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二十二章 荀彧钟繇,分道扬镳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二十二章 荀彧钟繇,分道扬镳 (第2/3页)

后,昔日老友就很少有来往了。

    “元常,元常......”

    人未到,声已至。荀彧衣带都没穿好,便匆匆出府了。

    “元常兄(钟繇,字文长)来访,有失远迎,还望赎罪啊。”

    荀彧显得有些过于激动了。

    尚书台,中门外,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相视而立,随后双双很有默契的对鞠一躬。

    曹操、钟繇、荀彧三人。钟繇最为年长,曹操次之,小钟繇三岁,荀彧最幼,又小曹操两岁。可即便如此,最小的荀彧今年也已经七十有四,全都是年过古稀之人了。

    三人相识于少年平黄巾之时,同甘共苦数十载,谁料想临了了,临了了,尽然阴差阳错的又分道扬镳了。

    很显然,曹操和钟繇属于现实派,更注重实际。荀彧则属于浪漫派,更偏向与对理想的追求。

    因此朝堂上也就形成了泾河分明的两派,一派是曹操、钟繇为首和大部分魏王旧臣的曹氏一族;另一派则是皇帝、荀彧为首和小部分魏王旧臣,以及其他少量大臣组成的“保皇派”。

    钟繇以“司隶校尉”之职,常年镇守长安,再后来又征讨西蜀,近日方才得还于朝。

    即使如今政见不同,但于情于理,钟繇都觉得应当来看望一下,昔日里情同手足的老友。

    会客厅内,二人相视而坐,久久无言,或许谁都不知该如何开这个口。

    终究还是为长的钟繇率先打破了沉默,平静的说道,“多年未见,文若(荀彧,子文若)也已满头华发了。国事繁重,岁月催人老,人力终有时啊。”

    钟繇此话颇有深意,他也想借此告诉荀彧,天下大势所趋,大汉气数已尽,你荀彧一人独木难支,人力终有尽。

    两人相识数十年,自然知之甚深,而荀彧更是人精,自然明白钟繇此话其中的隐意。

    荀彧闻听此言,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借古讽今,微微笑道,“元常,你三年未在朝内,有些事情自然不甚了解。想那昔日里,王莽假托汉高祖遗命,篡汉称帝,建伪“新”朝。但,终不得人心,仅仅数年,便分崩离析,最终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再后来,本朝光武皇帝,上顺天命,下应民心,迁都于洛阳,再次实现我大汉之复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