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与天璋院母子“贴合”得越来越紧的青登!【5000】

    第136章 与天璋院母子“贴合”得越来越紧的青登!【5000】 (第2/3页)

,听您的口音,您一定是纪州人吧?”

    “哦?”

    德川家茂挑眉。

    “您的耳朵可真厉害!是的,我是纪州人!”

    德川家茂将身子稍稍坐直,理了理身上的衣装。

    “吾乃纪州藩士:浅野茂茂。这位是家姐,这两应是吾的侍仆,而这位是吾的保镖。”

    德川家茂的手指,分别指过天璋院、二重姐妹与青登。

    “哈哈哈,我在江户卖了三十多年的文字烧!什么地方的人都见过,自然练出了一副好耳力!”

    “纪州好啊!既富庶,位置又好。不仅离圣地高野山很近,而且距离京都和大坂也不远。不论是去大城市里购物,还是去求神拜佛,都很容易!”

    高野山:日本密宗真言宗的本山,这座有千年历史的日本佛教圣地,就坐落于纪州藩境内。

    “看你们这身行头……你们是旅人?”

    “恩,是的。”

    德川家茂答。

    “实不相瞒,在下自幼便许有踏遍天下所有名胜古迹的宏愿,江户可是我日本国的第一大城,不来亲身看上一眼,岂不遗憾?”

    说到这,德川家茂移动目光,扫视身周的街景,嘴角微翘。

    “今次的江户之行,真是不虚此行。江户之大、之繁荣,果然名不虚传。”

    德川家茂这个“外地人”对江户的盛赞,似乎让身为“老江户人”的摊位老板很是高兴。

    “那是当然!”

    摊位老板两手叉腰,面露自豪之色。

    “此地可是幕府将军的居城啊!怎可能会不够大、不够繁华呢?”

    “……”德川家茂不作声,意味深长地瞥了摊位老板一眼

    好一会儿后,才听得他幽幽地说:

    “嗯……真希望这座城市能一直这样繁荣下去……”

    德川家茂闭上双目,呼一口气。

    再睁眼时,他三下五除二地将手里的文字烧吃得一干二净。

    “老板,多谢款待了。有缘再见,若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会再来光顾的。”

    “好咧!客官,我预祝您的的旅行能顺顺利利、圆圆满满的!”

    “哈哈哈!好!承你吉言!”

    在德川家茂的领下,青登一行人大摇大摆地离开文字烧摊位。

    “橘君。”

    冷不丁的,德家转过头来,向走在其侧后方的青登问道。

    “除了这条筋违桥御门内广小路之外,这附近还有别的知名闹市区吗?”

    青登沉吟了一会儿,答:

    “要说这附近还有啥闹市区……那当属日本桥无疑了。”

    “日本桥吗……”德川家茂点点头,“好,那我们就去日本桥一趟!”

    一行人紧急转弯向右,朝日本桥的方向快步而去。

    “呼……呼……呼……呼……”

    虽然很细微,但凭着“风的感知者”的天赋能力,青登清楚地听见身侧传来充满紧张感的急促呼吸。

    侧目看去——他的那位可爱前辈:八重小姐正反复地张开紅唇,大口大口地做着深呼吸。借着胸腔的大幅且快速的鼓动,来安抚心中的忐忑。

    紗重倒是比她妹妹要淡定一些。

    不过,若仔细观瞧的,能发现纱重的五官线条紧绷着,神色略有些不自然。

    可见她的内心状态,并不像其表面上的那么风轻风淡。

    “……纱重小姐,前辈。”

    颊上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的青登,将上半身探向二重姐妹,压低声线,以只有他们仨才能听清的音量细声道:

    “我听说在掌心上写下个‘人’字,然后‘啊唔啊唔’地啃手掌,能够有效地緩解紧张情绪。”

    纱重听罢,没好气地剜了青登一眼。

    “橘先生,虽然我与八重长得像小孩,但别真的把我们当小孩来戏弄……”

    “啊唔啊唔……”

    “喂!不许吃手!你傻了吗?快给我把手吐出来!”

    看着一巴掌呼在“啊唔啊唔”地啃手中的妹妹后脑勺上的姐姐;以及脑袋受到重击,委屈巴巴地眼角泛泪的妹妹,青登愉快地微笑起来。

    这对姐妹的紧张情绪有没有得到緩解,青登不得而知。

    反正在看到那么有意思的姐妹互动后,他自个的压力倒是抒发了不少。

    从内容上看,青登和二重姐妹今日所肩负的任务很简单,只需在德川家茂与天璋院微服出访时,护好这对母子的人身安全即可。

    然而……与此同时,这项任务又很难——如果出了什么差错,青登和二重姐妹只怕是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保护征夷大将军与大御台所——这句话哪怕是光念出来,都足以吓瘫一大帮人。

    德川家茂为何要选在今日微服出访江户?

    个中缘由,倒也不难解釋。

    安政五年(1858年),本是紀州藩之主的德川家茂,在井伊直弼等南纪派的支持下,继承征夷大将军的大位,入主江户。

    因此,粗略算来,德川家茂已在江户幕府执政了近3年——他想亲眼看看在自己2年多的治理下,这个国家的民情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