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文化衫

    第171章 文化衫 (第2/3页)

突,自然各自生活的都不舒服。

    为什么这个时候多选老大养老,原因就是等他们老了的时候,老大基本上也人到中年了,已经能感受到他们曾经感受过的危机和防备了。

    更容易沟通,更容易理解,刘茵说李顺选老大合适的原因其二是大儿媳妇儿。

    三个儿媳妇儿,两个出身是高干,唯独只有赵雅芳是出身农村的,再是经历过高等教育,可根子和骨子里还是农村人,生活上还是农村的思维模式。

    勤俭节约,老实本分,孝顺恭谨这些品质都是刻画在了骨子里的,又是承担着长媳的责任,对待老人自然是要比其他两个儿媳要顺当些的。

    老太太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很理解刘茵的想法,对赵雅芳的态度比其他几个孙媳妇也是不一样的。

    有对长媳的尊重,也有对家庭未来主事人的倚重。

    家庭是个很温馨的场所,可也有现实的一面,既然定了是老大养老养家,那老大媳妇儿自然就被定为李家未来的主事人。

    这个不用争,也不用抢,有话语权的好处,也有当家人的责任。

    赵雅芳现在其实已经承担起了家庭的一部分决定事务权,刘茵也有意放手家里的事由着老大媳妇儿做主。

    其实这都是老大媳妇儿过门后应该有的意思,只不过当时赵雅芳一心想要单独出去过日子,不受老人牵扯。

    婚后也是没接婆婆的账本和钥匙,想着小叔子也上了大学,二小叔子还在外面当兵,公公婆婆岁数都不大,再等等。

    她想的是,但凡二小叔子和小叔子有一个张罗着继承家业或者提出要给公公婆婆养老,那她和李学文就搬出去住。

    哪怕是住学校里的宿舍也不想在家里挤的。

    可谁能想得到呢,计划没有变化快,原来预想着的家里会很挤,向对门那样挤得走不开身的,可才不到半年时间,在这院里他们家就有了四五处房产。

    这会儿住吧,打扑嘞住都住不过来了,二小叔子更是在结婚后就搬出去了,留下三处房产在这院里空着。

    现在可倒好了,兜兜转转,在家里住着的人都凑不够一间屋子的一铺炕了。

    她和李学文在学校还有个分到手的住房空着呢,现在也没法过去住,以前担心的房子问题现在倒成了累赘。

    环境的变换自然决定了观念的转变,赵雅芳逐渐的也对养老和当家这件事不再抵触和推辞,婆婆给了钥匙和账本她都接了,算是正式的成了管家媳妇。

    说起来这就是个传统的习俗和仪式感罢了,李家能有多少钱,能有多少移动资产李学武还不知道?

    甭问,他们家可没有娄家的那种传世翡翠手镯,更没有什么金银古董啥的,就是日常的工资和票据。

    账本是要有的,京城无论大小家庭,是穷的,是富的,是人多的,是人少的,基本上家家都有本账。

    记录了本月领工资几何,上个月盈余几何,欠款几何,本月按日花费均会登记在本册上,以供反思核对。

    买钢笔,订杂志了,修鞋了,买菜了,都得登记,出一笔进一笔,老百姓的日子都在账本上呢。

    管家的媳妇儿管账管钱,她说这个能买,那就能买,她说账上这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了,不能买,那就是不能买。

    男人和家里其他人只管着挣钱和提出要求就是了,至于花钱和买东西都得经管家媳妇儿手。

    在早这个权限也是给刚过门的主家媳妇儿管的,一直管到自己闺女十三四了,懂事了,就得带着闺女学着管家了。

    无论闺女出阁与否,大儿媳妇儿一进门,这钱库的钥匙和账本就得从婆婆手里交到新媳妇儿的手里。

    没有时间缓和,一般就是新婚第二天新媳妇儿给公婆磕头的时候,敬了茶,接钥匙和账本。

    正常来说,新媳妇儿在家已经跟娘家妈学了好些年的管家经验了,不会怵头和麻爪。

    这也是为啥早先的人家讲究个门当户对呢,没有娘的姑娘不好找婆家的,说是没有教养。

    当然了,这个教养并不单单指素质和人品,还包括管理生活和家庭琐事的能力。

    到了这个年代,老一辈儿的传统更是保留了下来,家家都不是宽裕日子,节衣缩食、勤俭节约的生活是所有家庭的主旋律。

    匣子里有本账,各人都不觉得亏,老老少少心里也有个谱儿。

    李家这样的自然是好的,各个儿都顶事儿,各个都能赚钱的,那匣子里的钱也多,算计的也少。

    老大媳妇儿结婚没接账本的时候工资都是她自己收着的,直到今年接了婆婆的钥匙和账本,这才将她自己和李学文的工资归到了公账上。

    李顺的工资自不必说,一直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都在供养着家里人,他是最无私的人,也是家里话语权最高的人。

    传统家庭在这个时期就组成了一个奇怪的权利架构,在大事上,倒是成了公公和主事儿媳妇儿商量着办事的情况了。

    公公主事,有大局观,有生活经验,儿媳妇儿掌财,能算在小处,能勤俭持家,这种结构让上一辈和下一辈儿的话语权达到了平衡。

    公公能打骂儿子,但不能打骂儿媳妇儿,儿媳妇儿能跟婆婆斗气斗嘴,却是不能跟公公开牙骂街。

    两个人都是互相尊重着,这事情倒是好商量了,倒是好做决定了。

    要不怎么说传统的并不一定是糟粕,有时候是有一些大道理在这里面的。

    李家现在除了李学才没上班挣工资,就只有刘茵和老太太是不赚钱的了。

    可刘茵要做家务,老太太要照顾儿孙,都有各自年龄到了应该做的职责。

    钱匣子里本应该还有李雪一份工资的,可赵雅芳自己结婚后都被婆婆允了自己管工资,现在怎么会跟小姑子要生活费呢。

    也没等婆婆开口说话,赵雅芳早在李雪上班后就跟婆婆说了,小姑子未来还要找婆家,公婆应给的嫁妆不算,哥哥嫂子给的陪嫁另说,她自己的工资自己收着,算是体己钱。

    普通人家这体己钱不是这么算的,姑娘上班了也要给家里交生活费了,跟小子是一样的,吃一顿饭,给一顿的钱。

    交了生活费以后,姑娘自己定,是不是要给父母一些养老钱,或者叫孝敬钱,剩下的才叫体己钱。

    似是李家这般要姑娘吃家里的,用家里的,生活费不用交,工资自己全收着的,那真是不多见的。

    许是婆婆厉害的,抓着钱匣子和账本不松手的那个才能这么干。

    可这么干的结果就是儿媳妇儿离心离德,儿子也有怨言,一家子别想有个和睦了。

    其实赵雅芳想的多一些,本就是跟小姑子相处的好,年龄差着呢,当亲妹妹处也是真的。

    公公婆婆家对自己家真是不薄,送米送面的,亲家相处的真是好,她要是亏了心,还得挨她爹的大巴掌。

    再一个就是公公现在赚工资养家是很轻松的,虽然现在还养着一个小叔子,可这小叔子也不是没出息的样,未来也是好工作好生活的,并不会给她添累赘。

    现在处的好了,未来都是帮助和指性。

    以前她觉得自己和学文工作好,赚的多,离了大家过小日子绝对舒服。

    可经历了跟老二学武闹了那一场,二小叔子又是给票买自行车,又是想办法给他们找房子的。

    李学文出了事,还不是得请二小叔子出头去接人。

    她哪里会不问当天发生了啥,就李学文讲了,二小叔子手里拎着枪,把他从一堆人里救出来,在门口躺着一个,到了大门口又是追着揍了一个。

    赵雅芳听着揪心,可也却是安心的,打听着学校里那些同事们的遭遇,还不是感念家里有这么一个顶梁柱,敢为哥兄弟冒险的人。

    将心比心,她爹给的那一巴掌不白挨,彻底打醒了她。

    自己弟弟就在二小叔子手底下上班,半年一进步,眼瞅着活泼劲儿又回来了,她自己心里也有本账呢。

    小姑子吃饭又能在家里吃几顿饭,穿衣都是二小叔子给置办呢,能用家里几尺布,就是生活也没想着多费家里的钱财呢。

    公公现在还能赚钱呢,婆婆还能照顾家庭呢,老太太还能看顾孩子呢,她能做出那等蠢事来?

    主动提出要照顾小姑子,不入李雪的工作进账,不仅全了婆婆爱护闺女的心,也让家里人都看出她的大度来。

    就算是收了李雪那十几、二十块的生活费,她的匣子里又能多多少来,都不抵二小叔子拿家里来的东西值钱。

    后院送来的鸡蛋不是钱啊,这又不是公账的鸡,这是二小叔子没结婚前就分了家自己养的,下了蛋也是给李姝吃的。

    现在是李姝抱回家养了,二小叔子又是个有能耐的,鸡蛋不愁了,她又是有了身孕,婆婆这才给她煮了吃。

    可吃着这鸡蛋她也得想想,李姝是真的不吃了?还不是二小叔子跟妯娌顾宁提了,这鸡蛋给她补身子,李姝的鸡蛋另外掏噔了。

    这家里但凡都挣钱,都有个上进心,有一个人主动奉献着,有两个人都为家里着想,老人不偏不倚,这家就没个打闹的,一准儿的家和万事兴。

    不用争,也不用比,谁家过的都不差,公公婆婆关心分家出去的孩子是正常的,招呼还小的孩子也是应当的,她现在都不亏,以后这些小叔子和妯娌还能让她亏了?

    就是这次上山说是老三媳妇儿和婆婆去看公公和老三,和也想着给她娘家带一份礼的。

    互相体量着,婆婆有的时候是厉害了一些,可也都是想着他们好,赵雅芳在家待的日子长了,想的也就多了。

    跟炕上坐着,看着老太太笑,便也笑着逗了调皮的李姝。

    李姝今天高兴呢,回来这一路就高兴,吃饭也高兴,晚上这会儿玩的也高兴。

    小小的人儿都懂得思念的味道了,知道是肚子里想念亲人了。

    ——

    倒座房这边吃完李学武等人就给小子们倒了地方,大饭桌人家都等着用来学习呢。

    也许是这边的氛围好,也许是好为人师,何雨水也习惯了晚上在东屋看书。

    有的时候小子们有不懂的地方了,也都是跟雨水问了,请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