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罗马尼亚的立国之战

    11·罗马尼亚的立国之战 (第2/3页)

   短促人生,苦辛相续,

    死常当头,无可逃躲,

    一旦命尽,良莠同一。(古希腊诗词)

    慷慨赴难,誓死忠心,

    照吾忠诚,杞国无事。”

    杰罗德唱着念着,他们也跟着。

    “θάρρος!”(thárros-勇气)

    “δόξα!”(dóxa-荣耀)

    “αφοσίωση!”(afosíosi-忠诚)

    三个掷地有声的品德,从杰罗德的口中铿锵地爆发而出,气氛节节攀升。希腊式的礼仪让这些没有见过市面的人,感到了荣耀。

    君士坦丁堡宫廷的外交技术,被希奥埃洛斯用到了这里。

    精美的食物,器具,各种赠礼,侍女,驯化他们的野性。让他知道,留在希奥埃洛斯的身边有无穷的美好生活,任何动乱就会破坏他们的美梦,从而压制自己部落的叛乱势力,顺从统治。

    带全部礼毕,他们向希奥埃洛斯齐呼“主人”,即主君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主人在希腊语中的说法是“δεσπότης”,而这个词也是戴克里先创造的头衔“Dominus”的希腊语翻译,他还有另一层意思是“专制公”。

    当今11世纪的头衔还没有后世那种公-侯-伯-子-男-骑士,那种欧洲很典型的分封体系。

    最先开始的分封“大公”头衔的,如果希奥埃洛斯没有记错,应该是奥托一世。

    而罗马这边主要用“荣誉头衔”和“职能头衔”两个体系混合。

    克罗地亚很明显是不能承认罗马尼亚大公身份的,这无疑会触动东罗马帝国的神经,所以日思夜想的希奥埃洛斯想到了另一个头衔——“主君”Ιδιοκτήτης。

    这是他给自己编的。

    当正式的“建国”礼仪完成之后,希奥埃洛斯有了两个身份,罗马尼亚主君,马其顿战团长。

    而在次日,带着书信的外交使节,将希奥埃洛斯的信件送到了克罗地亚、匈牙利、鲁塞尼亚、佩切涅格和东罗马帝国的手中。

    “罗马尼亚主君,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庇护人,英勇的马其顿战团长希奥埃洛斯,敬克罗地亚友邦国之王:我军将于四月发动特兰西瓦尼亚攻势,待戡平宵小,必与圣王共击强敌。”

    克罗地亚国王受到信件之后立刻回复罗马尼亚,表示认同,然后开始梳理外交,为进攻匈牙利做准备。

    而草原的鲁塞尼亚和佩切涅格则十分看好这个新邻居,这位希先生在他们眼中可是神通广大的人呐。

    原本一批货丢进去,一袋钱出来,现在是一袋钱还带点小赠品,比那帮只会杀价的威尼斯人要好多了。

    再加上回到鲁塞尼亚的安德斯·科列夫和回到佩切涅格的扎鲁尔·古雷,两人不停的为希奥埃洛斯美言,企图促成更多的交易,从而获得希奥埃洛斯更多的贿赂。

    匈牙利则是不明所以,他们更在乎马其顿战团长这个头衔。你罗马尼亚能有几个人啊,烂地方,你建国就有战斗力了么,左右不过是一些部落民农民,没有底子的。

    反倒是马其顿战团本身才是宝贝,之前克罗地亚在多瑙河的反攻,让匈牙利人见识到了马其顿战团的犀利,他们正打算回信,带着金币去贿赂或雇佣马其顿战团。

    比起他们的友好和不关心,持复杂态度的是东罗马帝国。

    米海尔七世见到这封外交文书的时候满头雾水,罗马尼亚?合着你这是要臣服于我?啥意思呢?

    然而他的叔叔约翰·杜卡斯则不这么认为,色雷斯过去基本都是杜卡斯家族的地盘,多瑙河以北已经诞生过太多烦人的草原人了,罗马尼亚也必定是乱臣贼子,不如强行施压,再没成长起来拴起来。

    吕克尼多斯将军还有雅典将军为代表的梅利森诺家族认为必须要严厉地对待,罗马之名不是想用就用的。

    科穆宁认为心向罗马的北部势力有助于建立起防线,可以用罗马最经典的手段,将他变成帝国的臣子,然后成为北部的屏障。

    和威尼斯有交易的杜卡斯本族人,认为他们夺取了威尼斯所代表的帝国利益。

    朝堂上的大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