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都是第一次(4K二合一)

    第一百一十三章 都是第一次(4K二合一) (第2/3页)

太多,庞大身躯各处裸露着钢铁管道,缝隙中挂满碳渣和黑灰,冷却水不住地朝着轨道滴落。

    排队中的几人登上列车。

    ……

    “亚岱尔先生,这是否是用作地铁通风或排出列车蒸汽的部位呢?”

    靠北的托纳来森站,琼的精神未见疲惫,目光正凝视着地上一个黑洞洞的深坑。

    其直径约为二十厘米,位于蒸汽风机房与隧道交界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若不是琼凭借自己接近中位阶的伤口感知能力,让工作人员清运走那些堆放的建筑垃圾,肯定发现不了它的存在。

    “它们一般都是向上走的,至少是开于侧方。”卢的语气也很疑惑,“等等吧,我已经叫人去核查它是否是最初设计方案中的建造内容了。”

    这坑的内壁有些粗糙不平的泥浆感,放眼望去漆黑不见底,但其直径又过小,不像是可以让人类通行的秘密通道。

    刚刚几人就近找了根所能找到的最长金属棍,但没有捅到底,它的深度至少超过了五米。

    “亚岱尔先生,最初该站点的设计图纸上的确有这个坑洞的标识,所以它应该是曾经施工队里面的劳工自己挖的。”一位带着安全帽的技术工作人员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

    “所以,用途?”卢盯着他问道。

    “没有标明任何用途,就是一个圆形小图桉。”

    “这以前是谁设计的,谁审核的?”

    “或许难查,至少一时半会难查,而且哪怕存在不规范审批我们也难以追究责任。”

    “把历年所有相关的公文往来、会议纪要、支付票据、审批和验收单全部翻出来,一个一个签名环节全部翻出来,找不到?”卢加快了语速。

    技术人员有些犯难地提醒道:“亚岱尔先生,这条地铁线从新历882年就陆续开始动议,886年就完成了先期设计工作,严格来说离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历史了,哪怕是从动工开始算起都过了13年...您应该清楚当年帝国工业发展突飞勐进时,各种台账留存、审批管理和风控手段做得有多不规范...”

    “这不会是什么隐秘组织唆使挖的吧?”为首的警官尝试着问道。

    “不排除这种可能。”卢皱眉盯着这个黑洞。

    “而且...”技术人员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

    “而且设计图纸上,类似的标识不止一处,最近这一带至少有五六处。”技术人员的语气也带上了疑惑。

    这什么意思?土拨鼠吗?

    卢眉头凝成一团:“如果连这都是隐秘组织干的,那只能说明特巡厅那帮家伙的数据严重不准,触禁者数量或为官方有知者三分之一?我看是三倍吧,难怪大家疲于救火,躲在四五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下水道中的老鼠,邃晓者也无可奈何...”他随即皱眉作出决定,“既然用途不明,管它们动机何在,先都封了,用胶,或者覆点什么玻璃、板材都行。”

    “好的。”

    就在这时,公众站台方向隐隐约约的喧哗声,突然上升了几个幅度。

    “那边怎么回事?过去看看。”卢带着几人移步,另外的工作人员开始寻找封口材料。

    “总监先生,10号列车停在了离当前站点1公里远处,因为动力出现了莫名其妙的故障,所以候车的乘客出现了骚动...”一分钟后,负责联络的工作人员带来消息。

    “都九点了,高峰期按理说已经过了,怎么人还越来越多了。”卢按了一下怀表,然后看了看分流警戒线外一浪接过一浪的人头。

    “或许是闭幕式?因为上一站是郁金香广场站,离国立音乐厅不远。”工作人员猜测道。

    乘客想去哪就去哪,想什么时候出发就什么时候,总没有理由一个个盘问。

    “而且又是动力故障?”卢望着隧道尽头的方向,一公里的距离,但较为笔直,视野尽头的车灯依稀可见。

    “...是,不过原因已经排查出来,偶发的小问题,二十分钟内可以修复。通知了循环圈内的其他列车,也强调了车上的乘客不要擅自下车在隧道内步行。”

    望着人山人海的乘客,卢心中升起一股荒唐的感觉。

    原因倒是立马找到了。

    不过,自己这是跟动力故障杠上了吗?

    ……

    南边,诺伯温采石场站点的列车缓缓启动。

    范宁和希兰两人拉着扶手面对面而站。

    座位早就被占满,如此大尺寸的车厢,站着的乘客不至于全身都贴在一起,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平均不足一步,放眼望去每节车厢人数稳稳过百,这还是由于限流的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