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愿为周文王

    第一卷 还政于朝 第一百一十二章 吾愿为周文王 (第2/3页)

它也有它的漏洞和致命的缺点啊。丕儿,你可曾有看出其中的弊端啊?”

    曹丕稍微思索片刻之后,不紧不慢的说道,“不敢相瞒于父亲,当时陈长文在府上讲述这《九品官人法》的时候,儿子并未看出有何端倪。可经过这三年来九品官人法的推行和实施,儿子发现下面各州郡举荐上来的人,虽然比以前多了很多,而且几乎都有一定的才华。可是好,像这些人,都是身出各州名门望族之人,寒门士子简直少之又少。”

    曹操闻言,微笑着捋着胸前的胡子,缓缓说道,“那丕儿既然已经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是否也已经想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呀?”

    后者轻嘶一声,随即摇了摇头,略有歉意的说道,“请恕孩儿愚钝,暂时还未想出合适的对策来。”

    听到这里,曹操也不再藏拙,敦敦教诲的说道,“这满朝文武,能人异士何其多也?难道说只有你我父子,能够看出这其中端倪嘛?不,并不是。以为父看来,诸如钟繇公、陈群、司马懿、辛毗等等,这些人绝对也都看出来了。可他们为什么不说呢?

    因为,当今天下为官者,尤其是品级较高者,十之七八都是出自像他们这样的名门望族。而剩下的十之二三,其中的大部分,又是出自于其余普通的氏族之中。像凉州别驾.邓艾这样的寒门士子,简直少之又少。

    昔日我汉高祖归天之后,各地藩王的势力越发的庞大。至孝景皇帝,已然有了一丝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意思。最终孝景皇帝无奈采取上大夫.晁错的建议,强力削藩。可因为用力过猛,结果适得其反,反而酿成了七王之乱的悲剧。就连那晁错也落了一个,腰斩弃市的下场。可七王之乱并没有因此平息,最终不还是周亚夫率兵平叛的嘛?

    至孝武皇帝,主父偃上书《推恩令》。朝廷采纳了这一阳谋,才渐渐的解决掉了诸侯势大。说起来这一阳谋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将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也只能被逼无奈的,捏着鼻子答应了。即使各诸侯王不答应,恐怕不用朝廷动手,他们自己的家里就会自动的乱成一团,朝廷也就更有了削藩介入的理由和机会了。

    最后,朝廷自然也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藩王势大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釜底抽薪罢了。

    如今,说起来解决这九品官人法弊端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兴学”。如若是放在以前啊,为父也断然不会,向你说出这一计策的,不过时至今日,你马上就要......”

    曹操感觉自己言语有失,并没有说完后半句,急忙停了下来。随即,轻咳了一声,继续分析这九品官人法的弊端,“现在本朝用名门望族,和其他大族的子弟为官治理天下,无非就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有机会、有财力去识文断字。

    天下的读书人太少了,如今天下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