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给你一拳

    第169章 给你一拳 (第3/3页)

件看了起来。

    相比于后勤处的“安营扎寨”,销售处的“多点突击”才是让她心跳头疼的消息。

    倒不是预算困难,几个部门所提出的申请不是预算增加申请,而是预算调整申请。

    也就是说,这三个部门只是在内部将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整,可能砍了几个项目,换成了现在的项目。

    看着领导皱眉头,李雪的话也适时的止住了,没有再往下说,由着领导自己看那两份文件。

    景玉农是越看越皱眉,不是预算文件有问题,而是这次的变动方向上有问题,有大问题。

    都知道,联合企业和三产的成立必然带来招工和干部任用的红利,这也是杨凤山在意,她自己努力的原因。

    制约李怀德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发展也是两人合作的基础与条件。

    可限制了,制约了,却是在妥协中放了李怀德从贸易项目上做了文章。

    年中会议前这些内容都没有表露出来,现在是图穷匕见吗?

    在炼钢厂筹建生产和疏散基地,囊括了一部分人事招工的问题,解决了炼钢厂的工人子女用工矛盾,优化了固有的产业结构。

    同时也在干部任用上刺激了炼钢厂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岗位,更多的干部,也产生了更多、更大的影响力。

    以前董文学是要向所有副厂长负责和汇报工作的,现在他只需要向书记、厂长和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厂长汇报工作就行了。

    地位和级别的提升,必然带来权利和责任的扩张,她是没想到,董文学的扩张来的这么突然,这么的迅猛。

    好像一切都是计算好了的一样,就等着董文学进步呢,生产和疏散基地进一步帮助他创造成绩,加速变革和发展。

    这种支持来源于李怀德,也来源于李学武,她能想到,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资源涌向炼钢厂,帮助董文学快速的成长和创造成绩。

    贸易项目所带来的红利从另一个方向体现了,那就是销售处。

    专业人员和高标准人员的培训、使用,是人事体系建设的必然阶段。

    这一次销售处网点扩张代表了李怀德的战略目标需要,更体现了他对人事问题的意图。

    现在轧钢厂用工问题矛盾日益严峻,作为主管领导,她在解决办法上进步缓慢,可李怀德却是在一个又一个项目上将人事和用工问题上细化和推进,这不是在反衬她的无能嘛。

    这是不公平的,现在联合企业和整体用工环境的包袱都在她的身上背着,她所做的工作自然是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的。

    可李怀德现在是轻松上阵,自然是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进行开拓进取。

    他现在要扩展销售处,要钱要人他都有,想干啥都行,干啥都方便。

    就培训来说,销售处的培训预算划拨到了保卫处,那保卫处同生产管理处和技术处合作的商品走销售处网点不也是要用资金的嘛。

    左手倒右手,可成绩却是出来了,李怀德顶算是钱没花多少,好些个部门串联起来,形成了大局观、大局面。

    一个网点最少十个人,十个网点就是一百多、两百多人。

    今年要建小十个网点,那就说明明年还要建更多的网点,有更多的人和干部被他提拔任用。

    机关是个很现实的场所谁提拔了自己,那在正治倾向上就偏向谁,这是工作环境和因素影响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约束的。

    关键是,销售处选人用人都是从厂里现有工人选拔,再从工人子女中招选文化水平和高素质人才进行培养。

    这就代表了李怀德原本想要在联合企业项目上进行的干部培养计划,又在贸易项目上实现了。

    杨凤山所做的“围追堵截”没管用,李怀德已经暗度陈仓,把基础打好了,现在不是借东风,而是在昭告天下了。

    景玉农为什么皱眉,为什么在意李怀德的两个大动作,原因就是如此。

    杨凤山刚刚协调书记在年中会议上调整了厂里的干部体系,又借助上面的力量打乱了原来的班子力量组成。

    看似将李怀德从班子里剔除,削弱了他的影响力,但妥协的结果就是让李怀德等人更加的团结和收缩力量,使劲的给出了这一拳。

    加上李怀德正在几个部门之间部署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利用保卫处青年突击队扩大的影响和宣传力量,这一拳可能要将杨凤山打蒙了。

    杨凤山感受到没有,景玉农不知道,但她是真的感受到了,脑瓜子“嗡嗡”的。

    不用李雪再说,景玉农翻开调度处的预算申请,不算很大变动的方案也给了她更大的压力。

    调度处将会联合京城火车站、钢城火车站、乌城火车站分别在三地选择土地筹建货运仓库和物流中心。

    货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以火车为主,三地市内运输将组建专业的货运车队,购置货车和运输车辆,用于服务物流中心。

    主要应用范围包括贸易项目带来的货物储存、经销和运输,各合作单位都可以通过这个运输网络和仓库及运输力量获得支持。

    也就说,轧钢厂和京城火车站合作,在这个仓库和基地内,两个单位运送来的货物都可以互相交换和交易,其他单位也可以来这个基地交换和交易。

    因为有专业的运输车队,这些单位连运输都可以剩下了,包接包送,实现货物的快速流通。

    这是调度处在考察和研判这几次贸易经验上总结出来的方法。

    一个轧钢厂能创造和生产几样产品啊,可整个亮马河工业区呢?

    这么多工厂将各自的产品送到基地进行交换,再通过基地流向其他两个基地,丰富的商品和广度的跨区域资源交流市场就形成了。

    其所带来的意义就是,贸易项目牢牢掌控在了李怀德的手中,分拆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实现对相关项目的影响了。

    李怀德将蛋糕不在厂里做大,而是放在了外面做大,进而提升了厂里这一部分蛋糕的份额,实现他个人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跟景玉农的联合企业相比,这些业务不需要合作单位出人,也不会给他们这种人事红利,所有的运输工人和搬运、仓管都是由轧钢厂来负责的。

    除了火车站负责的开火车和货运等专业岗位,可这些岗位给轧钢厂的工人他们也不敢接啊。

    这又变相的突出了她在联合企业项目上的软弱无能,以及不作为。

    生产工业自然是要有成熟的工人来匹配生产的,搬运和司机又需要培训几天啊,这又是一种不对等的比较。

    可工人看不见啊,他们也不想看见啊,他们只知道李副厂长干的几个项目一直都在招厂里人,即便是跟外面合作的项目也都是在用厂里人。

    他们知道自己开不了火车,可没想过摆弄不了织布机。

    火车那么大,他们知道没有专业技能干不了,厂里也没有自己的火车头给他们开,可他们觉得织布机都进了厂了,车床都能开,织布机就不能了?

    还真就是不能,这特么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景玉农现在能想到三个部门的举措公布出去会给联合企业,会给她带来什么影响了。

    这些招数都是特么谁想出来的?!

    杀人不加血啊!

    景玉农就在想昨天李怀德召集几个部门关起门来开办公会是为了什么,敢情是搞了个这!

    参加会议的都有谁?

    后勤、销售、调度三处的正副处长,生产管理处邝玉生,技术处夏中全,服务处谢庭芝,还有保卫处李学武。

    其他处室就算了,保卫处去干啥?

    商量保卫这几个项目啊!

    越是反常的,越是正常的,这些个工作部署有很大可能就是出自李学武之手。

    放下手里的文件,景玉农微微闭上眼睛,用手捏了捏眉头,她现在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杨凤山所依仗的年中会议对李怀德等人进行影响的布局在今天宣布破碎了。

    啥也不是!

    李雪看了看领导的愁容,很聪明的没有问领导怎么了,是谁让领导这么的为难了。

    如果真的这么问了,怕不是景玉农要想了,李雪是不是李学武派过来专门气她的了。

    不过她手里还有其他工作等着汇报呢,总不能让领导老这么消沉着啊。

    “有个消息”

    李雪迟疑了一下,还是轻声汇报道:“工作组那边好像结束了就年中会议对一线工人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工作”。

    看见景玉农微微抬起头看过来的目光,李雪有些疑惑地说道:“今天上午布置的工作也发生了变化,冯副主任一早便同杨书记进行了沟通”。

    “我知道了”

    景玉农有些疲惫地应了一声,随后靠着椅背看向李雪问道:“消息里没说工作组这么做的原因?”

    “没有”

    李雪有些不好意思地理了一下耳边的头发,随后说道:“我能获得的消息面很窄,这些还都是办公室那边告诉我的”。

    她的笔记本里还夹着彭晓力给她的消息小纸条,她也是照着上面的内容进行了汇报。

    这会儿见领导问了,李雪犹豫着又说道:“那我等一下再去问问吧”。

    “问谁?沙器之?”

    景玉农好笑地看了李雪一眼,随即忍不住的绽放开了笑容,好像是在笑李雪的可爱,又好像在笑这个消息的意外。

    “不用去了,我知道了”

    景玉农再次重复了先前的回答,并且对着李雪解释道:“是上面,上面的态度变了”。

    “上……上面?”

    李雪没想到造成这种影响的因素是上面,她一直在想工作组是因为什么才改变的态度,还以为是下面的反馈意见太突出了呢。

    “嗯”

    景玉农点了点头,收敛了脸上的笑容,看向窗外说道:“上面觉得工作组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阻碍了活动的进行和发展”。

    解释完这个,她又转头看向李雪说道:“所以,上面建议撤销工作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