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我的好兄弟

    第210章 我的好兄弟 (第2/3页)

卫科的第一个案子吧”。

    周瑶看了李学武一眼,犹豫着拿起了文件夹,看向文件名字的时候,却是忍不住手哆嗦了一下。

    《傅林芳自缢案》

    ——

    “一百五十万?”

    “一百五十万!”

    景玉农眉头紧皱,看着手里的文件,语气都变得锐利了起来。

    “对,就是一百五十万”

    李学武淡定地点了点头,看着景玉农说道:“景副厂长,您即便是再强调,那文件上的数字也不会少俩零”。

    景玉农嘴角微扯,忍不住抹哒了李学武一眼,又将目光看向杨元松和程开元。

    “这个项目在申报的时候可是没有定这么大预算的”

    说着话还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强调道:“当时审批的预算只有二十万,超出这么多……!”

    杨元松也是皱着眉头,不过没有说话,他是谠高官,不是厂办公会议的干部,对于业务方面的工作,他时刻抱有自觉和谨慎的态度。

    杨凤山不在,劳动改造期间,他将不再执行厂长的义务,厂里的生产和管理业务暂时交由程开元署理。

    程开元代理了厂长职务,可也在矛盾之中,进一步,要带着厂办跟李怀德的管委会争这个权限。

    退一步,他只能服输,跟着李怀德做副手,以后轧钢厂李怀德说了算。

    书记找他谈过话了,他还没有明确的态度,权衡利弊也需要思考的时间。

    今天的会议议题有很多,主要研究的是前段时间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关于设立联络站和招待处的事宜。

    还有红旗社消散后的这段时间厂里发生了太多变故,需要做出调整和安排。

    尤其是人事方面的,从上到下,是要确定领导权和管理权的。

    任何谠委成员都能在会议上临时提出议题,李学武抛出来的就是炼钢厂收购案的那一百五十万。

    这个数字说大不大,轧钢厂采购的机械轻松超百万,可说小也不小,都够建多少栋居民楼的了。

    “先听听李副书记的意见”

    程开元很会说话,在会议桌上并没有称呼李副处长,而是选择了李学武组织内的职务。

    李学武摊开了面前的文件,开口介绍道:“先解释一下最初的申请预算,也就是那二十万”。

    “按照炼钢厂方面介绍,要完成千吨货船基本维修和新造任务,至少需要几千平米的操作车间”

    “按照车间大小,以及造船所用机械的基础评估,综合考虑现有造船厂的生产能力,这才有了二十万的预算评估额度”。

    李学武解释完,点了点桌上的文件道:“这是技术处、工程处和财务处联合组建的评估小组提供的意见”。

    说完又敲了敲手边摊开的文件解释道:“在考察造船厂的时候,炼钢厂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本着节约和利益最大化的方针对沿海造船工厂进行了考察”。

    “这里,也就是营城造船厂恰巧在此时进入到了考察组的视野”

    李学武看着手里文件介绍道:“营城造船厂是新建工厂,有在建造船车间七万平米”。

    “包括整套的船体车间、机电车间、船运车间、居装车间、机加工车间等等”。

    “单就机加工车间而言,作为主要车间,其在建厂房长一百二十米,宽四十二米,中跨十八米二十吨吊车,两边跨十二米五吨吊车”。

    “造船厂全厂两千多名职工,有成熟的设计部、施工部、管理部等部门,在建厂区有职工生活区和厂房……”

    李学武在介绍完营城造船厂的基本信息后,看向会议桌边的众人,说道:“营城之所以决定出售造船厂,不是因为它不值钱,恰恰相反,是它太值钱了”。

    “收购价一百五十万,这是在营城造船厂主体车间缺少钢材前提下协调决定的,也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综合考虑的”

    “价格是炼钢厂和营城方面综合评估的,轧钢厂可以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再审核”

    李学武示意了门口准备桌旁炼钢厂驻在轧钢厂的办公室人员,把相关的文件准备好,相关的领导可能会查看。

    李怀德招手要了一份,景玉农和程开元等人随后纷纷抬手要了副本。

    这个动作的意思就是,他们已经在正式考虑这份议案了。

    一百五十万不是小数目,轧钢厂拿的出,但得动整体预算,这跟建设居民楼和联合企业是两码事。

    居民楼是计划外的,是没有综合预算的,联合企业是合作工厂,可以做预算,但是要考虑分摊。

    造船厂收购案是整体划转,就像是当年收购炼钢厂一样,在商谈收购的那一刻起,造船厂的人事和财产就被冻结了。

    而在收购案结束后,所有人员和财产关系都将划转到轧钢厂体系内。

    直白点说,上面允许轧钢厂花钱兼并其他工厂,但对轧钢厂新造工程持保守态度。

    理由很简单,无论是轧钢厂兼并多少企业,钱都是在财政口划转的,只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但新建居民楼不一样,这是在从财政掏钱往出扔。

    当然了,这是从宏观意义上看预算计划,具体到工厂的运营和实际需要,是要考察能力和审核目的的。

    在座的所有人都很清楚,李怀德能大开大合的拉起管委会的队伍,跟贸易项目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现在李学武主动提出造船和航运业务,也是契合贸易项目,以及炼钢厂原材料进口、钢材运输等业务。

    从收购造船厂的出发点和经营目的上来看,自然是有理由的,但一次性收购这么大的工厂,所有人都在心里衡量着肩膀上的担子。

    造船厂不是收购回来就算了的,是要持续投资,把在建厂房造完的,还得造出船来使用或者卖掉。

    不能实现盈利,或者说完不成上面交代的生产任务,造船厂这一收购项目就是个失败的产物。

    到时候自然是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李学武今天发言并不代表到时候他需要承担责任。

    谁签字,谁承担。

    而现在,按道理来说是需要杨凤山签字的,可杨凤山不在,那就看李怀德和程开元的意见了。

    主动承担这个责任,签下这个字,那就代表这个人在生产和管理权限上的话语权。

    以后出了事,他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真盈利了,他也会获得相应的成绩。

    当然了,这说的是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就是附属签字的相关副厂长。

    涉及到了什么业务,相关的副厂长就得签字。

    如果不想签字,那就在会议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该签字签字,有会议纪要作为参考,到时候出了事,也跟他关系不大。

    同样的,他反对了,造船厂有了成绩也跟他没关系。

    所以说谠委会议就像是个牌桌,即便是你有了上桌玩牌的资格,你也不一定有玩牌的能力和胆量。

    总不能把把都弃权吧,长而久之牌桌上就没有你的位置了。

    李学武刚上桌,但已经打出了很漂亮的一手牌,上个月的对对胡,这一次的大龙,都证明了他有上桌的资格,也有玩牌的能力。

    程开元需要签字,他自然是看的很认真,磕了磕手里的烟灰,眯着眼睛示意了李学武问道:“李副书记,依着你的意思是,咱们是赚了?”

    “呵呵呵~”

    屋里众人都轻笑了起来,李学武话里话外就是这个意思。

    本来我是想准备二十万买车的,可从四儿子店溜达了一圈没有合适的。

    突然看见一款价值千万的豪车因为缺了四个轱辘,所以标价一百五十万出售。

    我仔细想了想,巧了不是,我们家是做轱辘的,也有能力买下这台车,只要买回去不就是白赚小一千万嘛。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众人都不是小孩子了,虽然在内心已经被李学武的话影响到了,但都很冷静。

    不能你说这玩意儿值一千万,我们买回去就是赚的,他得跑出一千万的价值才行呢。

    李怀德也跟着笑了笑,抽了一口烟,示意了李学武问道:“东风船务那边谈的怎么样了?”

    问完这一句后,他又向众人解释道:“销售处要在越州开办事处,同乌城一样,还有津门”。

    他的话很简单,但众人都很清楚,乌城是用火车来完成贸易的,这几趟跑下来,贸易项目赚海了。

    最赚钱的时候到了,秋季和冬季会有源源不断的边疆特产来到京城。

    只要销售处不发蒙,财务处不算错账,今年的轧钢厂年中账一定很漂亮。

    现在李怀德又要扩张贸易,从西调整到了南,取消火车运输,改为航运,这就是收购造船厂的背景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开口介绍道:“东风船务负责人已经同炼钢厂协商好,会完全承接咱们厂的贸易项目货运订单”。

    “好”

    李怀德笑着说道:“火车运输的限制太大了,而航运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火车运输”。

    景玉农插话道:“李主任,要使用航运服务贸易,也不用买个造船厂吧,更不用买这么大的吧?”

    说完抖了抖手里的文件,舔了舔嘴唇,提醒道:“就算是咱们买了就赚了,可它本身的价值体现在哪啊”。

    李怀德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景玉农不要急,随后点了点李学武的方向道:“听李副书记讲”。

    李学武喝了一口茶,解释道:“并不是为了运输货物才决定收购造船厂的,而是有了收购造船厂的意向,才决定的贸易发展方向”。

    先是纠正了一下船厂和贸易的前后关系,又才继续说道:“轧钢厂有着丰富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潜力,向行业上下游发展只能寻求更好的制造业项目”。

    李学武敲了敲造船厂的收购项目书,说道:“干贸易咱们可不是老手,可工业制造,咱们轧钢厂可是手拿把掐啊”。

    说着看向景玉农道:“景副厂长,无论今年轧钢厂的任务完成度超过多少,一到年底,咱们账上就会归零,重新制定预算”。

    “轧钢厂年年超额完成任务,就代表了咱们的工业生产能力有溢出的,这是需要消耗掉的”

    李学武示意了程开元说道:“程副厂长您应该能理解我说的话,高溢出生产实际上就是在浪费潜能”

    “将溢出产能转化为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