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人事即政-治(一)

    第四十一章 人事即政-治(一) (第3/3页)

可是天子能赐我官职,权势富贵,所以忠孝不能两全。

    一番论战,新思潮把旧思潮打得稀里哗啦——新思潮背后代表着是赵似这十年来提携培养出来的那批新贵,他们分布在官场、商界和学术界,掌握着越来越多的权利,逐渐成为大宋主流。那么,他们必须有匹配的思想体系,让他们的崛起变得名正言顺。

    旧思潮败落后,旧派儒生士子们奈何不了官家,只能把怨气撒在霍安国身上。在坊间,有不少非法出版的章回,已经把霍安国描写成荒淫无度、奸诈卑鄙的小人。

    现在苏迈含蓄地提出了对霍安国的批评,这让在座的人都感到惋惜。

    你可是大苏公的长子,又颇有才干。依照官家对大苏公的崇敬,你只要不作死,致仕前极有可能成为大学士,甚至会成为司政、司徒、司寇三公之一。

    偏偏你与旧派的士子儒生纠葛太深,垂拱殿学士,恐怕是你的巅峰了。

    范纯粹也含蓄地表达了不同意见。

    蔡卞不以为然,内阁议事堂上,在座的都代表着一方一派势力,怎么可能会意见完全一致?

    “嗯,苏右臬和范季公对霍安国提出了异议,还有其他人有意见吗?”

    没有人出声,蔡卞快刀斩乱麻,说道:“那就一一表决吧。同意霍安国为西安府尹的请举手。嗯,八票。”

    “同意李思贤的请举手,嗯,三票...”

    “现在议一议江宁府尹的备选,苏迟,丁国昌...”

    苏迟是前司徒苏辙之子,他与堂兄苏迈相反,居然接受了新思潮。他原本家学渊源,本人又才华横溢,迅速成为新思潮的领军人物。

    果不其然,苏迟是江宁府尹备选人中,赞同票数最多的一位,获得十二票——苏迈避嫌没有投票。

    表决完这两个缺职,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此前蔡卞提及到,官家有意扩大学士名额,而且特意指定要把扩编的名额加衔给地方。

    玄机在这里啊。

    议完巴蜀布政使备选人,讨论淮西布政使备选人时,苏迈忍不住问道:“范谦叔在淮西做得挺好的,怎么又要挪地方了?”

    范致虚属于中立派,与旧派关系不错——他原本就是元右年间的进士,做过太学博士,对于旧派来说,根正苗红。但是施政治事又多用新派手段,与新思潮吻合。

    旧派虽然不喜他皮里阳秋,言行不一,但是十年大浪淘沙,旧派能挑大梁的人物已经不多,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苏迈对其去职表示十分惊讶,似乎还想挽回一下——旧派势力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位地方大员,怎么能说挪走就挪走?

    这时刘正夫出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