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2):学妹

    第一乐章 唤醒之诗(2):学妹 (第2/3页)

  令人心悸的惊怖感击穿全身,他猛然甩了甩头,再度抬头时却未见异常。

    回味刚才的感受,倒像是云层和灯光变幻间的错觉。

    “从古语到现代语,‘午’的含义经过了漫长而丰富的变化……”

    莫名其妙的往日念头闪过,范宁收回朝车窗外的目光,落在了手中曲目单上。

    是巴赫的室内乐音乐会。

    「对位法1:四声部赋格」「对位法2:四声部赋格」……

    「对位法10:四声部三重赋格」「对位法11:八度卡农」「对位法12:逆行扩大卡农」……

    「对位法18和19:三声部镜像赋格」「对位法20和21:双古钢琴镜像赋格」「对位法22:四声部四重赋格(终曲,未完成)」……

    《赋格的艺术》,BWV.1080。

    巴赫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也算是穿越前的自己,在蓝星的音乐会上听到的最后一次现场。

    《赋格的艺术》全曲共22条(首),尽皆基于一条极为简单的d小调主题发展而来,巴赫似乎是想以有限的素材和灵感,极尽发掘对位法写作的所有可能性,它不为任何指定乐器而作,仅表现纯粹抽象的音乐关系,“今晚”的演奏方式是弦乐四重奏或钢琴三重奏。

    如果说《哥德堡变奏曲》是一座宏伟的音乐教堂,那么《赋格的艺术》应当是嵌于穹顶的那颗源自辉光的明珠,它被看作是这位“掌炬者”在晚年对艺术探索的最后总结,被看作是人类复调音乐史上的最高峰。

    但可惜的是,最为感人肺腑,最为宏大艰深,神性最为强烈的第22条赋格终曲,处于未完成状态。

    后世有无数音乐大师和学者试图将第22条写完,也诞生过好几个补遗版本,但都无一例外无法接续其强烈的神性,无法将这部作品带去大圆满的终局。

    这是人类音乐史上的最大遗憾之一,每次听到那音符戛然而止的瞬间,范宁都扼腕叹息这是自己“生来最绝望的永不可得”。

    每每念及《赋格的艺术》,心中就有无数思绪流淌。

    不过他这下同时想到了什么,重新解锁手机,打开与自己老爹范辰巽的微信聊天界面。

    “巴赫[赞][赞]”

    在音乐会开始前,自己拍摄曲目单后,范辰巽的最后回复,仍是今晚7点45分的这一条。

    往上翻,和自己当初躺在圣塔兰堡城市学院酒店里看到的记录也一模一样。

    包括那些似是而非、可以牵强解释为隐晦提醒的句子。

    或许唯一不同的是,6月24日范辰巽发的那个定位,如今点进去后,能看到自己的位置与其相对的方向。

    范宁原本组织了一些言简意赅的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