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各有所议

    第六十二章 各有所议 (第3/3页)



    如果发现生面孔,又身怀武功的人士,便可以私下里到肖家来领一份赏钱。

    可是这种办法,治标不治本,总是要找到真正想图谋肖家的人,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父子俩一夜无眠,为肖华飞的小命操碎了心。

    县衙后堂,张景清正坐在椅子上生着闷气等着赵先生归来,想让他帮着拿着主意。

    一年多来在他的治理下,姚安县虽有刁民小打小闹,但总体来说还算太平无事。

    可今天居然在护城河中发现了一具男尸,他同郑捕头一起到现场进行了仔细勘察,却没有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

    张景清多年一心只读圣贤书,哪里懂什么查案,同去的王县尉也一样,在现场一言不发,明明是他的责任才对,嘴上却说着一切凭张大人做主。

    最可气的就是那个郑捕头,不但什么线索也发现不了,反而推卸责任,悄悄让张景清以坠河的名义上报了事。

    张景清恨不得当场就把二人按在那里打板子,现在各地方官员已经都知道吏部要开始外察,凭什么让他自己背这口黑锅。

    若是真的河漂,张景清不会如此担心,随便让书吏润色一下报上去便是。

    可现在看尸体伤口,分明就是利器造成的外伤,想说此人是自尽或是醉酒坠河,把事情遮盖过去,也得有人相信才好。

    出了人命案子,从来就不太好解决,联想到马上要开始的外察,让张景清本就不安的心,更是七上八下起来。

    张景清回到衙门后,打发门房去门口守着,只要见到赵先生归来,便马上请过来,就说有要事相商。

    他从椅子上站起又坐下,眼巴巴的望向门口的方向,足足折腾了十来次,终于看到赵先生手上拿着本书边走边看,不急不缓的向后堂走来。

    张景清紧走二步迎了上去,伸手一把夺过赵先生手中的书,看都不看便随手丢在桌子上。

    他急切地拉着赵先生的手,把他按在椅子上,向他讲起了今天在护城河发现的男尸。

    赵先生其实已经从门房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大致情形,对于这件事他看得并没有多么大不了。

    大晋千万户百姓,哪天不死几个人,哪个州县又敢说不会出人死官司。

    他爷爷对于处理这类事情,也早就教过他该如何应对,所以赵先生脸上风轻云淡,丝毫不见急躁。

    张景清恨恨说道:“那郑捕头天天不是在赌钱,就是在去青楼的路上,这个案子他根本办不了。本官在治理百姓上面,还有些章法,可是如何断案,圣贤书上也没有教过。赵兄依你看,这个麻烦该如何处置,吏部马上就有可能派人下来巡察啊。”

    “那王县尉那里可有什么说法?”赵先生明知故问。

    王县尉不过是个举人出身,赵先生也一直看不上这人,明明大家都是举人,王县尉凭什么就能当上官。

    赵先生在心里认定,此人必是走了谁的门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不像自己一点风骨都没有。

    “休要提起此人,他连郑捕头都不如,嘴上说一切全凭本官做主,实际上说不定要在背后告本官的黑状。”

    赵先生点点头,呵呵一笑:“大人不必着急,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