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二章 湖面未平,又起波澜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二章 湖面未平,又起波澜 (第1/3页)

    建安三十五年(公元230年),春,二月二,朝会,许都大殿之上。

    “启奏陛下,臣曹丕有本请奏。”

    “哦,爱卿有何奏本啊,但讲无妨。”

    “回禀陛下,如今叛乱已平,各方贼虏也均已认罪伏诛,许昌已然不宜再为国都,臣以为应当择一良辰吉日,还于旧都洛阳,以振国威,以安民心。”骠骑将军曹丕侃侃而谈。

    刘协已然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自董卓祸乱朝纲以来,东奔西逃几无宁日,后虽返回神都洛阳,但城池却早已被李傕郭汜二贼毁坏的不成样子了。城中百姓更是四散逃离,十室九空,百业凋零,实不堪再为都城。无奈之下,随着他曹阿瞒来到了这许昌城内,变成了那冷暖自知的笼中鸟雀,而来四十余年矣,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还于洛阳,以慰藉大汉列祖列宗。

    而自己也将近天命之年,本以为这一辈子都再也不能够再返回,如今那曹贼的儿子却谏言还于旧都,此正可谓天赐良机,怎能错过?

    献帝情急之下正欲讲话,却忽然看见一旁的曹操似有不忿之意,于是开口道“此等迁都大事,事关国家社稷,不可草率,理应众卿商议之后方能定夺。魏王以为如何?”

    曹操见状也就不在隐瞒,坦然道之,“回陛下,当今天下军兴日久,民离农畔,父子夫妇,不听相恤。今北虏缩窜,方外无事,其下州郡,有以宽息。如今天下初定,我朝自当铸剑为犁,马放南山,与民修养生息,实不可在此时再损耗民力,还望陛下三思。”

    “魏王此言差矣”话音方落,便有人出言反驳。

    曹操回首一看,竟是那荀彧荀令君。

    荀彧,字文若,现任光禄大夫,有王佐之才,曹操多次称赞他为“孤之子房”,世人皆称之为“荀令君”,是平乱天下时曹操最为器重的谋臣之一,但同时也是最为坚毅的“保皇派”之一。

    现如今天下已定,他与曹氏已经没有了共同利益,当然也就开始慢慢走向了对立的道路。

    “噢?荀令君有何高见啊?”

    只见那荀彧颤巍巍走出群臣队伍,俯首一拜掷地有声说道“回陛下、明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