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挖坑的高手

    第112章 挖坑的高手 (第2/3页)

工厂小学要重新移交回各自的工厂。

    时间过了一年多,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这人事和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轧钢厂三厂按照指示重新接收学校,接收相关的人事关系,但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

    工厂可以接收原本跟随小学调走的人事关系,但后来调入和调整的其他人事关系没办法调动,这是属于东城自己的教育系统的人。

    这里有许多说法,一方面可能是教师资源的紧张,东城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这些教师本身也不愿意将东城的人事关系转成工厂的人事关系。

    这个时候有一句话,生是厂里的人,死是厂里的鬼,说的就是工厂里的人事关系比较封闭,撑死了就在这个圈子里调动和活动,没什么大的空间。

    这是政策和历史问题,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当时的轧钢厂三厂领导不愿意小学教师队伍被调整,造成学校的教育资源损失,便同东城协商共同办学。

    基础条件就是各管各的,东城的老师归东城管,轧钢厂的老师归轧钢厂管。

    轧钢厂工人子弟能去上学,东城调配过来的学生也能去上学。

    学校归轧钢厂,办学经费也归轧钢厂管。

    当然了,这里说的各管各的,说的是人事关系,说的是工资待遇,不是行政管理。

    学校的行政管理也很复杂,五七年七月转回轧钢厂以后成立的相应的谠支部,逐步演变成了由书记说的算。

    到六三年三月的时候,上面又颁布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要求校长负责制,同工厂一样,解决了书记和厂长谁当家的问题。

    所以当时的小学行政管理权又从谠委那边转到了业务这边。

    随后几年成立的中学也是一样,包括职业中学,也都是这种模式,一并挂在后勤处管理。

    全国的工厂小学在这个时期多是同轧钢厂小学有着一样的经历。

    说现在的小学校长归谁管,归东城教育部门管,也归轧钢厂管,业务受人家的指导,资金受轧钢厂的约束。

    刚才打电话的小学校长就是个受气的小媳妇儿,不敢惹李学武的原因也是如此。

    三大爷闫富贵也是在红星小学教书,他就是五六年到五七年之间调进去的。

    所以他的人事关系不在轧钢厂,只是在轧钢厂子弟小学教书,领小学的教员工资。

    这也就是他家的几个孩子都跟轧钢厂没有关系的原因。

    老大闫解成想进工厂,照样得走关系。

    生源调配,让伱去哪儿念书你就去哪儿,这边住着的轧钢厂工人多,孩子们都去轧钢厂小学和中学念书,街道调配的时候也就都这么调了。

    后来随着轧钢厂兼并其他钢铁企业,小学逐渐兼并了其他小学,中学也逐渐兼并了其他中学,就有了今天的教学规模。

    李学武家哥几个,算上小妹李雪,家里都不是轧钢厂的关系,却能在轧钢厂小学上学,能在轧钢厂中学上学。

    而三大爷闫富贵在小学教书,却不也不是轧钢厂的关系,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当时的复杂政策的原因。

    当初李学武进厂,谢大姐看见李学武的档案上学校都是轧钢厂的,便才有了同董文学介绍他时的那句话。

    至于李学武打这个电话,也是听见棒梗说了,想起了那个文静的女同志,想起了那天在自来水厂的事,想起了那盒无疾而终的羊肉馅饺子。

    虽然在四月末的时候李学武同她见过面,也邀请她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只在礼账上见到了她的名字,人是没见着的。

    这一次听说她的情况不好,想了又想,才直接把电话打给了红星小学。

    李学武做事不问过往,不问天机,不问人心。

    过去未来事,过犹不及,思之何益?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思之何益?

    人心思变,命运无常,思之何益?

    有些事知道了,便做了,但做了也就做了,李学武没把这件事当成什么,也没想着要求什么。

    上午下班前,厂里又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这一次是聂成林先动的手。

    沙器之从厂办交接工作回来,低声跟李学武汇报道:“聂副厂长摔了文件,在办公室里骂了半个多小时”。

    “嗯”

    李学武微微眯着眼睛,手里的钢笔不停,继续写着什么。

    沙器之听见领导的反应继续汇报道:“据说,聂副厂长有意调整手里两个处室的工作内容,要求下面整肃队伍,严肃纪律,规划工作”。

    总之,依着沙器之听来的意思,聂副厂长有意将安全生产管理处和设计处同其他部门合作的项目都砍掉,专注于上面下达的生产任务和设计项目。

    同时聂副厂长也同景副厂长商量过,是否能将生产管理处和设计处兼顾的几个项目转交到联合企业那边。

    景副厂长当然愿意,这几个项目赚不赚钱她是管财务的能不知道?

    而且这些项目都是轧钢厂自己本身的项目,包括人员和项目基础都有,不用同其他工厂合作就能开展。

    且这些项目的产品都是拳头商品,更是能成为同其他工厂互惠互利的强力基础。

    重点是接受这些项目就能缓解工人给她带来的压力了,这些项目落地联合企业,就能从轧钢厂工人子弟里招工。

    最重要的是,还能打击某些人的布局,掐住某些人的脖子。

    她想了,保卫处的这些项目都是依存于轧钢厂强大的工业体系,没了轧钢厂,保卫处总不能找别人去合作这个,只能受制于她。

    联合企业缺项目,缺好项目,现在打瞌睡有人白送枕头,她能不乐?

    睡着觉都能乐醒!

    保卫处富的流油,又是训练场又是骑兵巡逻队的,包括现在的保卫装备配置和研发,发动机研发等等,都是烧钱和用钱的大户,李学武有皱眉头?

    汽车整备、安保汽车改造、消防器材生产、消防汽车改造、安保器材生产、安全培训……

    保卫处赚钱的套路太多了,没办法不叫她眼红。

    但乐归乐,眼红归眼红,她也是有了经验,挨打一次就算了,总不能次次挨打。

    所以当聂成林提出要将这些项目当垃圾一样甩给联合企业的时候,她是赞成的,但没有出面做工作。

    只是由着聂成林去做,只要聂成林同厂长杨凤山那边协调好,同下面的两个处室协调好,联合企业这边连夜建厂房都行。

    聂成林给这些“垃圾”项目找好了下家,也跟厂长做好了沟通,更是跟工作组做好了工作,却是在下面两个部门卡了壳。

    他不止一次的提醒和警告过邝玉生和夏中全两人处理掉这些耽误时间和工作的项目,把工作重心放在轧钢厂本身的项目中来。

    而这几次邝玉生和夏中全都是找各种理由搪塞他,敷衍他,甚至是拿出了当初厂里给批复的,保卫处要求设计处帮助设计消防器材的文件,说现在这个项目还在进行着,所有的项目都是这个项目的子项目。

    聂成林快被气疯了,看着两人递交上来的材料直接扔了,更是对两人直接发了火。

    这就是沙器之从厂办听来的,聂副厂长在办公室疯狂输出半小时事件了。

    厂领导办公室的门不像是后世那么严密,不隔音,也不保温,就是木头的,上面还有玻璃窗。

    讲究点儿的领导都会叫秘书在玻璃窗上挂个小帘子,白色的,遮挡视线。

    当然了,也有不遮挡的,在重要谈话的时候便会有秘书站在门口抽烟。

    只^_^站在领导门口抽烟,或者看着什么,那就别过去了,准有事。

    聂副厂长在屋里骂街骂的什么具体是听不清的,但声音大了终究是知道的。

    李学武知道这件事还是上次邝玉生跟他说过的,两人在招待所门口有过一段对话,他还劝邝玉生来着,不要这么火大,更不要顶撞领导。

    你瞅瞅,现在闹大了吧!

    这都是李学武不愿意看到的,团结嘛,上下级关系嘛,这么一闹是不是就不好了。

    他李学武能眼睁睁地看着好朋友,好同志跟主管领导争执嘛,能看着他们不团结嘛?

    他心痛啊,都是因为钱惹得祸啊!

    所以李学武决定痛定思痛,维护大局稳定,维护轧钢厂的生产秩序,从大局出发,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交代财务,断掉发动机研发项目的资金,断掉给生产管理处和设计处的财务拨付,已有项目未完成工作尽快收尾”

    李学武对着沙器之交代道:“同两个处室协调,就说为保证财务资金安全,同时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保卫处需要重新考虑项目的生产合作关系”。

    沙器之点点头应下,同时也问道:“这会不会影响相关项目的进展,发动机项目那边听说都有了成绩了”。

    “嗯,没办法”

    李学武喝了一口茶,看了看手里的钢笔,道:“人家惦记咱们不是一两天了,不破不立嘛,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

    说完将钢笔拧了,站起身说道:“这件事就这么办,保卫处的资金一时半会儿不缺,我就想看看这些工人缺不缺这个补助”。

    沙器之看了一眼站在窗边的李学武,没再问什么,转身出去办事去了。

    保卫处是不缺资金,但现在有哪个工人敢说自己不缺钱的?

    谁不知道钱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要都是家里有钱的,谁还来当工人啊,不都像娄晓娥一样混吃等死等嫁人嘛。

    以前每个月三四十块钱,现在单位有了别的项目,每个月能多赚十几块,二十几块钱,只要牺牲一点下班后的时间,你说他愿不愿意?

    勤快的,肯吃辛苦的,一个月工资三十多,补助能赚三十多,家里的开销一下子便富裕起来了。

    现在有人说要砍掉他们的补助,你说他们会怎么样?

    李怀德听见这个消息都能在办公室里笑抽了,他正想办法制造矛盾情绪呢,就有人给他送人头。

    他有时也在想,真是天意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