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乌鞘岭之战

    第四百八十六章乌鞘岭之战 (第1/3页)

    在滴泪崖和铁柜山之间,峰陡峡窄,高崖坠石,两山夹水,风寒云低,水恶浪险,构成雄伟险关,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凉州都督郭元振在峡口筑和戎城,后被吐蕃所废。

    《五凉志》称“此地足资弹压,诚万世不可废也”。

    昔人又称此峡为虎狼峡,诗云“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所指正是这里。

    清代张美总修的《古浪县志》描述此峡是“峻岭居其南,岩边固其北。峡路一线,扼甘肃之咽喉。

    河水分流,资田土之灌既。近而千峰俱峙,远则一望无涯。”诚不为过。

    清初古浪知县徐思靖以《危岩坠险》为题,赋诗赞此峡:“蜀道之难过上天,我今独立秦山前。

    崖崩石坠不可数,鸟径插天天与伍。

    谷中仄道车马通,盘旋百折如游龙。

    山下滩声险成吼,一夫当抵万夫守。”

    明指挥王国泰曾题“山川绝险”四字于滴泪崖。

    从上述前后诗人、地志中的描写就能看出洪池峡之险,的确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如此形势险要之地,金军不得不慎重对待。

    金军想要东出,洪池峡就是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夏军在洪池峡中共修筑有三关三堡。

    其中第一关位于西部峡口,直面昌松金军,驻守有两千余人,关名为洪池关。

    洪池关后方十里之地,修筑有一堡,驻守五百夏军,堡名古龙堡。

    在古龙堡其后一个s形的峡谷中部设有铁柜关,驻守一千夏军。

    在铁柜山对面设有五百人驻守的徐家岭堡。

    在越过中间的大s弯后,在距离乌鞘岭关不远处设有营盘堡,而后一直在峡谷东部出口处设有虎狼关。

    总长约六十多里的洪池峡谷中,夏军依据三关三堡共前后驻扎七千军士,是挡住金军东出的重要关隘通道。

    金军想要打通东出的道路,就必须沿着峡谷进入,一路攻城拔寨,直至打穿夏军前后长达六十多里的阻碍。

    才能抵达乌鞘岭东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