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铁打的

    第142章 铁打的 (第2/3页)

李学武是不大懂这些的,但红星公社有自己的小学,再往上还有自己的中学,京城周边的教育资源还是蛮不错的。

    这段时间他也带着顾宁走访了一些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学校,感受了一下现在的教育教学环境。

    城里的小学已经放假了,但城外的还没有,对于他和顾宁带去的书籍和文具都像是看到了希望一般。

    望着一双双求知的大眼睛,怨不得后来会有希望小学这一说法呢。

    他的力量很小,能给孩子们带来的帮助也很微弱,一些文具和书籍算是给这些孩子的童年里增添一份美好的回忆吧。

    现在齐耀武跟他打听这些事,他倒是能说一些自己看到的情况,还是建议同红星村结合来做。

    家属院建成后来多少人不清楚,不过孩子应该是不多的,单独建校的成本太大,下山上学还不方便,倒不如联合建校。

    齐耀武倒是没着急确定下来,因为家属院的建设还得排在暖棚的后面。

    只有暖棚赚到了钱,其他项目赚到了钱,有了经济上的富余,他们才有能力安排家属过来。

    两人也是边走边聊,谈话间便将这山沟沟同八一六捆在了一起,也将红星村的命运同山上的这些单位捆在了一起。

    下山后,尹满仓在通讯基站找到了正在检查工作的李学武。

    也从随同一起在基站的齐耀武口中得知了刚才山上两人商量的这些工作,他是欢欣鼓舞的。

    尹满仓满口答应了齐耀武说的这些他们今年以及明年将要做的事。

    无论是砖窑或是暖棚,无论是家属院还是小学校,这些对红星村都是有利的,他是要支持的。

    不仅是从口头上支持,食品厂附近的土地也做主让给了八一六团,支援他们建设家属院。

    这里的家属院就跟城里的不一样了,没有高楼的那种设计,只要是砖瓦房,一趟趟的整齐就好。

    给医务工作站盖的那些房子就是这样的,当宿舍住,或者当家属区也是一样的。

    三人代表了三方,关系好,话也好说的很,一根烟的时间便将现有的工作梳理了个遍,也将未来的工作确定了下来。

    他们两个各代表了一方,李学武其实代表了两方,一公一私,有些话也就只能在山上说了。

    倒是现在山上的单位多了,合作也多了,很多事情也不明显了,往来也方便了。

    老彪子经常从山上往下拉菜,因为补给车的缘故,也没人去管他,问他。

    从训练场建成以来,这边的物资补给都是需要从山下拉上来,补给车基本上一周得跑几趟。

    现在这个季节少了,今年山上又开垦出了农田,冬天也不会像是今年初那般费力了。

    合作共赢,从多角度出发,攥起拳头干大事。

    红星村不吝啬土地和人力,八一六团不吝啬人力和生产力,轧钢厂不吝啬物质支持和条件支持,回收站保证销售渠道的畅通无阻。

    以训练场、八一六团、红星村为主,三方搭建的结构体系完成了初步的整合运转,正在孵化新的支柱产业,包括食品厂和中医药产业。

    未来还会有粮食、蔬菜、家禽、渔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等产品从大山里走出去。

    山高水远,弯折难走的道路将风雨阻拦了,红星村的发展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李学武是想在通讯基站这边等一等父亲李顺的,齐耀武说早上还看见他带着人往山上观察站去了,说不定就要回来了。

    但看了看手上的时间,李学武只能先回山下的训练中心了,那边还有三个考察团在,不能缺席了中午的聚餐和下午的座谈会。

    齐耀武是跟着他的车一起回来的,他在这边还有其他工作。

    下山的路上李学武跟尹满仓聊了聊,说起食品厂的事来了。

    “第一窖咸菜已经腌下去了,都是按照师傅教给的方法做的”

    尹满仓是个老烟枪,嘴里的旱烟袋一直没停歇,边跟李学武汇报村里的工作,边抽着烟。

    好在是开着车窗,不然非呛死在车里不可。

    实在是旱烟的味道太冲了,一般人接受不了,直接扎肺子的那种呛。

    “师傅说了,腌制好了清洗一下就能分包装瓶了”

    尹满仓看向李学武问道:“你说这罐头能装瓶,这咸菜也能装瓶?”

    “装坛子里才好呢~”

    李学武将身边的窗子再开大了一些,嘴里回复道:“这不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坛子,也找不到封坛子的盖子嘛,罐头瓶子是比较合适的”。

    说完拍了拍副驾驶的位置,对着齐耀武说道:“搞蔬菜大棚的原因就是如此,冬天见不着维生素,酸黄瓜、腌黄瓜也是一种补充”。

    齐耀武从副驾驶转回身看着李学武说道:“有食品厂在还有个好处,那就是蔬菜剩余可以利用起来,即便是品相不好的也不会糟蹋了”。

    “这个倒是真的”

    尹满仓也发现李学武受不得旱烟了,把烟嘴从嘴里挪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后说道:“食品厂的师傅说,啥都能腌,蔬菜、蛋、肉、鱼,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慢慢来吧”

    李学武拍了拍尹满仓的膝盖,笑着说道:“农业发展必然是要依托食品深加工来实现利润的,把山里看不上的东西利用来,到了山下就是宝啊”。

    “你说的这些我不大懂”

    尹满仓笑了笑,说道:“只要你说哪个能赚钱,哪个能致富,我们就干哪样”。

    说着话示意了山下的村子道:“今年的账还没算,但账上的钱多了谁都看得见,年底分账的时候就有看头喽~”

    “呵呵~还是要谨慎些”

    李学武看着尹满仓骄傲的模样笑了笑,说道:“多给村里人宣传一下基础设施的必要,把钱多往这个方面用”。

    见尹满仓不理解,李学武解释道:“简单的说,修路,修村里的路,去田里的路,买农机,买化肥,买工具等等”。

    “人家是劳力,你的是畜力,你就比人家效率高,人家是畜力,你的是拖拉机,那你的效率就更高了”

    李学武笑着对尹满仓说道:“机械的使用必然能解放更多的人力和畜力,就能安排这些人去做更多其他的工作了”。

    “你们村在山上,耕地没多少,还不想想其他的辙?”

    说完一指副驾驶坐着的齐耀武说道:“齐团长他们是要搞暖洞子的,你就不想一起搞?”

    “暖洞子?跟四季青一样?”

    这个时候的四季青太有名了,两相见面一打听,说你是京城人,人家问你京城哪里的,你说海淀的,那人家就不往下问了,直接说你是四季青公社的吧~~

    尹满仓今年没少往外跑,这些消息没少听,他知道呢。

    京城老百姓吃的蔬菜有七分之一是来自四季青的,一个公社供应七分之一城,很牛了!

    “对,跟四季青一样”

    齐耀武转回身看向尹满仓说道:“山里比你们村还不如,没什么平地,正好抠地窨子种蔬菜!”

    “怨不得你们刚才说建砖窑,敢情不只是建家属区啊!”

    尹满仓惊讶的说了一句,随后看向李学武问道:“这暖洞子的成本高不高?蔬菜怎么种?还去找师傅?”

    “成本嘛……”

    李学武示意了齐耀武说道:“你跟齐团长商量一下,砖窑可以一起搞嘛,到时候出的砖一起用,建棚子也一起建,互相有个照应”。

    “薄膜什么的不好搞,实在不行就弄玻璃的,多加小心,多辛苦”

    李学武一边想着,一边给尹满仓出着主意,道:“剩下就是燃料了,山上的小煤窑其实还可以开采,实在不行弄个机械来,以后这冬天用煤也越来越多了,不愁用不上”。

    “这可……这可真是越整越大了~”

    尹满仓咧咧嘴,摇着头说道:“我还想着今年账上有了钱,终于能过个好年了呢,没想到那些钱还是留不住啊”。

    “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

    李学武看着尹满仓心疼的模样跟刚才齐耀武有几分相似,不由得笑道:“等到了冬天,你们的蔬菜一出手,回来的钱还不就是过个好年嘛”。

    “也够能折腾的!”

    尹满仓心里会算账呢,知道齐耀武敢做,李学武支持,这件事一定有搞头。

    且看老彪子现在一趟一趟的往山上跑,这菜一车一车的往下拉,到了冬天该如何?

    这一趟上山的油钱也是不老少的,老彪子不会不算账的,不赚钱的买卖他一定不会做。

    这么积极,那这蔬菜的行当一定是赚钱的。

    现在各家的院子里种的蔬菜基本上都被他给收走了,这还不算,他还让自己去别的村收,眼瞅着就是不够卖的样子。

    要真是这样的话,冬天搞暖棚绝对能赚钱。

    只是山下那座大城里就够卖的,都不用往别处想去,再说还有食品厂兜底儿呢。

    说到这个食品厂,尹满仓心里的决心又增加了几分。

    现在出品的罐头都是杂果,但胜在便宜实惠,老彪子说各单位都当福利品给收购了,真正往供销社里去的真没多少。

    今年秋天苹果和梨子这些果子下来才是食品厂的大丰收,到时候机器一开动,大锅一烧起来,成吨的货就都出来了。

    杂果卖不上价钱,成果可就能跟市面上那些罐头相比肩了。

    这个时候的罐头没有防腐剂,所以保质期短,能不积压的就不积压,正好罐头做完出手后就去做暖棚,都能赶上过年的大采购。

    李学武所说的今年一样能过个好年头,这话想到这,尹满仓已经深信不疑了。

    所以在跟齐耀武商量过后,两边决定一起建暖洞子。

    都是一样的套路,依托山坡挖地沟,一层一层的,里面用砖加固,再搭火炉子,比四季青那边还要保暖。

    只是这蔬菜种植和暖棚里种植还有很多门道在里面,尹满仓和齐耀武商量决定,派人去四季青学习。

    听李学武说有学校也在开展这种帮扶业务,齐耀武表示会安排人去跟学校洽谈,请老师和学生来这边指导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