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蛙声一片论丰年(四)
第六十章 蛙声一片论丰年(四) (第2/3页)
。
食盐卖十几文,因为再贵一点,那里的百姓就真得买不起,仅有的一点钱宁可拿去买粮食。没盐吃还能熬些日子,没饭吃真熬不了多久。
根据内部参考情报,以燕京武清县为例,十年前检录还有六千七百户,比北辽初年的一万户少了许多。
然后这些年苛捐杂税、徭役苦工,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携家带口弃地而逃,逃奔到燕京西部的山区。今年估计可能只剩下不到三千户。
赵似还在上面继续说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燕京地区海边有很多的盐场,离得近,运输成本就低,价格也低。刚才朕说了,货物的价格,运输成本占去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要想价格便宜,必须把运输成本降下来。”
“怎么降运输成本?当然是修快速干道,疏通内河漕运。这也是朕和尚书省在新元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始四国道和内河漕运工程。”
“只有道路疏通,才有可能统一收税,进而撤除各地的税卡。为什么?因为道路疏通了,从国道和河运上转运,就算加上过路费,也最快捷最省钱。大家都愿意通过国道和河道转运大宗货物,那朝廷只需在要道上设置征税点即可了。这是相辅相成的道理。”
赵似开始在黑板上写写画画起来,“朝廷利用牌照的方式,监管而不是控制制盐产业。这些民办或官用的盐场,所产的盐必须缴纳盐税,中间运输、后面的贩卖一概不管,各显神通,自有竞争。”
“谁的运输成本低,谁就能卖出比别人低一点的价格,引得百姓来多买,还能赚到比别人更多的利益。国情检计局做过一个调查。盐场提高规模,改进晒盐法,把成本降低到每斤三文。加上盐税每斤六文,出场价不过九文。从海州等地,通过海路、水路到江西,运费不过每斤六文。加在一起才十五文,再加上利润,卖二十文。跟岭南私盐的价格一样了。”
“可是私盐承担的风险,跟官盐能比吗?”
学员们一听,都有点兴奋。对啊,这样一算,确实便宜了。这还是数千里外的淮盐,要是岭南的官盐,更便宜。
如此一来,百姓得实惠,商贾赚到钱,官府收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