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重商抑农?

    第十四章 重商抑农? (第1/3页)

    朝会散去之后,皇帝.曹丕留下了三公、九卿,以及其它部分朝臣有事商议。

    只见曹丕不紧不慢的说道,“在这份邸报中,江陵王还提到了一件事情。此事干系不可为不小,因此才特意让众位爱卿留下一同商议。”

    众人闻言莫不面面相觑,到底是什么事情,能够让皇帝陛下竟然不敢再朝会上公布?

    曹丕略微思量了一下,接着开口说道,“江陵王在邸报中说道,将来洛阳纸贵之时,单纯只靠现在官府和民间的造纸坊,是肯定不够的。建议让商贾之人参与其中,而且暂时对其减免赋税,待日后再慢慢找补回来,以促进造纸的产量。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曹丕话音方毕,堂下有一人,便愤愤然的走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

    众人侧首望去,原来是赵俨,赵伯然,现年六十六岁,任大司农一职。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与同郡的司徒.陈群、少府.辛毗、大将军军师.杜袭击,被世人合称为“辛陈杜赵”。

    大司农,九卿之一,二品大员,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帝国赋税的征收和支出。

    赵俨此人熟读经史,精明强干。建安二年,公元195年,便投靠了当时还只是兖州牧的曹操,迄今已经三十余年了。建安年间,官渡一战之时,他曾将向荀彧谏言暂缓征税,并将已经征收的绵绢全数退还给了百姓,堪称古往今来未有之事。

    后来,他还曾经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他的能力可见一斑。就这样三十年,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从小小的县令,到司空府掾、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再到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度支中郎将、尚书,曹丕继位之后,更是迁任为九卿之一的大司农,掌管帝国钱财、赋税,不可谓不位高权重啊。

    只见那大司农.赵俨,接着怒气不平恶狠狠的说道,“商人者,贱人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自古以来,商贾之人重利轻义,往往靠投机取巧赚取巨大暴利,以致使国穷民奢。先秦时,魏国因为李悝[kui]的尽地力之教,禁商贾技巧,而王于一时;大秦因为奖耕战、抑商贾,而一统华夏。此皆是上古圣君圣人之举啊。万望陛下慎重!”

    赵俨的话刚说完,又有一位大臣踱步走了出来,定睛一看竟是那九卿之一的少府.辛毗。

    “启奏陛下,大司农言之有理啊,臣附议。自大秦始皇帝统一华夏以来,历代君王无不重农抑商,实乃是因为耕农才是国家之根本啊。民以食为天。如果这次打开了这个缺口,那么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商贾而荒废农事。

    重税以困之,是历朝历代一贯的国策,从来有没有重商轻税一说。陛下万万不能开这个先河啊,否则,民将不民,国将不国,必然天下大乱矣。”

    听到这里曹丕渐渐皱起了眉头,他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会有人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