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任劳任怨

    第三百六十三章 任劳任怨 (第2/3页)

哎呀”

    郑树森拿着手里的虾酱无奈地说道:“从小管到大,你还以为李学武是小孩子啊,需要你看顾啊,那现在也是东城的一个重要人物了”。

    “就因为他是个人物了,咱们更得看顾着点儿”

    王主任皱着眉头说道:“可不都是好人,见着李学武这么大点儿小岁数,总有那烦人讨厌的”。

    “好好好”

    郑树森将手里的虾酱瓶子放下后说道:“看顾,看顾”。

    王主任瞪着眼睛道:“别答应了一声就了事,我不会违反纪律帮他什么,但也不允许别人违反纪律欺负他”。

    郑树森笑着点点头,道:“我怎么没见着你对希才的事情这么上心呢”。

    “扯,谁的儿子不心疼啊”

    说到自己儿子,王主任叹了一口气说道:“可他得是那块儿料啊,就希才那个脑瓜子,我倒希望他不要进步的太快,走都不会呢,就别跑了”。

    郑树森点点头,他可不是糊涂家长,特别清楚自己孩子的秉性。

    说的不好听点儿,郑希才都比不上郑晓燕有正治头脑。

    “这李学武以前看着虽然灵,可这素质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不仅仅是郑树森好奇,韩殊和董文学也是很好奇。

    他们两口子是看着李学武一点点儿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董文学,对李学武的能力和正治敏感度颇为欣赏和认同。

    韩殊看着门口李学武带来的东西,笑着说道:“一看你培训的时候就没有好好学习”。

    “啊?”

    这话说的李学武一愣,随即问道:“韩老师,这话怎么说呢?”

    韩殊看了一眼喝茶的董文学说道:“看看你老师,培训学习的时候多么的认真,连给家里买东西的时间都没有”。

    “哈哈哈哈”

    李学武笑着拿起茶壶给两人续了茶水,说道:“我这也是赶巧遇见了”。

    董文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是我错了,是我不对,我以后一定跟学武多学习,多关心你,多关心儿子”。

    韩殊笑了笑问道:“这不为难吧?不耽误工作吧?”

    “不耽误,呵呵”

    董文学很是大方地给妻子承认错误,并做了保证,倒是让李学武给老师点了个赞。

    韩殊说完了董文学,又对着李学武问道:“听说你老师去钢城任职是你提议的?”

    “怎么可能?”

    李学武来的时候就防备着师母对自己发难呢,现在听见韩老师问,便立马否定了。

    “我老师被提名的时候我还是个科长呢,就算是现在,也没权利和能力推荐我老师啊!”

    韩殊眯着眼睛看着李学武说道:“当初你来家里的时候可是个老实孩子,现在怎么学会说瞎话儿了呢,跟谁学的?”

    这还用说?

    李学武故意紧张地看了董文学一眼。

    而董文学见李学武看过来便苦笑了一下,这个学生太坏了。

    看见董文学苦笑,李学武急忙转过头说道:“不是我老师教的!”

    “哈哈哈哈哈”

    韩殊看着李学武捂着嘴笑道:“一看就不是你老师教的,哪有被自己学生挖坑的?”

    董文学也是笑着靠坐在了沙发上,道:“当初这小子在钢城就偷偷摸摸给我打电话,说千载难逢的机会,呵呵呵”。

    韩殊瞪了李学武一眼,道:“你老师都招了,你还咬着牙啊?”

    “唉~”

    李学武叹了一口气,道:“都怪我老师革命意志不坚定啊”。

    韩殊对着李学武说道:“中午饭没有了啊”。

    “哈哈哈哈”

    李学武笑着对董文学说道:“老师,你得对这件事负全部责任啊”。

    董文学笑道:“你师母可是不高兴好几天了”。

    “我可没有”

    韩殊笑道:“心不在这儿,人留着又有啥用啊”。

    李学武点头道:“是我的错,是我逼着我老师去的钢城,这不是想着开辟第二阵地嘛,想着有个缓冲的大后方嘛”。

    “你倒是把你老师合出来了”

    韩殊有些不满地说道:“现在好了,可如了你老师的愿了,不用跟家里守着了,可以在外面自由了”。

    “我倒是相信我老师的人品”

    李学武知道韩殊并没有生气,也就是趁着跟自己说话的这个机会点点董文学罢了,两人的感情稳固的很。

    “去东北确实是辛苦老师了,那边的形势很复杂,需要重新树立正确的思想体系,稳固正常的正治生态,非得需要一个儒将去不可”。

    “如果不是我老师适合这个岗位,那厂领导也不会考虑让我老师临危受命,救炼钢厂于水火之间啊”

    “你倒是能给你老师摇旗呐喊!”

    韩殊端着茶杯喝了一口,看了两人一眼说道:“一只老狐狸,一只小狐狸”。

    “哈哈哈哈”

    董文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我当时还问他情况明不明朗,你猜他怎么说?哈哈哈”。

    见韩殊笑着看向李学武,而这个学生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了头。

    董文学笑着解释道:“他说如果情况明朗,就没我什么事儿了”。

    李学武对于老师说出自己当初的话也没在意,低头喝着茶说道:“我跟老师分工明确,我这边尽量让竞争者保持平衡,我老师则是负责一枝独秀”。

    韩殊看向董文学问道:“这就是你在培训期间起早贪黑写的那篇工作计划的原因?”

    “呵呵呵”

    董文学笑着说道:“这么乱,谁争都得不到,因为有利益关系在里面,只能选不争的那个,才能平衡大家的诉求”。

    说着话还欣赏地看了李学武一眼,道:“那篇工作计划你看着办,不必循规蹈矩,你的思维要比我活跃,更能适应现在的环境”。

    “老师您高看我了”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我有想法,但还需要您这位船长把握方向,咱们同舟共济,这样我师母才不会说我是小狐狸啊”。

    “你还挺记仇!”

    “哈哈哈哈”

    韩殊笑眼看着李学武问道:“跟顾宁处的怎么样了?我怎么听说你给丁阿姨打电话了?”

    说着话还看了董文学一眼道:“看来你这船长当的不咋样啊,收到你学生的问候电话了吗?”

    董文学这个时候也叛变了,调转枪口往里打。

    “唉~可惜咱这不是儿子嘛,要是有个闺女,不也享受这个待遇了?”

    “可受不了你们俩了”

    李学武笑着站起身说道:“得了,中午饭也不供了,我也别跟这儿等着了”。

    见李学武要走,董文学笑道:“你师母不给你做,我给你做”。

    “拉倒吧!”

    李学武笑着走到门口穿了大衣,笑道:“您先搞明白焖饭加多少水的问题吧”。

    韩殊笑着转头问道:“真不在这儿吃啊?”

    “一会儿去接顾宁,中午约了家里人一起吃饭”

    “嚯!我说的嘛!”

    韩殊笑着站起身问道:“什么时候定下来啊?”

    “得等一等”

    李学武戴了手套,手扶在门上说道:“可能就今天闲了,我老师明天去了钢城,我就得挑大梁了,分局那边还等着我报道呢”。

    这会儿外面太阳正足,两人都起身送了李学武出来。

    “加快速度啊,等着你胜利的好消息”

    “是,保证完成任务”

    李学武笑着给韩殊敬了一个礼,随后便上了车打着了火往安定门开。

    今天李学武过来,也是跟董文学确定一下接下来保卫处的工作方向。

    在付斌案审查的时候,董文学就给保卫处未来的工作定了方向。

    这是他成为保卫处一把手的权利,也是义务。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遇见难得一见的机会了,两人都有心在东北开辟一处天地来。

    所以董文学便在刚接手保卫处的时候,跨越式的提拔,去了钢城分厂。

    虽然轧钢厂领导还让董文学兼着保卫处长的职务,但这也更多的是为了借助保卫处的这个部门来助力他更好地掌握炼钢厂。

    在杨厂长和杨书记分别的谈话中很是明确地跟董文学说了,他不是去救火的,要有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

    任谁都知道,炼钢厂已经在上面的领导心里挂了号了,影响很不好。

    今年轧钢厂为什么没有领导晋升啊?跟轧钢厂的一些列事故是有很大关系的。

    而现在又有明确的消息,轧钢厂一直缺少的领导也要给配齐。

    包括两名副厂长、两名副书记,这对轧钢厂的正治生态是个较为大范围的冲击。

    在确定是董文学去东北后,不止是杨厂长舒了一口气,杨书记也是对这个人选满意的。

    李怀德虽然有自己的提议,但对于董文学上位他是没有意见的。

    保卫处一直都是他的管辖部门,董文学跟李怀德相处的也是很好。

    对于钢城分厂,李怀德倒是觉得自己的影响力增加了。

    除了聂副厂长有意见以外,其他人竟然都对董文学表示了支持的态度。

    杨书记给董文学交代了继续深入调查炼钢厂乱象的意见,但也同时叮嘱他要将范围固定在炼钢厂以内,最大不能超过轧钢厂去。

    杨厂长对董文学的期望更高,知道董文学的文化水平高,希望将保卫处的管理经验带到钢城去。

    董文学也是勇于任事的主儿,适时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里就包括李学武现在保卫处全面实施的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演练制度、保卫处保卫科文件处理制度、保卫处建设意见等。

    杨厂长等人也都支持在钢城将保卫处的一应制度和优秀经验深入下去。

    红星村的训练场已经大体竣工,除了一众参与建设的单位会将自己的保卫和强力部门送去培训外,许宁也有意将钢城的保卫处分阶段送过来培训。

    这个建议董文学在李学武不在的时候直接批复了同意,且要求许宁步子可以迈的大一些,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在保卫处内部开展干部和保卫的交流。

    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支持许宁大刀阔斧地变革炼钢厂保卫处,大换血,大练兵。

    炼钢厂保卫处的变革就是董文学在即将踏上东北前就打的第一枪。

    随后而至的便是其他相关部门的整顿和变革。

    保卫处稳了,其他部门的变革就稳了。

    因为董文学的手里不仅仅是许宁这一把刀,还有杨宗芳这一助力在呢。

    李学武在从钢城离开前就已经跟杨宗芳确定了良好的友谊。

    现在随着董文学的主政钢城炼钢厂,杨宗芳更会紧密地围绕董文学开展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