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成为辛赞后,辛弃疾气吞万里壮志酬(三十六)

    第四百一十章成为辛赞后,辛弃疾气吞万里壮志酬(三十六) (第1/3页)

    (三十六)

    这就是秦桧口中所说的大礼吗?

    这份礼,确实大。

    可秦桧也确实是疯!

    这场席卷了南北的乱,比她预料中更加可怕。

    想到去岁初冬见面时,秦桧那副病恹恹的模样,实在很难想象到这半年来的桩桩件件让人闻之色变的事情出自他手。

    临安的君臣,到底行不行?

    干不过一个活不久快死的秦桧?

    一个有靠山的权臣,疯起来实在可怕。

    金廷在为秦桧保驾护航,赵构一时半会奈何不了。

    搅乱了临安,又鼓动了金廷。

    事到如今,乱世至,群雄逐鹿。

    这份礼,她必须得牢牢收下,尽早的在乱世里举起起义的旗帜,将大片的中原地区握在手里,成鼎立之势,再图来日。

    沦丧地的百姓早已不满于金人繁重的赋税差役,怨憎于各种名目的烧杀抢掠,民怨如沸腾的油锅。

    如今,完颜亮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率领数十万大军,分四路大规模南侵,放出豪言百日灭宋的狂妄举动,就像是在本就沸腾的油锅里浇上了一瓢热水。

    一触即发!

    荪歌和岳飞稍作商议,当机立断高举起义的旗帜。

    除却她多年来精心操练的数万精锐兵马,短短十数日前来投奔的各地百姓和义军,已逾二十万。

    这在荪歌的意料之外。

    人数众多,有利有弊。

    利在于声势浩荡。

    弊在于乌合之众。

    往往一颗老鼠屎,就会坏了一锅汤,更别说这么多仓促聚在一起的义军。

    革命意志是否坚定,有待考察。

    不坚定的都有可能被收买,成为插向她的一把刀。

    所以,该杀还是得杀,妇人之仁要不得。

    幸亏这十数年来,岳飞和张宪手把手的培养出不少年轻的小将,能在此时独当一面,解她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危难关头,辛弃疾战马长槊,斩杀叛徒,在起义军中站稳了脚跟,初露锋芒。

    辛弃疾,不仅是起义军首领辛赞的孙儿,更是辛弃疾本身。

    在前来投奔的义军中,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