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对喷

    第176章 对喷 (第2/3页)

能解决了正处。

    所以不可能变成绝对的时候,他们的眼神里才会有惊讶的敬畏。

    姬毓秀一如往常的去了办公室,邢一春见她来了,便去了办公室跟她汇报了周六那天晚上的事。

    当然了,都是按照程序在汇报的,他带着伍子和王志强两人去蹲守老太太们所说的贼,意外收到了有人聚众乱来的举报。

    当然了,这举报人是不能说的,要保密。

    然后他在做了基本侦查过后,以值班所长的身份跟郑富华做了汇报,取得了领导的同意后带领治安大队的人去执行了这次的任务。

    你要说为啥治安大队的特勤这么巧就下山了,为啥沈放早就准备好了车辆,那他可说不好。

    毕竟他也不是治安大队的人,人家例行拉练,搞实战演练没人管的了,内部工作嘛。

    最后这次的任务并没有全部执行完成,半路上被治安处接手了,赖处长一力决定放人,他们也没办法。

    好在是!

    邢一春给了姬毓秀两份所有人员的审讯报告,以及两份由赖山川签署的放人决定文件。

    两人正说着这件事呢,分局来了个办事员,是来给这边送上周的检查结果通报的。

    交道口所在上周的例行检查中因工作基础不扎实等原因,所长姬毓秀负主要管理责任,给予了批评决定。

    批评,连通报批评都不是,这算个啥?

    啥也不是!

    姬毓秀可不是自得自满型的,她知道现在的结果是谁做的工作,很正式的接受了来自分局的批评,并且在所里的办公会上做了检讨。

    态度要端正,行为要标准,她正在学习着做好一个所长应该做的所有事。

    有人说赖山川输了,可这件事也没人赢了,输的不损失啥,赢的也没落下啥,这就是次心照不宣的对决。

    谁都没有将对方至置于死地的决心和手段,那就没必要打生打死的,李学武见好就收,赖山川认赌服输。

    昨天他跟儿子赖一德复盘了聚会上的所有事情,知道根由不是李学武做的局,而是人家因势利导,儿子赖一德品行不端,着了人家的道罢了。

    从这一点上来说,赖山川就没有能说李学武不好的地方,至少人家玩的真不是阴谋

    赖山川看过照片了,确实有他儿子,认罪书赖一德也签了,出来的时候还照了像,证明人家没动手打他。

    他哪里还能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不用人家出手也基本上是废了。

    周一,姬毓秀的问题处理妥当了,治安大队那边也来了好消息。

    王小琴同李学武一起提交的关于治安大队补充干部的申请,得到了分局的同意。

    帕孜勒正式被任命为治安大队副大队长,主管特勤工作。

    翟楚楚担任治安大队副政委,秦瑞珍担任正治部副主任。

    在治安大队面临着变动的前面,李学武和王小琴终于完善了队伍的框架搭建问题。

    上午李学武是在治安大队坐了一会儿的班,这才去的轧钢厂。

    治安大队这边只有三百人不到了,还在维持着基本的训练工作。

    可能是传出风声了,他们三个月后即将回原单位,其中一部分人收到了治安大队的邀请,或是决定留下来,或是决定离开,也都没说出来。

    人心惶惶说不上,毕竟有比较严格的纪律要求着,现在的训练和学习氛围还是很浓厚的。

    无论是回原单位,还是留在治安大队担任基础干事,对他们来说只是人生的一次选择。

    反正治安大队是在京城,又不会出外地,只不过是选择哪种工作方式罢了。

    李学武能感受到的,治安大队的生活比较单一,跟部队类似,队员们既有地方执勤经验,又有钢铁般的纪律。

    重要的是,离家近,不限制结婚,怎么选择都不亏。

    王小琴这周带训不在单位,李学武主动了解和关心了一下队员们的思想动态。

    还是很好的,不出任务,没有危险,就是学习和训练,可能分局那边也是这么想的。

    给这些队员一个比较宽松的训练和学习环境,就当是一次培训了,回去后这些人可能就是各单位里的主要干事力量了。

    治安大队的训练和培训模式正在被其他区的兄弟单位学习着,已经有西城和玄武的人来申请学习和参训了。

    李学武对这种申请抱着宽容的态度,治安大队里多几个学习和参谋,不算是很为难的,单独给他们划了一个办公室,也获得了两个兄弟单位的友情。

    山不转水转,在四九城里混,真可谓低头不见抬头见,圈子很小的。

    刚到轧钢厂李学武就听说年中会议的第二批干部调整名单下来了。

    这个可真是有点快了李学武拿着日报看了看,却是发现这里面有问题啊。

    沙器之将热茶放在了李学武手边,轻声汇报道:“厂里的这次变动多是上个月月末和月初被处理的那些干部”。

    这就是李学武看出来的问题,因为工作组检查和厂里的检查组检查,有很多干部被处理了。

    似是张国祁这样的在年中会议上被调整的有,也有上不去会的,在会议过后依照厂长的指示进行调整也有。

    李学武发现这些干部多是以原级别继续担任管理岗位,尤其是工作组借机处理的那些。

    这就很说明问题了,杨凤山和杨元松虽然没有明说,但已经用实际行动在执行对工作组前期所做工作的否定和恢复了。

    是因为上周传出来的那个消息?

    还是因为冯副主任同书记谈话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得到工作组的允许,那这是不是就又要引起一场风波了。

    李学武没有参与到检查和干部管理工作,对这些人的处理没有建议和发言的基础,更不会越俎代庖的说什么。

    他只是想着,杨凤山是不是有点着急了,事情还没有一定呢,就算是要稳定轧钢厂的安全生产任务,也没必要搞的这么急迫啊。

    工作组不用想,即便是有了担忧和压力,他们也算是不愿意朝令夕改的,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的工作被推翻。

    现在仅仅是上面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也只是一个建议,并没有落在纸上,没有形成决议的内容还有翻盘的可能,轧钢厂的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打他们的脸了。

    李学武微微皱眉,点了点那份日报,依着对工作组前期的行事风格了解,这件事没完。

    杨凤山还达不到被工作组所忌惮的地位,他背后的能量更达不到促使工作组妥协的高度。

    就算是工作组真的要撤离,可总得有个时间吧,你连这么一点时间和面子都不给?

    形成反扑不是很困难,在这边驻扎了一个多月了,工作组在轧钢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真要是做点什么,杨凤山一定会后悔这么着急,收获和付出不成正比的。

    李学武望向窗外,看着阳光下的主办公楼,只觉得不要向自己猜测的方向发展才好。

    现在工作组是站在中层干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是要团结大多数中层干部的,是要在轧钢厂执行层形成影响力的。

    但是李学武可以说,他们的计划不对头,已经破产了,中层干部里没有那么多傻瓜,不会为了他们去消耗自己的正治生命。

    在四个整顿清理活动中,工作组是率先拿基层干部动手的,所以他们不会在有缓和这部分人的举动,下一步真的要走,那也是跟工人站在一起。

    如果真的是这样,无非就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以大部分工人利益为主,积极解决轧钢厂存在的弊端和矛盾,在最后的时间里真正的为轧钢厂,为工人做一些实事。

    另一个就是跟各个奇葩组织联合在一起,促成这些小组织的凝聚结合,加快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的发展进程。

    从工作组认同个人宣传和举报开始,到个人举报厂领导,再到问题突出的一部分结合在一起反对轧钢厂的某些决定,轧钢厂内部已经伴随着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形成了代表各自利益的小组织。

    这些小组织还缺少一个主体思想,更缺乏有指引方向的人。

    如果工作组参与到其中呢?

    那这些小组织就什么都不缺了,百川入海,形成洪流。

    活动的发展就是这么个阶段,真正形成了洪流,可能就是轧钢厂发生巨大变革的时候了。

    李学武能准备的都准备好了,他就在等着这股洪流了。

    他想的是,不破不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没有这个过程,下面的情绪一直被压着,早晚要爆发出来。

    导火索可能就是工作组,那真就可谓是成也工作组,败也工作组了。

    喝了一杯茶,李学武被李怀德叫过去谈了一会子话,主要是贸易项目的问题,还有组织结构建设的要求。

    按道理来说,李怀德是要跟董文学交接主管工作的,但董文学不在家,只能是跟李学武谈。

    李怀德现在也不是李学武的主管领导了,董文学才是。

    但是李学武来这边依旧是摆正了自己的身份和态度,包括在沟通过程中,他也没拿自己当外人,该谏言的会直接说,该献策的也不会藏着掖着。

    这一点很是得李怀德欣赏和欣慰,同时也对比他手里的这些人,知道李学武的才华,不得不用。

    对于李学武所说的三个部门协同发展,联合更多的部门开展贸易工作,李怀德自然是同意的。

    朋友要多多的,敌人要少少的。

    保卫处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其中保卫处主管的项目正在享受贸易系统的方便,二手车已经销往边疆地区。

    威利斯在国内的保有量是很大的,现在正值汽车更新换代的时候,轧钢厂所回收的汽车整备成二手车再销售是个很大的市场。

    可以说的上是蓝海市场了。

    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连汽车销售商都没有呢,怎么会有二手车销售商呢。

    没有人,也没有单位会回收这些废旧车,开不得的就扔在一边上锈,这是所有单位的做法。

    但轧钢厂利用废铁回收的渠道在不断吸纳这些废旧车辆,重新整备改装后,成为了特殊商品,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