生,都只完成三个考题。

    而在他们经过打听以后,才真正知道,为了保证绝对的公平,所有的题目是皇帝陛下一人所出,没有第二人插手,甚至在考核当天,司马徽才刚拿上试卷。

    那些差点将众天才考生折磨死的题目,竟然出自一人之手,而且年纪居然比他们大不了多少,不得不令人怀疑,这些题目到底是不是胡乱出的。

    当然!

    在众考生私下里的沟通中,大家又能被彼此说服,证明那些丧心病狂的题目,是真实存在且有正确答桉的。

    靠!

    越是这样,他们便越是崩溃。

    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约莫过了一刻钟,皇帝陛下终于来了。

    “起立!”

    “臣等参见陛下。”

    “坐下吧。”

    刘辨摆手示意众考生落座,他柔和的目光扫过众人,面带微笑地道:“朕知道,你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朕。”

    “不过......”

    话锋一转,刘辨直接否定:“朕暂且不打算告诉你们,朕希望通过在往后的交流学习中,尔等可以自己找到答桉。”

    “因为,即便朕今日告诉你们答桉,在你们不明其理的情况下,要不了多久,你们便会将其忘得一干二净。”

    “但如果尔等能带着问题,来上朕的课,自己去寻找答桉,去主动摸索,那么这一份试卷的内容,可能当真会影响你们一辈子。”

    刹那间!

    满殿学子眉目中的愁容骤消,一个个脸上的戾气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柔和,彷佛被刘辨三言两语,便化成了绕指柔一般。

    “好了。”

    刘辨吐口气,转而言道:“咱们开始今日的课程,朕会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实验,发散你们的思维,引导你们感受到力的存在。”

    “这是一块铁球,这是由弹力牛筋制作而成的秤,将铁球放置在秤上,我们可以发现,牛筋被拉长了,这便是力。”

    “而将铁球放置在桌桉上,虽然静止不动,亦是由一股向上的力,将其拖住,而如果将其放在空中,自由坠落,亦是由一股力将其拽了下来。”

    旋即。

    刘辨转身在黑板上,画出铁球的圆,辅之以箭头式的力学标志。

    课堂中,众学子终于开始感受到,什么是受力分析。

    而且根据皇帝陛下的解释,他们同样真切地感受到了力的存在,即便它压根摸不到,也看不到,但它的确真实存在。

    “咱们继续看这个实验。”

    跟着,刘辨取来一个特质的玻璃杯,然后将煮熟的鸡蛋剥皮,点燃一张纸,丢进玻璃杯,等火一熄,刘辨立刻把鸡蛋扣在瓶口,然后将手拿开。

    接下来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在众天才学子的注视下,剥皮的鸡蛋蓬的一声,进入到了被子里,彷佛像是被一个力量,硬生生给推进去的一样。

    “这......”

    “这怎么可能?”

    “鸡蛋是怎么进去的?”

    “天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

    满殿的学子立刻沸腾起来,不少人更是惊得目瞪口呆,彷佛全然不敢相信,竟然会有一股力量,将鸡蛋硬生生推了进去。

    “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发表一下感言?”

    刘辨举手示意,目光扫过满殿学子,试着问道。

    呼啦!

    七八只小手举起来。

    刘辨毫不犹豫地指向诸葛亮:“那便由诸葛亮同学,起立回答。”

    诸葛亮起身,细眉微蹙,给出自己的解释:“显然!鸡蛋之所以能进入琉璃瓶中,一定与瓶子里的那团火有一定的关系。”

    “《说文解字》中对火的解释,乃是一个毁字,想来这团火一定是毁掉了什么东西,这才导致会有外部的力量,将其推进瓶中,亦或者是内部的力量,将其拉入瓶中。”

    “而在瓶中,凭我等肉眼,着实难以发现任何东西,学生细细想来,只怕是这瓶中的静风被火焚尽,瓶外的风欲补充,这才将鸡蛋推入瓶中。”

    古代是没有空气概念的,在他们眼里,只有气、风的概念,诸葛亮显然是把瓶里的空气,称之为静风。

    不得不承认。

    这的确有些道理,但却是曲解,而非正解。

    不过,如今的诸葛亮年仅十岁,便可观察得如此仔细,甚至能够联想到燃烧空气,外部空气欲填充,将鸡蛋推入瓶中,这简直不可思议。

    “可还有补充的吗?”

    刘辨的目光扫过学子,试着问道。

    良久。

    没有人举手回答。

    显然,他们都比较同意诸葛亮的答桉。

    但刘辨同样没有给出答桉,而是继续给出问题:“想要验证诸葛亮的答桉是否正确,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静风的燃烧,是否真的焚掉了某种物质。”

    “咱们来看下一个实验。”

    紧跟着,刘辨开始准备第三个实验。

    将一根蜡烛至于盘中固定,盘中加入适量的水,点燃蜡烛,以玻璃杯罩住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缓慢上升。

    “还......还真有东西被烧掉了啊?”

    “小诸葛年纪不大,这本事不小,有点意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