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灭顶之灾

    第204章 灭顶之灾 (第2/3页)

用到的功能。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跟坐下来的李正风说道:“炼钢厂研发出来一种合金钢,可以用来做指甲钳,我看做匕首也合适”。

    李正风扯了扯嘴角,说道:“我看这玩意儿没有手枪好使~”

    李学武也懒得搭理他,这老家伙一门心思的想要把自己的破烂货推销出来好解决所里的经济压力,他才不上这个当呢。

    反正原型匕首已经设计出来了,这玩意儿的制造工艺比步枪可简单多了,轧钢厂和炼钢厂生产起来毫无压力。

    他都打算好了,推荐给部队采购一批,民用商店一批,外销一大批,赚刀嘞才美呢。

    李正风扒拉着那堆东西,又找出几把兵工铲和消防斧出来,皱眉说道:“你弄这么多乱七八糟的,谁会要?在哪用?卖给谁?”

    面对发牢骚的老叔三联问,李学武先拿起这些东西看了起来。

    工兵铲他也不确定是木柄的好,还是金属柄的更结实,他让李正风都搞出来了,对比着看。

    顾延那边看完了匕首,也跟着看起了这便的几样工兵铲。

    “在部队我最恨的就是这些东西了”

    说着话无奈地晃了晃手里的铲子道:“挖战壕能把人折磨死,尤其是下雨天搞拉练,想死的心都有了”。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忍住了没说在南方的时候战壕里吃,战壕里拉的那些往事,不堪回首。

    “还是木柄的吧”

    一边同几把兵工铲做了对比,一边试了试手劲和轻便程度。

    既要保证实用性,又要保证轻便性,木头柄要轻一些,也减少发出声音的危险。

    看着铲子的边缘锋利,依旧是一面带有锯齿,跟那柄匕首的设计风格一样,顾延倒是不稀奇了。

    接过姐夫手里的铲子,仔细看了看,笑着说道:“这个伐木倒是还行,格斗也行”。

    李学武也跟着笑了笑,指了指铲子的里面道:“煎鸡蛋也行”。

    “额……”

    顾延有些发楞,他想不到姐夫的思维为啥这么的跳跃,这边说着杀人和伐木的事,他能扯到煎鸡蛋上面去。

    能煎鸡蛋不就能烙饼了嘛,还能煎牛排呢,什么鬼!

    李学武同顾延和李正风随后看了消防斧、消防钩、消防叉等消防器具。

    赚钱嘛,武器哪有民用的赚钱,消防器具都是能出口的,内地也有需求,这是一个对轧钢企业很友好的发展方向。

    生产基地主要的工业产品还是面对民用市场为好,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武器市场外面一定很好,可不适应轧钢厂的未来。

    包括他给钢城生产基地准备的匕首、工兵铲、消防器材、防爆器材、钢盔、制服制造等等,都是能直接转型的项目。

    你让李学武筹备造捣蛋,他想都不会想,改民的时候难道造煤气罐啊!

    匕首和工兵铲一类的产品是五金产品的技术延伸,是保证钢城生产基地地位的一种举措。

    生产消防和防爆器材,主要是为了给生产基地套上一个生产企业的外壳,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生产项目。

    至于钢盔什么的,能造钢盔就能造钢盆,不锈钢洗脸盆一定会击败搪瓷脸盆,占据日常用品的主导地位。

    剩下的,服装类,李学武是要生产消防服、保卫服、板绿、帽子、手套、帆布腰带等等商品的。

    这是轧钢厂转型轻工业的必要条件,也是李学武手里的资源变现手段。

    这些东西都看过了,李正风拿出最后一样来,示意李学武查看。

    “这是水壶?”

    “不,这不是一般的水壶”

    面对顾延的询问,李学武笑着拆开水壶外面的帆布保护套,随后拿出了这个划时代的却又争议更多的产品。

    “看见了嘛,你看着它是一个水壶,可你拆开外壳,它又能做饭盒,扳开卡钳,它还能握在手里在火上加热”。

    说着话又将水壶旋盖拆开了,递给顾延试了试。

    还别说,真是轻便的很,比现在用的钢制水壶轻了一半左右。

    李学武专门从炼钢厂要来的不锈钢材料,李正风用这边车间里的机器加工的,他设计的饭盒+水壶套装。

    借鉴了78式水壶的设计样式和功能,改变了材料和部分设计,重要的是增加了一个功能。

    “实验过了嘛?”

    “当然”

    李正风挑了挑眉毛,道:“还别说,你小子还真有鬼点子”。

    说着话指了指装水壶的帆布外套道:“在那个小兜里”。

    “什么?”

    顾延晃了晃手里的水壶,看了看桌子上腰子似的饭盒和盒盖,不知道这玩意还有啥多功能。

    难道也能摊鸡蛋?

    李学武却是翻找出帆布包内层夹壁里的小药包,仔细辨别了一下,道:“这些量够做一顿饭的?”

    “当然不够”

    李正风无奈地说道:“只能加热到60-80度,热方便面和压缩干粮做粥还成,焖米饭是不成的,除非用班组套锅”。

    李学武点了点头说道:“也行了,喝温水总比喝凉水强”。

    说着接了李正风递过来的水壶,将手里的细布包扔进了饭盒里,给顾延手里的不锈钢水壶灌了半下水,示意他把水壶放进饭盒里。

    顾延不明所以,但姐夫说了,他就又放了回去。

    李学武拎着冷水壶,一点一点的往不锈钢水壶边上浇水,直到有溢出才停止。

    可这会儿不锈钢水壶下面的小药包已经开始反应了,不断地发出嗤嗤的声音,顾延惊讶地发现,这个饭盒套水壶的东西竟然能加热。

    是的,很普通的自嗨锅原理,李学武扔进去的小药包里就是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会释放大量的热,可以加热水壶里的水。

    可在顾延看来,这特么就是妥妥的高科技啊,一想到刚才姐夫说的加热水壶里的水,这还真是……不可思议。

    就算是他没上过战场,可也知道温水对于一个战士的重要性。

    体温这个日常并不会被重视的数据在战场上代表的是体力和生命,还有战斗力。

    等待的这段时间,李学武又跟李正风讨论了药包的日常保养和保存需要。

    其实小药包里还可以增加其他东西的,材料并不昂贵,甚至可以说便宜的很。

    生石灰包遇水只能提供60-80度的加热能力,可如果添加了铁、铝、镁、炭粉和盐,那效果立马就不一样了。

    铁、铝、镁、炭粉和盐在遇水后发生原电池反应铁、铝、镁粉作为电池负极,炭粉作为电池正极盐溶于水后充当电解质溶液,空气参与反应,会释放出大量热量加热物体。

    其本身的放热能力升温可达150℃,蒸汽温度可达200℃。

    如果叠加了生石灰这种热反应会更加的剧烈,并且产生大量的气体。

    李学武让李正风研究的班组加热组合锅就是用的这种自热包。

    除了高原会有气压影响在其他地方绝对是避免生火造饭产生浓烟的绝佳良方。

    李学武设计的单兵水壶底部和饭盒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就是留给石灰包反应的空间。

    而78式集成水壶最大的缺点就是一旦水壶收到外力破坏,外面的饭盒就拿不下来了。

    这是因为饭盒所用材料限制的,也是最初设计时所留下的缺陷。

    不过不锈钢材料会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这一情况,如果外部饭盒发生挤压变形,那就把加热包塞进水壶里,拧紧了壶盖,等着热膨胀把变形的部分修复。

    当然了,你要说修补不了,还是拿不出来,那这个组合就没有再继续使用下去的必要了,换一个就是了。

    还有,为啥班组加热锅的加热包不能用在单兵水壶上,这是因为强力加热包产生的电解反应会同时电解不锈钢饭盒,用不了几次就完蛋了。

    还有,那玩意儿的威力有点大,蒸煮水壶不值当的。

    说白了,李学武设计的这个自温水壶主要的目的还是让战士们在不生火的情况下喝到温水。

    都处于这种极端情况了,任何其他缺点都会被忽视掉了。

    至于生石灰包的保存问题,这东西又不是啥金贵玩意儿,要不是分包保存费事,扛一袋水泥都合适的很。

    至于说用班组锅煮方便面,或者用水壶煮压缩干粮,这都是现在已经有的项目了。

    李学武在南方的时候就吃过这两样东西了,方便面是五一年总后軍需研究所搞出来的东西,压缩干粮更是有好几种口味。

    现在南面的猴子就大量的从国内征求这种干粮做补给,后来还有商人大量的从国内购买这玩意,说当地的人吃惯了,就觉得咱们这东西的口味好。

    当然了,饭都吃不起了,龙虾海参啥的没吃过,干粮倒成了忆苦思甜的奢侈品。

    李学武不好评价这些快餐的好坏,毕竟他是靠这些东西活下来的,总不能吃饱了骂厨子吧。

    说话的工夫,饭盒里面已经不再冒热气了,顾延想要伸手去拿,却是被李正风给制止了。

    递给他一副手套,这才让开了身子,由着李学武和顾延两人去看。

    顾延也是好奇,用戴着手套那只手拿起了水壶,又用不戴手套的那只手去碰了碰壶底,结果可想而知。

    龇牙咧嘴的顾延跟好地给李学武诠释了啥叫二愣子。

    因为是夏天,看不见水壶口冒出的蒸汽,但李学武还是能判断出水壶里的水已经有了一定的温度。

    说不定起始温度高,这会儿的水温真的能达到80度。

    即便是在冬天加温到60度也行啊,死冷的战壕里不能生火喝一杯60度的温水,要气死对面的敌人了。

    不过这玩意儿的弊端也很明显,近些年还能用,未来真要是有热成像,这东西早晚得淘汰掉。

    这些小零件的东西部队里绝对是没有的,可又是需要的,还是便宜的,李学武有信心能推荐上去。

    而似是钢盔和兵工铲这一类的,只能等这些小物件打开局面,获得信任之后才能实现推荐。

    没办法,轧钢厂的底子薄,重工业转轻工业,不想点奇妙的招数,不准备好一系列连续的产品,势必难以转型。

    当然了,今天看到的这些东西可不会立即被推荐给采购人员,钢城生产基地还在完善和建设中,冷不丁的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