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有事真上啊!

    第183章 有事真上啊! (第2/3页)

,没权利处分人,能把人吓唬住,能保证文宣队的面子,保证她的管理权威就行了。

    跟傻柱点了头,张丽看了看那低着头的年轻人,又扫了一眼周围就餐的人,道:“文宣队是咱们厂宣传处副科级单位,队员主要来自于京城铁路文工团,现在是咱们厂的一份子,是各位的兄弟姐妹”。

    她知道食堂众人都在议论什么,既然惹人注意,倒不如敞开了说。

    “他们所做的工作跟你们没什么区别,只是岗位分工不同,难道你们要区别对待他们?”

    “还是你们歧视所有非车间劳动的服务人员!”

    最后这一句大声质问出来,食堂里更加的安静了,傻柱站在一边也不敢再说情,知道张丽要给这件事定性呢。

    谁敢应接张丽的话,扫厕所的和车零件的一样光荣,谁敢说歧视。

    “张主任,这件事下来我们车间一定会处理的,您别生气,我们没这个意思”

    见张丽这么说了,躲在远处的八车间一段长走了过来,给张丽做了保证。

    这个段长是这个年轻人的领导,他说的话自然是有用的,张丽等的也是他。

    有傻柱的说情,张丽可以不追究,但不意味着不会拿这件事做做文章。

    段长还没有资格去小食堂就餐,刚才她在外面维护队伍秩序,没发现这边出事。

    可她都来了这么半天了,这小年轻的领导却一个都没有出现,这不是欺负人嘛。

    现在好了,这一句话说完,这帮孙子再也不敢眯着了,整大了他们都得受处分。

    张丽看了看一段长,又看了看傻柱,道:“可以留在你们车间处理,但记得把处分决定报到保卫处”。

    说完示意了正在排队的文宣队说道:“李处长竭尽心力的调来专业宣传人员不是给你们说着玩的”。

    说完又点了点那个小年轻的说道:“也不是给他一个人服务的”。

    “是!是!是!”

    段长一个劲儿地点着头,心里早把这小年轻的骂了个半死。

    惹谁不好,偏要惹保卫处的,那里出来的有善茬嘛!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交给保卫处处理整大了说不好要枪毙,留在车间处理还有个商量的余地。

    只是一个把处分决定报去保卫处,并且点了文宣队和李学武的关系,一段长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好了。

    他们要说往上找,也能把这件事处理掉。

    现在谁不知道生产管理处的一把手跟李学武是好朋友,这件事不算什么。

    可他们是车间里的工人,跟邝玉生离着八丈远呢,怎么好意思跟领导开口求人情啊。

    周围人也都清楚了,就因为调笑的话,这小年轻的未来要受影响了。

    事情解决,傻柱回了窗口,一段长带着那年轻人离开,王亚娟也回了队伍里。

    对于主动出头的王亚娟,文宣队里的众人心思各异,但对于这个副队长,他们已经有了一点点的认同感。

    至少,有事真上啊!

    ——

    王亚娟去轧钢厂上班,王亚梅当然知道,从一开始她就有预感,武哥不会看着她姐出事不管的。

    周一晚上,王亚娟接了妹妹下班,在路上就跟妹妹把话套出来了。

    王亚梅倒是小机灵,没说她做的那件事,只说了看她每天都闷在家里,把这件事跟武哥说了。

    虽然王亚娟不相信李学武会因为自己“失业”伤心而帮助自己,但她能去轧钢厂确实是李学武在帮忙的。

    甭在意是她一个人去,还是一个团的人都去,就像她在李学武电话里听到的那样,现在的文艺演员不要太多,为啥要选她所在的文工团呢?

    李学武事业有成,家庭和睦,婚姻幸福,王亚娟自然也不认为李学武会想跟她旧情复燃。

    至少她还清醒着,没有因为今天的惊喜而想歪了。

    从王亚梅的口中,她也了解了李学武现在的一些情况。

    她是真的觉得自己跟他已经不在一个世界了,就好像两条平行线,即便是现在有了汇聚的焦点,可也没有了以往的可能。

    从李学武坦然的带着对象去看她的演出时她就知道,李学武变了。

    王亚梅倒是没有她姐那么的敏感,她依然觉得武哥还是那个人,只是成熟了,长大了。

    当初老彪子答应她可以来上班的时候还以为李学武就在这边住的呢,想着每天都能见着武哥她就很兴奋。

    可事实上,李学武只是因为父母都在这边,新婚搬出去怕孩子想家,也怕父母惦记他,这才每周六回来一天。

    今天下午前院儿刘婶儿过来拿烟火时还说呢,家里人现在“分居”了,等二儿媳儿月份大了,天气凉了,李学武就不常回来了。

    周六因为是工作日最后一天,下午的人不多,刘婶来了也会多说一会儿。

    不过说也是跟迪丽雅和于丽说,跟她个小姑娘说的少。

    迪丽雅的话不多,但在院里生活的久了,也明白人情世故呢。

    说傻柱是坐地户,可她不是,跟她哥一样,都是扑奔李学武来的。

    在这个院里,她是依着李学武,依着李家生活的。

    直白点,真要是跟傻柱吵架了,受了委屈,李家就是迪丽雅的娘家了。

    虽然李学武没跟迪丽雅叫妹妹,那是因为有着傻柱在呢,但因为帕孜勒的缘故,也是真不拿她当外人。

    李学武的态度决定了李家人对待她的态度,于丽的情况也是如此。

    要不怎么说西院的回收站就是纯粹的“家族企业”呢,根本就没有外人。

    于丽她们说着,王亚梅就一边收拾着卫生,一边听着闲话家常。

    左右都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那些事。

    她只记住了武哥以后少来了的话。

    门市部的日子单调又枯燥,每天做的事都是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王亚梅不是没想过辞职,可她们家不比从前了,十几岁的年龄,已经懂得生活的无奈和苦涩。

    似是上次去做二五仔,那么疯狂的表现里也有她放纵的心思。

    如果生活真的如烟花般灿烂该有多好,哪怕是一时的绽放。

    这些是她以前做的,现在却已经不敢想了的事。

    这可能就是大人所说的长大吧。

    收拾起年轻放纵的胆量,做一个每日算计柴米油盐的俗人,或者叫正常人。

    她是在东城疯惯了的,什么样的年轻人她都见识过的,顽主、老炮、彪子、小玩闹。

    王亚梅年轻,仗着有两条腿,倒也走的远一些,至少比现在胡同里的孩子眼光要长远些。

    京城有的胡同里长大的孩子连四九城都没逛全过,更不知道那些知名的景点和历史人文地址在哪里。

    这座城之于他们没有外地人那么的重要,更像是一座大山,他们永远都走不出去的、想逃离的却又舍不得家里锅碗瓢盆、鸡零狗碎的大山。

    来门市部买东西和卖破烂的不乏有她认识的人,可因为于丽管的严,不许上班时间聊闲篇、处朋友,渐渐的她已经脱离了那个圈子。

    可能是热闹散场后的孤寂让她有些消沉,从一开始老彪子跟她说那个冒险的计划时她就是想要去的。

    现在尘埃落定,论功行赏,她只要武哥帮帮她姐姐。

    哪里有姐姐猜的那些玄妙关系,无非是武哥一贯的不欠人情罢了。

    如果没有她的这次孤勇付出,哪里来的今日姐妹情深。

    姐姐用自己在武哥那最后的脸面换了她现在的工作,她也用自己舍命赚到的机会换了姐姐的一时无忧。

    有人说,生命的价值在于生存基础上的美好生活。

    王亚梅看着门市部窗子透射进来的夕阳,微微一笑,她现在已经有了生存基础,剩下的就是寻找到能体现她生命价值的美好生活。

    照例,门市部在全城工人大概的下班时间点过后的半个小时左右迎来了顾客的高峰期。

    门庭若市说不上,但客人不断是真的,店里一直都有人在问价钱,看东西。

    王亚梅是很忙的,她现在无需别人指使,或者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售货员的那套东西她已经熟悉的很了。

    以前她哪里知道木材有几种,更不知道什么是硬木家具,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现在她门儿清上手一摸一敲就能判断出个大概。

    收家具算是个巧活儿却是被她做出了新的门道。

    门市部是收旧家具的上门收便宜些,送来店里要贵一些。

    好在只要送来这边基本上就能成交,毕竟看着新家具,谁还想把旧家具拉回去呢。

    只是有的时候姥爷也觉得王亚梅这孩子心黑了点,判断家具倒是不作假,但只要有个饭米粒大小的瑕疵都会说的一文不值模样。

    这家具店里就属她的嘴皮子利索,又因为长得好,说话娇气,把来送家具和卖家具的人拿的死死的。

    这个时候大事都是男人说了算,买家具就是大事,毕竟少有女人推着板车来卖家具的。

    而买家具的时候也是以男人的决定为主,王亚梅恰好就表现在了男人的钱包口上。

    迪丽雅是草原儿女,心胸豁达,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说起话来直来直去的,有喜欢她这样的,但做生意不大合适。

    所以于丽就着她怀孕,让她坐在了柜台里面。

    而于丽比王亚梅稍显稳重,有股子成熟劲儿,介绍起家具来更是以家庭角度出发,比较适合接待老人和女人。

    于丽和王亚梅两人倒是配合默契,分工明确,谁都知道自己应该接待啥样的客人。

    因为有着玻璃茶几这个拳头产品,家具倒是好卖的很。

    很有意思的是,老彪子跟二爷等人合计着,跟姥爷一起给几样玻璃茶几打了个展示墙。

    不算很高端,木料做框,相当于几扇玻璃窗摆在门市部里。

    客人也不用去后院挑选什么图案,在屋里就能看个全。

    “庆丰收”、“东方红”、“向阳花”、“大生产”等主题的染色玻璃茶几,惟妙惟肖,就像年画一般。

    王亚梅这边帮了二爷搭把手,把刚收上来的一件瓷瓶往后院送,遇见沈国栋打外面进来,便开口道:“国栋哥我去开门吧”。

    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