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北部变局

    19·北部变局 (第1/3页)

    就在希奥埃洛斯全面发起反攻的同时,北部战场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固守丘陵的叛军,在米哈伊洛,即塞尔维亚伪王的带领下,固守着各个关隘。

    双方在拉斯各有胜负,随着战事推移,双方的主战场从拉斯转移到了尼什。

    以保加利亚当地驻军为主力的米哈埃尔·杜卡斯部队,在他的号召下,在索菲亚的西部,也就是皮罗特城聚集起了一支大军。

    帝国军延皮罗特向西进军时遭遇到了巨大的抵抗。

    主场作战的塞尔维亚叛军们,盘旋在以尼什为基地的山脉之中。

    各条行军的主要干道全部布置了重兵,这些士兵以逸待劳,以熟悉打陌生,获得了全面的战术优势。

    而从战略上看,塞尔维亚的叛乱其实并不需要击败帝国。

    他只需要举起“义旗”,给帝国里居心叵测的贵族们树立一个榜样,就能够很好地获得战略优势。

    此时塞尔柱,诺曼人,埃及法蒂玛的威胁,保加利亚北部佩切涅格人的不安分,以及内斗,都是帝国平叛时需要思考的重大代价。

    所以对于叛军而言,时间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而帝国所担忧的代价,让米哈埃尔·杜卡斯随行的将军不得不小心谨慎。

    尼什之战为什么在周边城镇拖了这么久,也是这个战略考虑。

    然而在朝堂各党派大臣的谏言中,北部战场收到了极大的内部压力,什么“疑而不进,坐失良机”“杜卡斯误国”“权利收回”“换主将”之类的言语不断。

    这一压力很显然的影响到了整个平叛的战略安排,首当其冲的是战区拜占庭式的侦查被大幅减少了。

    由散兵组成的侦查部队,深入整个战区,然后传递情报,这是拜占庭军事制度的重要基石。

    基于情报的战略部署,是帝国久经战火依旧坚强的顶梁柱。

    这种情报战,是目前整个欧洲唯一的战略安排(因为拜占庭式的“特使”,带回了整个世界的情报)。

    共治皇帝和他的将军们的压力以实质性的方式体现出来了:他们宁可减少散兵,减少对战区情报的掌控,也要推进战事,回应朝堂压力。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北部平叛以另一种方式解读了出来。

    第8军团率先开拨,分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