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管我叫大哥

    第五百二十六章 管我叫大哥 (第2/3页)

,结婚生子过日子?”

    “……”

    李学武想回答父亲来着,但是怕老头儿打人,所以没敢再犟嘴。

    他发自内心的说,他确实好好处对象了。

    跟林婷婷在一起的时候绝对没跟顾宁产生感情,跟顾宁决定处对象的时候已经分手了。

    他保证自己的感情是清白的,但他没法跟父亲解释。

    因为李顺不想听他的解释。

    “男人成年就得承担责任了”

    李顺语重深长地劝着儿子道:“你总要为自己,为家庭考虑的,你跟我说,跟顾宁结婚是不是愿意的?”

    “当然”

    李学武见父亲忍着情绪劝自己,也是认真地回道:“我是什么性格您是了解的,不喜欢的就是不喜欢,没人逼着,我是想跟顾宁结婚的”。

    “那就好”

    李顺点点头,道:“你既然打算结婚,那就在结婚以前把事情处理好,总不能结婚以后还要让我跟你操心”。

    李学武苦笑了一下,点了点头,没有跟父亲解释什么。

    李顺也是把最近的心里话跟儿子说明白了,听不听在他了。

    站起身便出门去了。

    家里这二小子从小就不让人省心,不管是他主动的,还是别人家的姑娘主动的,他都看不惯儿子吊儿郎当的模样。

    这要是在以前,准是浪荡子。

    他们家也不是什么富贵之家,容不得败家子的出现。

    要是真闹到最后,备不住他是要把老大和老三分出去,留他在身边的。

    都是自己儿子,只能哪个废材照顾哪个了。

    但好在当初的决定是对的,送了这小子出去,回来还有个人样儿了。

    背着手出了门,便瞧见中院儿易忠海媳妇儿扶着聋老太太往回走。

    “这是去吃饭了?”

    “李顺啊”

    聋老太太笑着招呼道:“双喜临门啊”。

    李顺笑着点点头,道:“您多走走,尤其是白天,别老跟屋里待着”。

    “明白了”

    聋老太太由着易忠海媳妇儿扶着,看着李顺过了月亮门,这才往自己屋里走。

    “就是这么个性子”

    “呵呵”

    一大妈知道老太太说的话是啥意思,笑着应道:“都说医者仁心,老话儿是有讲儿的”。

    “是呀”

    聋老太太腿脚儿一般,走的慢,路过李学武屋门口的时候笑着跟一大妈轻声说道:“也有暴跳如雷的时候”。

    一大妈笑了笑,她知道老太太说的是谁。

    李学武小时候淘冒烟被李顺追着满院儿打她可没少见着,现在想想,人是真不禁活,一晃李学武都要结婚了,她们都老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这个世上最珍贵的便是时间了,可最常被忽视的也是时间。

    李学武坐在炕上看着窗帘缝隙透进来的光,直感觉还是上周呢。

    这日子咋过的,咋就这么快呢。

    上周日的事情还历历在目,这周日便又到了。

    可一想到明天就是周一,他又觉得周日时光太短暂了。

    “啥时候醒的?”

    于丽进屋的时候还怕李学武被吓着呢,可一开里屋门,差点给她吓着。

    这会儿李学武正围着大被靠坐在炕上,眼睛看着后窗户的方向出神。

    听见于丽的声音,李学武转过头,打了个哈欠,随后说道:“有一会儿了”。

    “昨天睡的早?”

    于丽见着李学武醒了,便也上了炕,开始叠被子。

    李学武则是叽咕叽咕眼睛,情绪不是很高地问道:“昨晚忙到几点啊?”

    “九点多”

    于丽一边忙活着一边回道:“刘婶儿说了,时间还有,慢慢干”。

    看了李学武一眼,不知道这人又咋地了,嘴里说道:“刘婶儿还说呢,今天上街给你买被面儿去”。

    “嗯,我妈说了”

    李学武将被子交了出去,拿了炕边于丽找来的衣服开始穿。

    于丽叠完被子便将后窗帘拉开了,还认真地瞅了瞅,想要看看刚才李学武在看啥。

    可后窗对着的便是西院墙,有个空儿,没啥可看的。

    “你咋地了?”

    在李学武洗脸刷牙的时候,于丽见着李学武又开始冲着镜子发呆,便问了一句。

    李学武扭过头,直勾勾地看着于丽问道:“今天是周日吧?为什么我要早起?”

    “呵呵呵~”

    于丽实在忍不住笑了出来,嗔着瞪了李学武一眼,随后说道:“你问谁呢?可不是我吵醒你的”。

    李学武叹了一口气,继续刷起了牙。

    都起来了,难道还能躺回去?

    “今天要出去嘛?”

    “嗯”

    李学武应了一声,随后说道:“上午,下午,晚上”。

    “真不够你忙活的了”

    于丽随口说了一句,开始给李学武准备外套和出去的皮鞋。

    “这几天傻柱家盖房子,你这窗子就别开了,刮一屋的土”

    “知道了”

    李学武洗漱好走了出来,看着于丽拿着枪跟自己示意要不要带,便说道:“给我吧”。

    今天出门也是谈事情,倒是没啥危险,可他还是准备带着。

    这玩意儿能解决很多问题和麻烦。

    插在了枪套上,李学武接了外套便穿了。

    “先吃饭,吃了饭看会儿书再走”

    李学武虽然一直没去上课,可这一个月的书还是抽时间看的。

    同时也会完成韩师母给的作业,甭管能不能把这个大学上完吧。

    因为是周日,院儿里要比平时热闹的多,尤其是院里有事情的时候。

    傻柱家的房子扒了,但得清理建筑垃圾后才能继续盖房子。

    现在是春天,日头出来的早,工人来的也早,这会儿已经忙活上了。

    李学武路过的时候还见着院里人站在各自家里的门口看着热闹。

    这个时候的娱乐实在是匮乏,就连别人家盖房子都能看的有滋有味的。

    跟傻柱和老彪子边吃饭边聊了一会儿,等吃完大家各自忙活去了。

    李学武回后院看了一会书,这才开着车出了门。

    先是到了干妈家坐了坐,郑树森不在家,去了津门。

    李学武本来是想跟郑树森聊一聊的,但没赶上也就跟干妈说了说近况。

    王淑华是很欣慰能看到李学武的成长的。

    “这一年你确实长大了,一晃都要结婚娶媳妇儿了”

    “呵呵,跟您的帮助是离不开的”

    李学武故意玩笑着跟干妈打了个官腔儿,却是惹得干妈打了一下。

    “什么时候领证啊?”

    “应该就下周吧”

    李学武喝了口茶,随后解释道:“我的申请已经批下来了,她那边的正审我的已经做完了”。

    “那快”

    王淑华点了点头,打量了李学武一下,笑着道:“你丈人和丈母娘对你都满意极了吧?”

    “哪敢这么想”

    李学武笑着解释道:“我丈人在羊城,丈母娘对我的看法还行”。

    “想也是满意的”

    王淑华点头道:“上哪儿找这么标致的姑爷去,啥时候带顾宁来?”

    “下周吧”

    李学武有些歉意地解释道:“今天约了人,有事儿要谈,晚上要带她跟朋友一起看芭蕾舞剧”。

    “好不容易赶上个周日”

    王淑华很是理解地点点头,道:“等你们领证了带来家里吃个饭”。

    “我知道的”

    李学武笑着说道:“您可得准备好见面礼啊”。

    “还怕你妈小气了啊~”

    王淑华自然不会对李学武小气了,她是对这个从小看着长大的干儿子很满意的。

    淘孩子长大也有出息的,李学武小时候那么不省心,现在不也有了大出息了。

    她在心里也为李顺两口子高兴,那两口子说不定多开心呢。

    确实,李学武昨晚还跟父亲在“友好”的氛围下“开心”地聊了“很长”时间。

    从干妈家出来,李学武便北新桥福来茶馆去了。

    这地儿他熟的不能再熟了,小时候就见着过茶馆门口墩着两个大炉子,上面大铜壶一壶接着一壶地烧开水。

    其实就跟包子铺把蒸笼摆在门口是一个意思,都当广告用呢。

    为啥用铜壶不而用铁的?

    是因为早先茶馆对三六九等的人都服务,贩夫走卒也能来一碗大碗茶。

    这茶不是用茶叶泡开的,而是将茶叶碎放在壶里煮好了再给客人倒茶。

    这铁壶会跟茶叶起一种化学反应,具体是什么反应李学武不知道,但老话就是这么说,他就这么听。

    四九城的茶馆很多,都是早先留下来的。

    以前的闲人多,三教九流的,得空儿了都来茶馆里面泡着来。

    有带着扳指,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有走南闯北,满嘴客套的生意人,也有蹲在大门口得一口廉价茶水润嗓子的车夫。

    就像西方的咖啡店,大多不是为了喝茶才来坐的,是为了社交,也为了办事儿。

    茶馆有句戏文: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

    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茶就凉。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这是阿庆嫂跟刁德一说的,也是茶馆的意义所在。

    早先茶馆也是办公场所,有的官吏愿意一边喝茶一边处理下面的人报上来的事情。

    现在没有了,茶馆的意义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公私合营的茶馆成了工人和劳动者休闲娱乐的场所。

    打牌,抽烟,聊天,更像是传统的俱乐部。

    李学武进门的时候便见着伙计迎了上来,没有了早先的那句“大爷几位啊?”

    现在则是问:“同志您几位?”

    其实称呼嘛,改不改的无非就是个鞭子,你看见的就是有,看不见的便是没有。

    “跟朋友越好了”

    李学武笑着说道:“应该是一位姓黄的同志订的位置”。

    “学武,二楼!”

    还没等李学武跟伙计问完话,便听见头顶传来了黄干的喊声。

    其实这种热闹在茶馆里并不招人白眼,你要是去饭店不行,这么喊准有人骂你孙子。

    在茶馆就是要有这种市井气息,你不喊这店里也有闹的。

    就比如李学武现在看见的,一处原来应该是小戏台子的位置上放着一个大收音机。

    里面正在播放着京剧,咿咿呀呀的,听不大清楚,但并不妨碍众人喝茶聊天。

    大家也没有来这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