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倡学之风遍天下

    第五章 倡学之风遍天下 (第1/3页)

    当朝廷兴学的诏命,传到各州郡的时候,当地的百姓和士子们无不欢喜雀跃。

    甚至,无数隐世不出的当代学者,都选择纷纷重新入世,投入到这盛世中来,甚至毛遂自荐的要当校馆的教渝和老师。

    消息传到交州的时候,两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儒士,席地相对而坐。只见其中一人身着青衣,缓缓开口说道,“常言道,月阙必盈。这大魏当兴,果然有他的道理啊。”

    另一人身着墨衣,身长八尺,体貌素朴,闻言不自觉的点头道,“是啊,天下连年战乱数十年。如今新皇继位,戎马未歇,就先兴文教。营太学,开国子学,更是诚心征召天下有才之士。这是天下万民苍生之福,更是你我读书人之福啊。”

    这二人自然是建安三十六年的时候,跟着镇南将军.满宠一同南下交州,推行九品官人法和军屯论的,旧蜀二儒。

    墨衣儒士正是那,交州别驾.谯周,谯允南;青衣儒士乃是,交州主簿.郤[xì]正,郤令先。

    身着青衣的郤正,长叹一声,随即笑呵呵的说道,“允南兄,看来你我这清闲日子刚过了没几天,就又有事情要做了呀。”

    而身着墨衣的谯周,闻言同样哈哈大笑道,“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令先兄,这本是你我分内之责呀。你也不怕老夫我,借这个由头,向大司马他老人家告你一状?哈哈哈......”

    “诶,巴不得呢。这几年来啊,老夫我可是瘦了不少,正想将养将养呢?”

    话毕,二人随即相视大笑。

    四年以来,这两位大儒在交州废寝忘食,勤勤恳恳的耕耘着这片贫瘠的土地。虽然,二人还未到知天命的年龄,却已经是两鬓斑白了。

    他们如此勤恳,正是因为他们二人见过西蜀灭亡前的场景。

    那时的西川早已不是天府之国了,也已经从一个人口三四百万的大州,变成了仅仅只有百余万人口的疲弱之州。成都郊野的百姓,都人人皆有菜色。成都作为益州首府都是如此这般,就更不用说其它州郡了。

    也正是他们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才会主动选择来到这个更加贫瘠的交州。

    当然他们的辛苦并没有白费,交州被治理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

    交州虽然还远远未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效果。但是,以前州内山贼横行,百姓们衣不遮体,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许多往日里的山贼和刁民,纷纷从那深山老林里走了出来,主动向衙门自首,官府对于这些人也是尽可能的重新发落。现在的交州境内已经很少有抢劫的事件发生了,而且百姓们虽然谈不上富足,可是人人一碗果腹的稻米粥还是有的喝的。

    数年前,二人就曾有想要兴学的念头,可毕竟交州疲敝。百姓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再谈兴学的话,如若没有朝廷支持,断然是不行的。

    其实,兴学的诏命和刺史府、太守府的告示,在各个城镇公布开来。最开心的并不是那些读书的士子们,而是普通的百姓。

    在经历过了连年战乱,人命如蝼蚁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