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迁民南蛮

    第二十二章 迁民南蛮 (第1/3页)

    那一日谈完之后,没过多久,邓艾就继续西行了。

    他那日前往临松山,与郭瑀交谈,其实也就是为了将他心中那个,已经隐藏了许久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再从郭瑀那里得到一些相应解惑罢了。

    但是他并没有告知郭瑀,这次他从武威西行而来的目的,郭瑀也很知趣的没有细问。

    自张掖离开之后,他又踏入了酒泉和敦煌二郡。

    经过建安三十五年以来的数年治理,凉州的创伤已然得到了修复,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稳定和发展。帝国也时候,向西更近一步了。在得到兴学诏令的同时,邓艾也得到了一封来自于曹丕的亲笔书信。

    如今想来,那封除了他们君臣二人之外无人知晓的书信,才是这次邓艾西行的真正原因吧。

    进入敦煌之后,邓艾密会了敦煌太守.仓慈。

    仓慈,字孝仁,扬州淮南人,现年四十六岁。

    建安年间,太祖武皇帝.曹操在淮南招募人民屯田,让仓慈担任绥集校尉,数年后因公擢升为了长安令。因其为官廉洁节俭且有法度,下级官吏和老百姓,对他是既害怕而又爱戴。

    建安三十五年,在魏王曹操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了敦煌郡太守。而敦煌,则是帝国数十年来,实际控制范围内最西面的一个郡治了。

    由于战乱而与内地隔绝,敦煌太守之位,自建安初年开始就一直空缺,因此当地的豪强大户们蛮横自大,自然而然也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前任的太守来此,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对当地的并没有怎么治理。

    直到仓慈到任,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刚柔并济,打压抑制豪强,或招揽,或铲除。并将他们从百姓手中所抢夺霸占的田地,一一又返还了回去,使得当地的百姓们有了立锥之地。就这样短短数年,敦煌郡竟然得到了大治。

    更重要的是,仓慈作为太守,为西域到来的胡商们主持公道,并不因为他们是蛮夷之人,就欺负他们,因此也得到了他们认可和尊重。并且,仓慈还多次派遣了数支小商队,向西深入,积极的与西域各国做商贸。当然因为只是郡治自己的小商队,充其量也只算是打个前站罢了。

    不过很明显,仓慈的这种做法是对的。

    凉州刺史.邓艾与他密会之后,二人便脱掉了官服,换上了普通商人的服装,一同秘密的向西而去了。

    具体他们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没人知道。直到数月之后,二人才从西面回来。只是他们回来之后不久,便有一骑快马,从武威的刺史府窜出,向神都洛阳飞驰而去。

    ————————

    王平的叛乱被平息之后,从某种层面来讲,南中的蛮族势力从得到了很好的打压,想必又能换来数十年的太平日子。

    战后朝廷论功行赏,只要是参战有功的将士,人人都得到了一定的升迁。

    (本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