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上班还是算卦!

    第24章 上班还是算卦! (第3/3页)

谁唱的好听了。

    董文学打来电话是想说,炼钢厂的项目进展顺利,以前申报困难的几个项目这一次都报给了厂里。

    这次摸底也是筛选,看看各分厂的潜力,侧重资金扶持力度,制定下半年的财会预算计划。

    越是合理的项目,越是有前景的项目,越是能看见可能的项目,在这一次筛选过程中必然会得到通过和支持。

    但依照轧钢厂现有的资金储备,以及预算,李学武估计,即便是上报上来,能通过的也不会太多。

    即便是有上级拨款支持,那边可还是有个大工地等着吃钱呢。

    再加上现在联合企业的迟迟没有进展,李学武给董文学表达的意思也是不够乐观。

    董文学也是早有心理准备,只是告诉李学武,这边派驻的工作小组可以更积极地应对这种形势和变化。

    李学武苦笑了一阵,勉强答应了老师的请求。

    这不是一个工作小组就能推动的,这是一场激烈的厮杀和思想上的博弈。

    谁的手里都有几个项目,你的好,我的也不赖,凭什么你的就行,我的就得被刷下来。

    李学武总不能带着保卫去现场用枪逼着大家投票吧,他能用的力已经在用了。

    两人利益一体,思想一致,何谈惜力一说啊。

    等挂了电话,李学武不禁摇了摇头,看见沙器之的提醒便起身走了出去。

    今天上午李学武约了尹满仓和赵振华,将在中医院跟那边的几位主要领导见个面,开个碰头会。

    成与不成李学武都没太在意,实在不行再换其他的医院,京城的不行就换吉城的,或者去奉城找。

    医学世家还能缺了老中医?

    李学武那边忙,董文学这边也是焦头烂额。

    文件精神经过轧钢厂的梳理和理解,传达到了他们这一级,就要再学习和理解,传达给下面的同志。

    可这种文件的传达力度也是个问题,字是那些字,可理解文件的精神是要他自己来搞的。

    一把手可不是白当的,掌握精神,把控时局,领导担当,指挥若定。

    李学武来了几次,把炼钢厂的未来勾画的绚烂多彩,可这实现未来的第一步就走的尤为艰难。

    说白了还是钱没到位,要真是钱到位了,干啥干不成。

    但该争的还得争,不争那些项目资金一定到不了他这。

    狼多肉少就是轧钢厂当前的发展状况。

    让董文学更加糟心的事不止公事,还有私事。

    李学武曾经就隐晦地提醒过他,王淑敏这个服务员不简单,很有上进心,更舍得付出,是个不好控制的角色。

    董文学倒是没太在意这个,书生意气,本以为是自己的魅力无限,惹得红袖添香。

    却哪想到,事情还真的照着李学武的话头来了。

    昨天周日,董文学难得的休息,本想着约上几个副厂长去山上钓钓鱼,谈谈事情,可哪知一早上便被王淑敏把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王淑敏在伺候他洗漱的时候问了,炼钢厂是不是有新的项目。

    董文学难得的见她问起他工作上的事,便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对。

    随后在旁敲侧击之下得知,王淑敏是来给一个副科长说情的。

    炼钢厂的项目必然要由炼钢厂内部的管理人员主持,其项目的组建和运行也必然会产生一定利益。

    盯上这个的人可不少,李学武来的几次都找他聊了很长时间,这自然就躲不过有心之人的刺探。

    当得知炼钢厂上报了几个项目申请后,厂里机关的人心便动了起来。

    人人都想进步,人人都想有成绩,董文学的项目靠争取,他们这些基层干部也需要争取啊。

    有竞争就有邪门歪道,董文学觉得很隐秘的事情,但恰恰就是不隐秘的。

    董书记的专属服务员,好么,啥叫专属啊?

    现在王淑敏的意思是,她的弟弟就在那人的手底下上班,还给她家里送了好多礼品。

    这是谋求“共同进步”的意思了,那位副科长进步,她弟弟也能跟着进步了。

    即便是那位不进步,王淑敏也借着这件事来试探董文学的态度了。

    看董文学是否愿意为了她,帮助她弟弟,甚至是她自己。

    这一次董文学如果答应了下来,那下一次她就会谋求招待所的职责了。

    董文学倒是没有立即否定,也没有当面同意,只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王淑敏也不知道董文学是个啥意思,但见他脸色不好,便没再往跟前凑。

    昨天董文学也没有出去,就只在房间里看书,王淑敏送来的茶也没有动。

    晚上更是早早的锁了门,没有让她进屋服务。

    今天早上起来上班时,却是瞧见王淑敏站在他门前,眼睛红的厉害。

    看着站着都打晃的样子,显然是站了一宿。

    这幅难缠和决绝倒是将董文学震的背后发凉,不敢硬来,只得允了她的道歉。

    可来到办公室,一如昨天一样,文件也是看不下去。

    刚才给李学武打电话,他有心想问问怎么处理,但没有问出口。

    他是老师,李学武是学生,他是上级,李学武是下级。

    他这既是老师又是上级的面子往哪儿搁?

    所以李学武听到的董文学的语气难免的就有些急躁和强硬。

    这个时期,如果出了什么事,那麻烦可就大了。

    今早王淑敏哭着说连夜叫家里人把礼品送了回去,挨了弟弟的埋怨不说,还挨了父母的骂。

    因为有些礼品他们已经用了,是王淑敏用了自己的工资填补的。

    董文学知道,这不是在跟他表明心态,这是在逼他做出补偿呢。

    不求名,不求份的,天天服务你,要是啥也得不到,家里人都好说了,她怎么办?

    这就是颗炸弹啊!——

    “处长,刚拿出来的文件,您得过目”

    李学武刚乘车往医院走,沙器之便将文件递了过来。

    “呵呵,就不能让我偷个懒?”

    “要不,我给您留在中午?”

    沙器之见着李学武的苦笑也只能陪着苦笑,话里的语气似是商量,但有着作为秘书的坚持。

    领导和秘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成就。

    你对自己的要求越高,你的秘书也就越会积极地帮助你,辅佐你。

    如果你选择沉沦,那么你的秘书也会使劲推着你跑向地狱。

    李学武接过文件,笑着点了点沙器之道:“中午难道就有空了?”

    说着话,一边翻开文件,一边问道:“上次给孩子带的那种糖果怎么样?喜欢吃吗?”

    却是李学武去钢城出差,正巧遇见卖毛子的那种糖果,便多买了一些。

    这玩意儿也是碰,有点时候有,有点时候就没有。

    给闺女和小孩子们一些,也给沙器之家里的孩子带了一些。

    沙器之笑着回到:“别提了,争着吵着要来感谢李叔叔呢,还说我这做爸爸的都没叔叔好”。

    “呵呵,等下次出差的”

    李学武嘴里聊着,眼睛却是放在了文件上面,沙器之也适时地收起了话题,给李学武看文件的时间。

    沙器之催促他看的是轧钢厂关于学习五月七号那份指示的命令,以及筹建联合企业会议的召开。

    这份文件里多次使用了李学武当初在会议上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在很多关键性的注解上都标注了他的名字。

    这无非是想表达轧钢厂的这次会议对于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视,更表达了厂领导对于他在联合企业工作上的支持和鼓励。

    但李学武没看到实际的工作安排,更没有看到关于他的下一步任用指示。

    空头支票?

    呵呵,有意思,这么做可就不是重视了,而是羞辱了。

    难道厂里有些人要跟他死磕到底了?还是正常的铺垫,在大会上试探、交锋,促成他来接手这个烂摊子。

    李学武从文件里看不出厂领导的意思,倒是看出了危机四伏、尔虞我诈。

    “厂办徐主任传达厂长办公会议精神,要求您参加明天的筹备会议,并且参加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讨论,请您做好准备”

    “呵~”

    李学武轻呵了一声,没有做出评论,更没有给沙器之什么交代。

    沙器之看着将那份他置于最上面也是最重要的文件随手放置一旁就不由得有些苦笑。

    这什么指示都没有,让他怎么备注,怎么准备会议文件。

    有的时候领导就是这样,什么指示都不给你,李学武还算是好的,他不说的就是不用你准备。

    可有的是故意让你猜,猜他的意思是什么。

    艹!这怎么猜,上班还是算卦!

    李学武的意思就是不用准备,因为这个会议他得看看怎么个意思。

    至于讲话稿,或者文件标注啥的都没必要,李学武上心的东西只要看过就不会忘。

    讲话啥的更是基本功,别看好多大领导都照着稿子念,其实那是面向公众了。

    真正的内部会议,基本上就是开头一句“我讲两句啊”。

    甭怀疑,就他说的这“两句”能给你两句出两个多小时的讲话来。

    李学武看起了其他文件,沙器之也开始了秘书的工作,汇报关于上周轧钢厂的消息和这一周即将开展的工作。

    李学武一边听着,一边看着,脑子里已经形成对当前轧钢厂形势的判断。

    简而言之便是:李怀德折戟沉沙铁未销,杨凤山扬鞭催马运粮忙,而关键人物杨元松则依旧是“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

    景玉农不用沙器之说,李学武也能知道,这次会议的举行,不是她上位,就是自己上位。

    而李学武判断的是,很大概率上,应该是景玉农再搏一次,厂领导更倾向于她来领导这个联合企业。

    从杨元松和杨凤山的角度出发,一定不希望李学武上位的,这会严重打击当前轧钢厂的正治生态,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布局。

    在主管领导李怀德和积极推动李学武进入谠委会,执掌保卫处所有领导权力的谷维洁都没有在这个项目上为他背书。

    如果所有领导都没有这个意思,那这个会议跟他实际上是没什么关系的。

    有些专业词汇的错别字是故意的,不然就发不出来了,敬请谅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