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无可奈何

    第二百五十章 无可奈何 (第2/3页)

谁来当这个家,谁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阉党做不了大事,东林党更做不了。

    总不能将东林党一股脑打死,然后重新来过吧?

    朝廷如何禁得起这般的动荡?

    现如今的崇祯只能咬碎钢牙,受尽百般委屈,知道自己被东林党给糊弄了,也得把这些苦楚全都咽到肚子里去。

    信任东林党,从中挑选有能力的官员,同时扶持那些不属于东林党的官员,慢慢的改变时局。

    皇后默默的给崇祯捏着肩膀,其实她肚子里有一肚子话想跟崇祯说,但是她又不敢多说,因为朱家有朱家的规矩,妇人不得干政。

    别看崇祯现在黔驴技穷,但是他主意特别正,别人说的话他未必能听得进去。

    他管不了外面的官员,但是管家里人还是能做到的。

    皇后脑子里不由的想到了一个办法,如今北方到处都是战乱,三边之地、山西、辽东、顺天府、山东、河南全都乱成了一锅粥,义军反王的旗帜在大明的土地上,四处奔驰,祸害官府,殃及百姓,这日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所以他觉得,崇祯最明智的选择,是南迁。

    将国都迁到南京。

    因为大明在金陵是有备份的,哪里是陪都,如果将朝廷迁到金陵去,国家是还有希望的。

    现在北方是个乱摊子,谁都收拾不了,与其浪费国家的银钱,整日里跟义军打生打死,还不如一鼓作气,回到金陵。

    要知道江南的整体情况,比北方要好太多。

    北方连年旱灾,连年战乱,各种问题不断,但是南方没有。

    南方的整体的环境非常好,官府也富裕一些,如果将首都迁徙到南京,也就意味着,朝廷可以顺序加大对江南的控制。

    到时候收上来的赋税可以练出来精兵,百姓日子也好过,如此整顿上几年,也许再效仿祖宗北伐,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话她不敢说出口,因为她知道,崇祯没有这个勇气。

    「皇后,你说说,朕这个大明朝是不是要灭亡了?」崇祯忽然开口道。

    崇祯就是这样的性格,他心里明明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但是他还是想开口,从别人哪里得到答案。

    皇后也不敢跟崇祯说实话,她更不敢在这个时候打击崇祯,她只能做一个女人应该做的事情,那便是鼓励、安慰自己的男人,所以她思索了一番,温柔的开口说道:「陛下勤政爱民,雄才大略,我大明只会蒸蒸日山,如何会灭亡呢?」

    崇祯怔怔的看着眼前的大殿,听着皇后说的话,脸上不由的苦笑起来。

    这便是独夫啊!

    自己还在想,为何像是吴甡这样的正人君子,都不肯跟自己说实话,不敢告诉楚行那边儿的事情。

    楚行的事情,还是崇祯偶然间发现的。

    为何是偶然间发现的呢?

    因为崇祯发觉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北的很多场战事,都有楚行的身影。

    而且每逢大战,

    很多大将,比如毛文龙、马世龙、甚至孙承宗、卢象升都上书请求让楚行参战。

    这让崇祯非常不理解。

    为何一个靠种地出名的武将,你们不让他安生的种田,反而要他参加大战呢?

    所以好奇的崇祯派出了属于自己的细作,去调查此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关于楚行一桩桩在战场上大战的表现,关于楚行在驻地发展民生,拯救百姓的事迹,都传到崇祯耳朵里。

    崇祯自忖,如果是正常的流程,以楚行的战绩,封个公爵都够了。

    但是时至今日,楚行依然是个小小的参将,没有任何爵位。

    满朝文武,上下一气,都因为各种原因,在隐瞒自己,不跟自己说实话。

    到如今,连自己的皇后,嘴里都没有实话。

    这让崇祯不得不感慨,自己真的是孤家寡人。

    崇祯幽幽的说道:「全国各地都有旱灾,到处都是反贼作乱,如今西北出了个大人物,控制着百万百姓,而这么厉害的大人物,还是朕的臣子。朕治下的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家治下的百姓,欣欣向荣,听闻他们的将军有难,争相捐款,便是那些在朕手底下不愿意纳税的商人,也老老实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