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八十九章 南中密事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八十九章 南中密事 (第2/3页)

便后来邓芝拿了八千换走了他的五千无当飞军,他麾下也仅仅只有二万三千余人。身在成都的刺史费祎,又留下了五千兵马,因此最后,自己只带了一万七千余人来到了这南中蛮荒之地驻守。因此,当新蛮王.孟崖率兵前来依附的时候,虽然他表面上波澜不惊,可心中却早已是欢喜雀跃了。

    但是王平内心也清楚的知道,即使加上新蛮王.孟崖的一万多蛮兵,可若是想行自己心中所想之事,还是于事无补的。

    自己如果有所行动,先不说钟会和郭淮所率领十万平蜀大军,就连邓芝老将军手下的那三万旧蜀军,就够自己喝一壶的了。虽然邓芝老将军跟自己一样同属旧蜀臣子,但他却并有向任何一边靠拢。而且经过上次无当飞军一事已经彻底看出,这老爷子如今更是无心政事。

    别管你是旧日同僚还是位高权重的曹氏一派,谁让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他就靠向谁。反之,如果谁先挑起战端,他就会伙同另外一派共同发起征伐。更何况邓芝老将军手下的,那五千无当飞军,是自己亲手调教出来的,如果运用得当的话,可当两万大军。

    虽说此时,益州明面上分为三个派系。一是刺史.费祎和庲降都督.王平的保皇派,二是成都侯.钟会和伏波将军.郭淮,还有一派则是以后将军.邓芝为首的中立派。

    刺史.费祎与成都侯.钟会共同驻守成都,伏波将军兼汉中太守.郭淮在益州北部,汉中和阴平驻扎。自己在这南中四郡地区驻守,而中立派的后将军.邓芝则驻扎在益州东部巴郡一带。

    乍一看起来好像除了自己之外,其余众人所在之地都比较富饶。可再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还是王平所在的南中之地更胜一筹。

    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王平虽然目不识丁,所识之字更是不满十,但这并不代表他不晓军法,不畅意理。如若不然,他又怎么能够被诸葛亮赏识,一路做到镇北将军呢?

    而今日王平邀约众蛮族首领前来,正是为了他那身后之事。如果有朝一日,荀彧为首的保皇派失势,自己难免不会被受到牵连。

    所以才要早做打算,尽可能多的招兵买马。朝局若有变动,将那官道大路一封,再凭借着麾下亲手调教的数万大军,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昔日里,诸葛丞相南征孟获之时,孟获和众首领手中蛮兵不过区区两万人不到,武侯还出动了三万大军呢。

    王平可不是孟获那种酒囊饭袋,届时他手下若是有个四五万大军,就算朝廷或曹氏一派想要有所举动,没有个十几万大军,必将无功而返。再者说,南中之地,山高路远王化未开,而且瘴气遍布,虫兽肆虐。

    朝廷就算真想出动大军征伐,也要掂量掂量,为了这么一片不毛之地,和王平这样的人物是否值当的了。届时,王平就算学那秦末的南越王.赵佗,划南中自治,自封南中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