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有个朋友

    第四百九十六章 我有个朋友 (第2/3页)

娄父说道:“不过不是私营,而是公营”。

    听了李学武的话,娄父一下子明白过来了。

    先前李学武已经说了,放弃一切,留在国内,李学武保他安全。

    他现在想走第二条路,李学武就得给他既要保命,又要保住自己财产和社会地位的路。

    看来这条路就是彻底改变他的成分,成为公营人。

    “不能走,好好做,做的越好,福寿安康,子孙福气绵长”

    李学武拿着茶壶给自己续了茶水,边喝边说道:“父子亲情,谁又能剥夺您的天伦之乐,但且视之为天伦”。

    “这个公营你要掌控?”

    娄父现在对李学武有点儿意见了,有上进心是好事儿,可上进心过了头,那就是贪得无厌了。

    “哪可能呢!”

    李学武摆摆手,笑道:“公营就是公营,半点差错都不能有,更是含糊不得”。

    说着话还点了点自己,道:“我给公家做事也不会沾半点私财,公是公,私是私,万万不可混为一谈”。

    “那你想要什么?”

    娄父看着李学武问道:“总不能为了我们一家,特意弄出这么个公司来吧?”

    “您说笑了”

    李学武放下手里的茶杯,解释道:“我有个朋友,家里就是负责领导对外贸易工作的”。

    “当然了,就像我说的,公是公,私是私”

    李学武在解释后,又强调道:“我倒是希望娄姐多出去走走的,我也全力支持她在港城发展事业”。

    “所以,我就是那根风筝线?”

    娄父哪里还不明白李学武的意思,这小子不仅要自己的财,要自己的闺女,现在连自己都要一口吞下去。

    “您多虑了,呵呵”

    李学武看着娄父认真地说道:“就算用钢丝绳放风筝,风筝要走也拉不住,我从来不拿感情试探买卖,这是对人性的侮辱,更是道德的沦丧”。

    娄父看了看李学武说道:“现在说说你的计划吧,我试试看,用我这把老骨头能不能换个一生平安”。

    工商联现在可是一个大组织,他就是京城这个组织里的重要人物,李学武所说的这些他都不陌生。

    在某些方面他确实很欣赏这个小伙子,但做买卖,呵呵,他做了一辈子了,总不会叫眼前的年轻人比下去。

    “我会帮您申请到港城的身份,然后再回来,娄姐会以家属的名义去港城,她留在那边创业”

    李学武点了点白纸上的那个圆圈,道:“您在港城会有个合法的公司,跟国内的公司对接,您就是港城公司驻内地的办事人员”。

    “皮包公司嘛”

    娄父不在意地点点头,表示明白李学武的意思。

    别说什么一道海湾天堑之隔,那是对普通人来说的。

    到什么时候,那条小海湾都没有阻挡两地的沟通,简单的来说,港城的鸡鸭鹅和猪肉就是内地供应的。

    包括水源,港城的水可一直都是内地在给供应。

    一直都是,总不能几百万人口的消耗就靠那个小岛吧?

    现在这个时间,某个大亨的养猪场可就在内地。

    再有,为什么一开放那些高楼就建起来了?

    要说复杂,这里面又能有多复杂。

    娄父先前想一走了之,那是因为上层的关系,他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现在听见李学武说能给他提供台阶,那很多事情都能重新考虑了。

    娄父也是万万没想到,李学武能有这么广的门路。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笑着点点头,道:“暂时的,后续还有安排,以后慢慢说,先说暂时的”。

    给娄父解释完,李学武又继续说道:“您的钱我帮您带去港城,计价多少,我跟您出一样多,算上娄姐的人力股,三家分持股份成立一家公司”。

    “你可能不知道我的身家有多少”

    娄父微微摇了摇头,道:“看来小娥没有跟你说”。

    “呵呵,同样,您可能也不知道我的身家有多少”

    李学武毫不在意地顶了回去,看着娄父说道:“只要您入股,我就一定筹到对应的股资”。

    娄父点点头,算是暂时认同了李学武的说法,又问道:“你刚才也说了,产业的蛋糕分完了,你打算做什么?不会是跟我想的一样要从基础行业起步吧?”

    “我说了,那么屁大噶儿地方,塞了几百万人,基础行业,都是服务穷人的”

    李学武欺了欺身子,看着娄父说道:“穷人的钱最不好挣,那里不是说遍地黄金嘛,我还真就不想赚穷人的钱”。

    娄父昂了昂头,看着傲气且自信的李学武问道:“不赚穷人的钱,你想赚谁的?”

    这话他问出来,就已经在心里有了猜测了。

    方向无非是两个,一个是港鹰的,一个便是那些富人的。

    “谁有钱挣谁的”

    “呵呵”

    娄父轻笑着往后靠坐在了椅子上,眼神有些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学武一眼,随后问道:“做过买卖吗?”

    说着话转了转手指,强调道:“我说的是正常的”。

    “没有”

    李学武明白娄父的意思,正常的买卖就是见得着光的,合理合法的经营。

    要是这么算起来,他还真就没有做过正常的买卖,因为现在不允许有这种买卖的存在。

    无论是贩梨起家,吉城换货,还是回收站,包括钢城的第一次粮食白酒,津门的海鲜干货,钢城第二次的“朋友赞助”,边疆大采购,都是不正常的。

    娄父当然看得出来,但他不知道李学武做过这么多事儿,可想到十万块钱买石头,就知道这小子身家不小。

    这些身家要是依靠李学武那当大夫的父亲,那李顺还不得累死。

    所以娄父强调了这种正常的买卖,就是告诉李学武,有起家的草莽,没有草莽的豪门。

    去了港城,李学武就没有了现在的身份依靠,做买卖还得是看他的。

    “那我就一些我了解到的情况,给你讲一讲”

    娄父坐在椅子上,很是自信,也很有些指教的意味对着李学武说道:“现在的港城,虽然蛋糕已经分完了,但机会还在,所以叫遍地黄金”。

    “你说我二十年去,呵呵,其实我二十年前去过港城”

    娄父还不避讳地跟李学武说道:“我对那边有一定的了解,安顿好了他们我才回来的”。

    “从一些沟通上面我能感受到当年的荒芜情况和机遇,随着过去十年的发展步伐,港城正在继续发展与扩张制造业”。

    “强劲的经济增长令港城已经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新、韩、湾齐名”。

    “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加上当地也积极发展基础建设及公共房屋,港城居民的生活质素普遍有所改善”。

    娄父点了点桌面,对着李学武认真地说道:“这也是我所说的,从基础行业做起的原因”。

    “包括你我,在对面儿看来,都是出来扎到,来抢食的”

    娄父介绍完港城的实际情况,又继续说道:“公营的暂且不说它,单说小娥过去后的私营企业”。

    “到了人家的地头上,得找竞争不大,利润不高的项目,不能一过去就想着挣大钱”。

    “得投靠同乡会馆,得拉拢当地豪绅,缴税捐款,该打点打点,该孝敬孝敬,跟你端着枪过去是不一样的”。

    “这么麻烦?还会馆?”

    李学武皱了皱眉头,他倒是不大懂这做买卖的行当,但他知道这个时期的港城不太平,后世的电影多说的是这种,生意的电影很少。

    “麻烦?挣钱哪有容易的”

    娄父微微摇了摇头,道:“你要打点好同行的关系,处理好社会关系,摆平地下的关系,又得交好上面的关系,这样你才能赚到钱”。

    李学武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想的是把自己的钱和娄家的钱集中起来做把大的,至少让人忌惮的大。

    从钢城带回来的黄金放在自己手里就是个摆设,毛用没有,只有花出去的钱才叫钱呢。

    天天搂着金条睡大觉那不成了守财奴了嘛。

    而且他想的是,国内各地的交流能赚钱,港城到京城的交流会不会更赚?

    这个时代一共也没有多少大机遇,每一次他都不想错过。

    娄父当然看出了李学武的意思,他就知道年轻人坐不住,小生意看不上,想要一步登天,做个大的。

    他年轻的时候也有这种幻想,但时间和经历把他的劲头儿都磨平了。

    现实告诉他,买卖不是儿戏,不能想什么是什么。

    如果不是情况特殊,他是不会跟李学武合作的,两个人的理念和动机都不同。

    这就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现实是,他有钱,李学武也有,而李学武有门路,他没有。

    现在一个娄晓娥,他不觉得自己的闺女国色天香,更不觉得李学武会沉迷酒色。

    那就很明了了,李学武不会被自己闺女牵绊,为什么要跟他一起玩儿啊。

    无非就是看重他生财有道的能力了。

    一个有财,一个有能力,那便是合则两利的局面。

    他也想借着李学武的能力东山再起,能保住现在的局面,并且从事经商活动,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机遇。

    现在两人的矛盾点就是经商理念了,看看今天到底谁能说服谁。

    “年轻人,要有点儿耐心,世界是你们的”

    娄父喝了一口茶,随后放下茶杯,由着李学武给自己倒茶,嘴里宽慰道:“将欲取之,必先允之,舍得舍得,你要不舍,哪里能得呦”。

    “能赚多少?”

    李学武看了看很懂买卖的老丈人,倒好茶后放下了茶壶,问出了最直接的关键。

    他这个问题看似问能赚多少钱,可现在都在纸上谈兵,又没确定具体的项目,所以娄父也知道他问的不是项目赚多少,而是自己能赚多少。

    别看李学武说的是娄姐出去创业,可实际上来说,娄姐还不具备创业的才能。

    要有娄父站在身后,既能在内地站稳脚跟,又能在港城开疆拓土,这才是李学武设计的。

    “得具体看了”

    娄父微微昂了昂头,说道:“赚到的和花出去的,三七开吧”。

    “怎么才七成?”

    李学武喝茶的手微微一顿,没有再喝,而是放下了手里的茶杯表达了不满。

    “七成是花出去的!”

    娄父看着李学武瞪眼睛,也是无奈地说道:“能赚三成还得看人家的脸色”。

    “谁的脸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