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曹丕代汉

    第二章 曹丕代汉 (第1/3页)

    建安四十年,公元235年,春,正月初九。

    年关方过,刚刚沉寂下去的许都城,却又热闹了起来。因为在这一日,许都有大事要发生。

    许都城外,那一座年前就已经筑好的“禅让台”周围,此时旌旗猎猎,人山人海。许多人都争先恐后的,来见证这历史的一刻。

    这一天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民间百姓,都一股脑的来到了,似乎整个许都城的人都来了。禅让台周围守卫的兵士,除了卫尉.曹洪的羽林卫和执金吾.曹真的京畿守备大营之外,还有数日前特意从豫州调来的两万甲士。

    上一次许都这么热闹,还是五年前的那个冬天。那时候,荀彧还没死,曹操也还没死。征北大将军.曹彰刚刚北灭匈奴,率领着一干将士们回许都受封。

    正当台下众人叽叽喳喳的交头接耳之时,忽然有一道悠远的号角声响了起来。

    只见有一人,十二旒天子大裘冕,身着墨色龙袍,一步一步缓缓的向高台上走去。少时待那人焚香祭天之后,又有一人只穿了墨色龙袍,也慢慢的向那禅让台上走去。

    这前者自然是大汉皇帝.刘协,而后者则是此时的魏王.曹丕。

    待曹丕走上高台,只见刘协将头上的大裘冕摘下,随后稳稳的给曹丕带在了头上,并将盛有传国玉玺的檀木托盘交到了曹丕的手上。之后,一脸坦然的又缓缓的走下了高台。

    高台上的曹丕,拿起托盘中的玉玺,只见这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这玉玺通体碧绿,只可惜缺了一个角,只见八个大字赫然刻在上面。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正是那大秦丞相李斯,亲手所书的小篆体。昔日大秦始皇帝.嬴政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始皇帝慌忙将此玉玺抛入湖中,顿时风平浪静,玉玺也由此失落。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十数年后,汉高祖刘邦军灞上,秦皇子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及汉高祖诛灭项羽,即皇帝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传国玉玺。自大秦始皇帝制玉玺至今,已经有四百五十余年了,此物可谓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天下第一宝物。

    曹丕捧着这枚并不算太重的玉玺,却感觉有千万斤之重。

    正如这玉玺上所刻的八个字一样,“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既然我受了上天的任命,就一定要庇护天下生民,使得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如此重担,又怎么不是万斤之重呢?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大汉王朝,迄今四百多年。终于在最后一位皇帝.刘协的手上,走向了灭亡。

    从此,一个新的帝国“大魏”,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只见那大魏皇帝.曹丕,将手中的玉玺高高的举过头顶,高呼道“大魏万岁”。

    顿时,台下钟鼓齐鸣,万民山呼万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事后,大魏皇帝.曹丕下坛,参加完燃火祭天地的大礼后返回。把年号建安改为黄初,建安四十年既黄初元年,并大赦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