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四十七章 汉军 vs 匈奴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四十七章 汉军 vs 匈奴 (第1/3页)

    话说另一边的张郃,此时正率领着一万大军,“趾高气昂”的向北而来,似乎急于找匈奴决一死战,但却私下让陈泰、刘晔领兵引于左右两翼。

    张郃自然也收到了探马来报姑夕王.师庐领兵一万已经于数日前抵达上郡,与东胡卢王.乌维兵合一处,共计两万大军,意在一举消灭自己的这支部队。

    对此张郃、陈泰等人自然也做了相应的对策。

    而东胡卢王.乌维和姑夕王.师庐在那日会盟之后,次日里,便点兵向南进发了,分别于于上郡州府.肤施县城以南五十余里与百余里处安营扎寨,并向南洒出了数支探马斥候,意在主动探查寻战汉军踪迹,早日结束这潜在的威胁。

    这一日,他们终于相遇了。

    在两军相距五十余里的时候,姑夕王.师庐率领着一万五千骑兵主动向张郃军靠拢进攻了。

    见到汉军敌人的队伍确实少于自己,而且其部队周围并没有探查到有援兵或者伏兵的痕迹。胖师庐当即下令,兵分三路,左右两翼各四千骑由数名千骑长率领,中路七千骑由自己亲自率领,呈倒扇形也就是V字型散开,向南飞扑而来,竟然试图用这区区一万五千骑兵去包围对面的一万骑兵。

    《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显然师庐是有些过于的异想天开了。

    不过匈奴不愧是骑兵战阵的老祖宗,深谙骑兵战法要意,用的竟然是《孙子兵法.十阵》当中的雁形阵。

    这是一种横向展开,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左右两翼向前或者向后梯次排列的战斗队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两臂向前伸出一样,是一种用来包抄迂回的阵型,但是后方的防御比较薄弱。

    《孙子兵法》有云,“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这一阵法确实可以将骑兵的战力发挥到最大。

    而后方的东胡卢王.乌维自然时时刻刻注意着战场的情况,如若没有其余变故的话,他的五千余骑肯定是按兵不动的。

    刚开始战局事态的发展确实在按照胖师庐的料想发展,可是后面发展就有点儿出乎意料了.....

    反观敌营张郃这里,针对于匈奴的雁形阵攻击,由于部下也全都是骑兵,所以并没有布下“圆形阵”用之防御,反而摆出了令人费解的类似于“方形阵”的一种阵法向前迎敌。

    “方形阵”也是《孙子兵法.十阵》中的一个阵法,但是这却是一种常规的步兵阵法,从来没有人将他用在骑兵作战当中。

    不过张郃所布下的方形阵又不同于以往一般的方形阵,他并没有将强兵劲卒摆放在阵法四周,反而是让他们依次排列形成一个规规矩矩的四形方阵,然后再将一个个骑兵方阵错落有致的摆放开来,放眼望去竟然也是密不透风,像一个个方形的锤子一般呼啸着前进。

    如此看来,这似乎还糅合了一丝丝《孙子兵法.十阵》中“疏阵”的味道,因为“疏阵”的精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