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难以想象

    第三十章 难以想象 (第2/3页)

耳朵,也无法适应这种激进的听觉效果第一步可先借助一些次一级的场合,推出几位先锋派的“波埃修斯艺术家”提名,或者在一些浪漫主义大师的音乐中发掘鼓励“大胆的音响片段”.」

    「不过个人认为,其中最关键的,是该如何为这些新技法找到理论依据的问题。灵感在先锋派音乐创作中发挥的作用,已经不会再是常人所想象的那种传统形式了」

    “理论依据啊”教宗的目光投向浸没在黑暗中的一沓书籍。

    准确的说是九本,正是北大陆曾经的那位范宁总监在授课“导论”后,又系统著下的《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分析》和《配器法》教程上下册,还有一本记载着“宁式教学法”的《合唱教学与指挥》。

    他的“格”已经在接近“新月”的途中了,除却他的作品,现在这些理论教材也几乎能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位钻研音乐的人的书桌上找到。

    一部分学者会忍不住去思考:既然范宁能将过去这几个音乐时期的创作理论提炼出来,那让他去提炼先锋派作品的创作理论,他能做到吗?

    很多人都在争论不休。

    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行——先锋派中的“无调性”,本来就是打破传统24个大小调体系之后的“和声与对位规律”,又何来再去总结新的《和声学》和《对位法》这一说?

    还有得到更多支持的一种观点认为,即便范宁今后能拿出新的理论去解释先锋派作品,那这套理论也肯定无法和解释“悦耳”的传统理论通用相容,它不会是沿袭,不会是革新,而仅仅属于“为了解释新的东西而增添新的东西”。

    所以总体的结论是悲观的,无调性音乐当下更多被冠上的,还是“混乱”或“情绪发泄”之名,有守旧的人排斥这种“混乱”,有革新的人拥抱这种“混乱”,也会有人利用“混乱”实现更多的神秘侧野心。

    当然,众人也承认,如果想把这种“混乱”同样至于理性的规则之下最起码范宁本人是最有希望做到的,现在在他也不知所踪的情况下,其余人恐怕是不用妄想了。

    这才是学院派和教会派的高层,对待先锋派音乐仍处于秘密研讨阶段的原因,即便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