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哞哞~~萝卜!冲啊!【6200】

    第4章 哞哞~~萝卜!冲啊!【6200】 (第2/3页)

他真的要上战场了,他根本不需要去找战马,光骑萝卜上阵就够了。

    坐骑贵在“人骑合一”,而非跑得快、冲得猛。

    唯有骑手和坐骑有着极高的默契度,才能爆发出最大的力量。

    为了方便通勤,青登将萝卜从小千叶剑馆接了回来,然后买下试卫馆旁边的一栋小房子,将其改造成牛棚,充作萝卜的家,并雇来了1个擅长养牛的农人,让他专门负责照顾萝卜的饮食起居。

    在青登的悉心安排下,萝卜的小日子过得可爽了。

    不是吃就是睡,每天的工作也就只是送青登上下班。

    不一会儿,一人一牛来到某条繁华的街道。

    身材格外高大、腰佩三刀、骑着头大黑牛——望见如此标志性的形象后,转眼间,街上的路人们不约而同地向左右两边分开,让出一条笔直、宽敞的大道。

    “啊!仁王大人!”

    “橘大人!”

    “仁王大人!谢谢你疏通了神田上水!谢谢!”

    ……

    大量民众拥挤在青登的左右两侧,或是朝其投去景仰的目光;或是发出激动的喊叫;或是用力挥手,以期能使对方注意到自己。

    青登面挂微笑,频频向周围的百姓们点头示意,像极了一位正在检视自己领地的领主。

    青登在江户的百姓间享有着极高的人望——而这也是理所应当的。

    回望他的过往功绩:消灭讨夷组在先,重创清水一族在后。

    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深为江户百姓们所厌的社会毒瘤。

    青登将这两大害尽皆铲除,叫人如何不尊敬他、爱戴他?

    在罗刹、清水荣一等人悉数伏诛之后,清水一族的实力便一落千丈。

    靠剑与血起家的清水一族,仇家自然不少。

    一直以来,无数或大或小的雅库扎集团蹲守在旁,对清水一族虎视眈眈。

    它若能一直坐稳“关东最强”的宝座,那也就罢了。

    可要是它从这张宝座上掉下来了……

    那么,等待它的自然便是极其残酷的大自然法则——弱肉强食。

    都毋需官府出手,就在清水邸被攻破的仅仅数天之后,便有为数不少的雅库扎集团,按捺不住地开始对清水一族发难。

    紧接着,其他组织就像闻到腥味的鲨鱼一样,一拥而上,群起而攻,将罗刹、清水荣一的遗产分而食之。

    现如今,清水一族虽仍存活着,但它已是日暮途穷,只剩半口气了,随时都有可能被彻底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纵使不提青登的过往功绩,光论他现在的表现也同样耀眼。

    江户时代的官场的最大特色,就是官僚主义极其严重,官员间相互扯皮、踢皮球是常态,一件屁大点儿的小事拖个把月才解决,更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这也跟江户时代的制度设计有关。

    幕府为了防止权力集中,上到老中、若年寄,下到普通的差吏,每一个职位都要设置一堆的人兼任。

    冗官、冗员至此,办事效率能提上去才怪。

    江户的武士、平民们,早就习惯了幕府官员们的遇事只知推诿、只懂敷衍塞责的丑态——直至青登上台。

    青登在就任侧众兼御台様用人之后,就展现出了跟其他同僚截然不同的刚正不阿、雷厉风行的作风,令江户的百姓们耳目一新。

    一来是个人性格使然,青登本身就是一个不喜拖拉,只爱速战速决的人。

    二来则是他乃备受德川家茂、天璋院信赖的宠臣,名为侧众,实乃侧用人,身边没有和他相同职能、会扯他后腿的人。

    因此,不论遇到何种类型的政事,青登都能迅速、果断地采取措施。

    于是乎,在他就职期间,干出了不少值得夸耀的实绩。

    就好比说刚才的某位百姓所叫喊的“疏通了神田上水”。

    神田上水是幕府于宽永六年(1629)为保证江户百姓们的生活用水,而修筑的以井之头池为水源,收集途中池水引至江户城下的水道。

    日语里,“上水”指的就是可供饮用的水。

    1个月前,江户周边发生了一场小地震,神田上水的某段水道受损,水流供不上来。

    神田上水乃江户最重要的水源之一,它的供水若断了,则近半数的江户百姓的生活都会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

    值此争分夺秒之际,青登临危受命,亲自率人疏通神田上水,并全程监督工程。

    凭着自身的崇高人望,以及饱经磨练的管理手段,最终——青登仅用了2天不到的时间,就疏通了神田上水,将损失降至最低。

    在江户时代,这样的办事速度堪称神速。

    既有大刀阔斧的行事作风,又有过人的功绩……如此,青登深受江户百姓们的景仰、爱戴,自然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青登的平凡出身,更是拉近了他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

    而萝卜的存在,也间接提升了青登的人气。

    这位处尊显贵的大人物,既不乘轿,也不骑马,而是骑牛耶!

    是牛耶!

    青登的这种有轿不乘,有马不坐,非要骑牛上下班的举止,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使形象更显亲切。

    ……

    越过大道,拐过街角。

    渐渐的,高大的江户城映入青登的眼帘。

    一人一牛不紧不慢地穿过围绕江户城、鳞次栉比的各大名宅邸。

    青登不由自主地扫动视线,环视身周那一栋栋气派、豪华、却没有半丝人气的藩邸……举目望去,一片冷清萧条。

    在岛津久光的强硬要求下,参觐交代被改为了三年一次。被充作人质、押在江户的大名正室们、世子们,也都被放回各自的藩国。

    如此做法,对江户经济的伤害可太大了。

    不夸张的说,江户的经济之所以能那么繁荣,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就出在参觐交代上。

    根据参觐交代的规定,所有的藩国大名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前往江户,帮幕府将军处理政务一段时间,以此来消耗大名们的时间、财力。

    大名们在前来江户时,身边的随从少则数百,多则数千。

    换言之,托了参觐交代的福,江户每年凭空多出数以十万计的人口流动,不仅繁荣了沿途的宿站,也繁荣了江户的经济。

    而现在,参觐交代变成3年一次了,出入江户的人流量瞬间断崖式暴跌。

    围绕在江户城周边的藩邸变得冷冷清清,连带着吉原、两国广小路、浅草御门内广小路等声色场所、商业街,都变得萧条了不少。

    咔咚、咔咚、咔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