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人间再无韩公至

    第十九章 人间再无韩公至 (第1/3页)

    随着信都书院,被当今皇帝.曹丕钦赐了墨宝牌匾的消息传出,顿时整个天下都震惊了。

    于是乎,各地的名门望族们纷纷效仿,开始创立私塾。

    赵郡李氏,太原王氏,陇西辛氏,颍川陈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一时之间,那兴学之风,竟然达到了一个小顶峰。

    皇帝.曹丕对各州氏族们,对朝廷政令如此之配合表示很欣慰,也口头上命令各地州郡的刺史对此表示嘉奖,但再也没有赐下第二份墨宝。

    这也就显得,信都书院的那份牌匾尤为珍贵,信都书院也因此彻彻底底的打出了名声。一时间,许多外地的士子,纷纷北上前往冀州.信都城求学,莫不以师从信都书院为荣。

    而天下其余的名门望族们,莫不捶胸顿足的后悔不已,怎么自己就没有先想到办私学一事呢?要不然,那博陵崔氏的风光,就是自己族第的了。如今,悔之晚矣啊。

    当然,现如今的博陵崔氏的名望,已然达到了一个顶峰。它如今不仅仅是北方第一氏族了,更应该称之为天下第一氏族了。

    而各地的私塾,也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这也是继当年孔圣人游猎诸国,私学应运而生后的,第二次砰然爆发。

    江陵王.曹植和太常.韩暨[jì]所担心的事情,也逐渐在各地展现出来了。

    各地书局纸张的库存,开始大量的减少,很显然已经供不应求了。好在江陵王.曹植和太常.韩暨有先见之明,提前联名向朝廷上了奏本,对相关的商贾做了减税薄役,这才使得各地出现了比往日更多的造纸坊。

    虽然此时还不至于出现,一纸难求的现象,但是纸张的价格蹭蹭的往上涨,如今也不过只是权宜之计罢了。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得看曹植和韩暨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新的纸张,把造纸成本降下去才行。

    只不过,这必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何况如今距离朝廷兴学政令的发出,也才堪堪四五个月而已。曹植和韩暨就算再天才,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从蔡伦时期到现在,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的造纸术该良好。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这日,曹植正在府内,埋头苦干研究造纸改良的时候。忽见,一府内下人慌里慌张的飞奔进来,噗通一下跪倒在地,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说。

    被打断了思路的曹植,即使平日里万般好脾气,也不免心生怒火,随即出言呵斥道,“狗奴才,作为王府的下人,如此慌里慌张的,成何体统。说吧,发生什么事了。”

    再看那名被呵斥的下人,此时早已经吓得浑身冒汗颤抖不已。只不过不知是曹植把他吓成了这样,还是其他什么事情。

    只见他结结巴巴的说道,“启...启...启禀王爷,府外有人求见,是...是...是太常府上的...韩肇,韩公子。”

    曹植闻言心中不免感觉有些蹊跷,平日里自己虽然与韩暨私交甚厚,可也仅限于他们二人只见,他与韩府的其他人交往并不深啊。那韩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