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灵境纳亡魂

    第五十六章 灵境纳亡魂 (第3/3页)

邪气、煞气和恶气,让他们面容逐渐平和露出释然之色。

    恢复理智后的亡魂,互相看了看对方,又看了看四周的神祇,最终望向【夜游神】、【勾魂使】和【引渡使】,等待他们的接引。

    但这三位明显出同阴世有关的神祇都没有开口,而立在虚空,配合在场诸神,一起看向虚空方向。

    【十二月将】则是上前表示已经降服外魔后,也是立在一边。

    百姓和亡魂都是有些畏惧的看着虚空,等待神祇的回应。

    随即他们见到层层天光垂下,卢城以及万千亡魂,就见到虚空之中浮现出一方天境。

    其中仙云、霞光、飞虹、瑞霭、莲花、金灯等等景象暂且不提,此次天境展开,众人处在地上,却莫名感觉到自己能够看到中央宫殿的景象。

    此方宫殿乃是弥罗参考妙有宗太微金阙,配合自己修行的《金阙无上妙有仙经》真意而成。

    因此,在众人的眼中,这宫殿极其华贵。

    朱墙碧瓦,白砖金柱,明珠点缀,绽放光辉,映的周围一片朦胧。

    霞光雾气环绕,又将其承托的似虚似实,远远看去,只觉得浩渺烟霞,如梦如幻。

    宫殿各处,又有种种装饰,显露仙家气象,神道富贵。

    但众人的目光在见到宫殿中央,做君王打扮的神祇后,便再无其他想法,纷纷叩首施礼,以此表达自身心情。

    “如今乾坤错乱,阴世破碎,轮回之路断绝,你等若是愿意,可暂入我下属灵境居住,待日后时机一到,再入轮回。若是不愿入我灵境,可选择让家人供奉,也可选择回归天地运转。你等意下如何?”

    听到弥罗的声音,众人纷纷看向天境下方一处雄伟山岳,以及其中些许百姓和生灵。

    这些百姓和生灵的居住环境在弥罗看来,其实算的不好,只能说是自给自足,安居乐业而已。

    可这,正是此方太虚幻境,芸芸众生,苦求而不可得的东西,他们纷纷叩首:“还请帝君/大神/尊神/上神慈悲!允我等入内!”

    各类称呼响起,弥罗建立的许多锚点进一步的稳定,函夏大地同此方太虚幻境的联系也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作为二者连接的重要中专,弥罗也是得到了极大的加持。

    无论是太虚幻境内众生和地脉的护持,还是函夏地脉气息流动带来的庇护,都是让弥罗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对的,弥罗也暂时无法离开弥罗妙有境。

    他必须端坐其中,一边依靠自身道体和法力的特性,维持双方的平衡,不断转化函夏地脉气息,将以卢城为中心的土地,一点点的函夏化。

    另一边,弥罗也需要坐镇在妙有境内,借助上方三道清气的特性,对整个卢城内外的生灵进行名字的赐予,以及调动神祇力量给与祝福和庇护。

    而弥罗的这个举动,也是莫名契合了卢城百姓对于弥罗的期望。

    一位立于高天之上,心系众生,愿意帮助万民,却不涉及众生权柄的大神形象,初步在这片土地上成型。而这种信仰的成立,也是让诸多原本想着避开兵役的青壮,乃至中老年人选择加入军队,希望能够帮忙收服“失土”。

    这样的做法,在这些淳朴的百姓看来,是最划算的。

    解救受苦的同胞,必然是善举,有功德;而帮助弥罗战斗,自然也是是善举,有功德;若是为弥罗战死沙场,那更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而人间的死亡,不过是前往弥罗灵境,享受更好生活的一个必经途径,没什么可怕的。

    对比起单纯的百姓,卢城周围的地主和豪强,知道的更多,也更加清楚如今的弥罗和茅山派大势已成,他们日后想要换取神位只可能越来越难。

    他们一边羡慕嫉妒最早得到【土地神】册封的老者,一边想方设法的希望提升自身地位,积累更多“功德”,哪怕不能够成为神祇,也要有机会进入天境享福。

    至于大量民众参军带来的粮食问题,诸多得到【农夫】名字的妇人和少年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他们一人便能够处理过去十多人才能处理的土地,甚至做得更好。

    加上卢城内部【木匠】对于工具的创新,周围的土地得到【土地神】、【河神】、【厕神】等神祇庇护,不但土壤肥沃,还风调雨顺,必要的时候,还能进行催熟。综合下来,现在一百位卢城【农夫】,已经能够完成过去数千人才能做完的耕种任务,这在极大程度上解决了粮食的问题。

    如此良性循环之下,整个卢城内外,已经陷入了一片狂热之中。

    并且,这种狂热还随着卢城势力的扩张,不断向着周围的城市和百姓身上扩散。

    此举又是进一步的加大了弥罗的压力,让他离开妙有境的日子,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以至于,当函夏的同道找上门的时候,弥罗也只能派遣化身前往,真身依旧待在弥罗妙有境中,难以离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