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躬耕天下

    第十二章 躬耕天下 (第1/3页)

    徐庶对诸葛亮言道,“你乃是我知己好友,虽然孔明你一直以无心仕途对外示人,

    但吾深知,你并非无心仕途,乃是心中怀抱着匡扶汉室,再造华夏的大志向。

    今公玮,汉室宗亲也。

    匡扶其成就大业可以说就是在匡扶汉室。

    而且公玮正如孔明你所言,天资任敏,爱德下士,此乃明君之象。

    投之,吾等不但可一展所长,又可完成心中志向,何乐而不为?”

    “公玮虽今遭馋人陷害,外贬出襄阳,然正如公玮信中所言,长沙虽偏处湘南,却是建功立业之所。

    若孔明你能与我一同辅弼公玮,以公玮之明,你我二人之能,蔡瑁何足惧?

    到那时,不说长沙一郡,就是来日扶保公玮重返襄阳,令公玮以嫡长子之大义克继楚国,亦是不难之事。

    刘州牧执掌荆州以来,虽武威稍逊,然文治斐然。

    现今荆州兵甲遍于田野,谷物溢于府库,楚国国力乃当世翘楚,英才俊杰更是不计其数。

    公玮以此为资,展征讨之业,纵使来日北方强敌来临,又有何惧。

    以荆州为资,底定华夏之大业,孔明你难道不心动吗?”

    在说完这些后,徐庶已经按剑而起,他来诸葛亮身前,对着诸葛亮一拜道,

    “吾徐庶平生有一愿,便是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起重整这乱世。

    公玮与孔明你皆是我心中所许之可以一起并肩之人,还望孔明能弃隐士之虚念,出山为天下苍山谋取实利。”

    徐庶这一拜,令一向谦逊的诸葛亮立即从坐席上起身,他连忙扶起徐庶言道,

    “亮当不得此拜。”

    诸葛亮虽然如愿扶起了徐庶,但他看到徐庶脸上那坚定的神色,知道徐庶的心意之坚定,

    若是不拿出能令徐庶信服的理由,恐怕他不会轻易离去了。

    诸葛亮扶着徐庶回原位坐下,而后他对这位好友敞开了心扉,他站在徐庶身前负手叹息地说道,

    “吾又岂非未曾不想出山匡扶汉室。”

    “天下群雄中,非刘姓者吾不愿投。

    而公玮虽年纪尚轻,但其为人礼贤下士,又与我交好,其之所在,本是我良好栖身之所。

    但正如我评价公玮天资仁敏,爱德下士那般,我只知其贤德,而不知其才能,要想平定这浩浩乱世,非才德兼备之英主不能。

    今公玮只见德而未有能现于当世,吾又岂可下定决心投之。”

    听到诸葛亮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徐庶大喜,他连忙说道,“如此甚为简单。

    今孔明可与我一同前去长沙,就近观察公玮执掌一县之所为。

    若其贤能,吾等尽心辅弼,若其才干与其德行不相配,吾等再一同离去即可。”

    听到徐庶如此说,诸葛亮却在徐庶的眼光中缓缓摇头。

    “元直所言,乃是当今天下贤士择主之所为,但此为,吾不取也。”

    徐庶闻言诧异,“为何?”

    就近观察主君,最后才决定是否真心投效,乃是当世的贤才通用的做法。

    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所说的这句话,就是当今主君与臣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