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卧龙和凤雏

    第258章 卧龙和凤雏 (第2/3页)

    “部队是个大熔炉,出来的多是好钢,只要用对了地方,绝对是个好榜样”

    “谢谢您,我代表战友敬您一杯”

    王建波倒是会说话,趁着李学武讲到他们,便端起酒杯敬了李学武。

    李学武笑着跟他喝了一个,放下酒杯的时候问道:“战友又重新在一起工作,其实是个幸福的事”。

    这个时候的部队特别的团结,因为经历过战争,有着很深厚的友谊。

    有相处的好的,真是拿彼此当兄弟一样看待。

    王建波就是这么觉得的,笑着点点头说道:“分开的时候好多人都哭了,再相聚的时候又是一种心情”。

    “其实我们也不是什么好材料,只不过是接受了组织的教育,受到的组织的培养”。

    他的话语很真诚,让人一看就知道说的是实话。

    “我们应该感谢您,给了我们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其实我们自己都很清楚,回家是分不到工作,又养不活自己才来的”

    他这么说着,还示意了闻三儿道:“并不像是闻经理所说的那样诚挚相邀,是我们应该感激”。

    “哎,说这个就远了”

    闻三儿笑着端起酒杯代表李学武回了他一个。

    王建波同他干了一杯,笑着道:“此前还有顾虑,现在也想不得那么多了,先把自己养活了再说”。

    他再看向李学武,认真地说道:“您放心,只要您有需要,我们永远是您的兵”。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同他又喝了一个。

    第一个说起王建波,说起退伍来工作的人,就是表达了他重视这些人的态度。

    造船厂安排了一批,东风建筑安排了一批,还有好多单位都由他介绍给他们安排了工作。

    种子已经种下,只需要慢慢培养,就会发芽,结出忠诚的花朵。

    这只是第一批,以后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退伍人员安置到他的单位和企业。

    不是什么单位都能接收这些人的,尤其是这种大范围的接收,很犯忌讳。

    李学武倒是不用担心,有卫三团的关系在,他怎么做都是应该的。

    形成了惯例,他再安排人,招人进来工作,就没人再盯着他了。

    说不定未来都能把招聘办公桌摆到对方大门口去。

    “好好做事,多学多干,你们的未来是有大发展的”

    李学武对他说完,又看向桌上众人,道:“轧钢厂在津门成立了贸易管理中心,依托海运优势,大力发展汽车和船舶贸易”。

    “而在钢城,轧钢厂新建工业生产基地,无数的零配件需要汇集到这里,又有工业商品从这里流到全国各地”。

    李学武点了点脚下,认真地说道:“咱们现在这个位置,未来将会成为重要的工业交通站”。

    “而你们,无论是码头作业,还是船舶作业,都将会在这条贸易线上实现自我价值”。

    “咱们现在有二十七条船,未来可能有两百七十条船,甚至会有万吨船”

    “我敢说,你们未来会数不清咱们有多少条船”

    “每一处码头,每一处港口,你们都能看见兄弟船只,甚至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李学武说完这一句,直接看向了张万河,问道:“掌柜的,你信不信?”

    张万河看了李学武一眼,点头道:“有东家在,我信”。

    “所以你们要珍惜眼前人”

    李学武点头道:“今天坐在一起吃饭唠嗑,明天船队发展了,再想坐在一起就得是大家退休了,都成老头子了”。

    “哈哈哈~”

    众人见着李学武端起酒杯,便都跟着举杯笑了起来。

    李学武看了众人,举杯道:“为了友谊,为了明天”。

    “干”

    酒桌上的氛围一直很压抑,李学武能看得出在座的一些人心里有小九九。

    更能看得出,现在船队发展了,成熟了,码头建设起来了,大家有了高低贵贱心了。

    以地缘为线,这小小的码头分出了几方势力出来,各个势力的负责人又都彼此顾忌,提防,竞争。

    竞争是好事,可要是发展成为了仇人,那就是大事了。

    蛋糕吃不吃,吃多少李学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托着蛋糕的盘子。

    “我说强子黑了,是晒的,还是累的?”

    李学武看了一眼大强子,笑着说道:“大春可白了,还胖了,你见着绝对吓一跳”。

    “他是属猪的”

    大强子端起酒杯对着李学武说道:“谢谢东家给我们机会,让我在钢城立足,有口饭吃”。

    他这么说的时候,李学武明显看出张万河端着酒杯的手顿了一下,随即自顾自地喝了一杯。

    李学武挑了挑眉毛,点头道:“这话说的四海,江湖味足了”。

    说完跟大强子碰了一个,喝的时候眼神一直看着张万河。

    张万河则是一直低着头,自己给自己满了一杯。

    “钢城贸易的盘子有多大我不说,强子你知道,三舅也知道”

    李学武看着桌上众人,随手拍了一下闻三儿的大腿,随后继续道:“这座城市的购买力是我见过的最强的,除了京城,比津门都强”。

    “为什么?”

    “工厂”

    大强子点头道:“这里的工厂多,还大,城市就建设在了工厂之上”。

    “对!”

    李学武抬起手点了点大强子,道:“工厂多,工厂大,就说明工人多,挣工资的人多,单位就有钱,敢花钱”。

    “无论是码头上来的货物,还是炼钢厂调度车间里出来的联合贸易货物,都能找到合适的接收单位”

    “这里,最不缺少的就是买家,而恰恰缺少南方的稀罕玩意儿”

    “所以,码头以钢城贸易为生,钢城贸易以码头为命”

    李学武的脸色突然变了,手指敲了敲桌子,问道:“那么,谁应该听谁的?”

    “啊?”

    李学武看着大强子问道:“贸易是应该听码头的,还是码头应该听贸易的?”

    大强子的脸色一下子就僵硬住了,手指捏着酒杯不敢看李学武的目光,饭桌上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他知道李学武不会给他多长的思考和反应时间,说不定下一秒就要掀桌子干他了。

    所以在看了一眼低头不语的掌柜的,他抬起头看着李学武说道:“听码头的”。

    李学武突然瞪了眼睛,看着他强调道:“大点声!”

    “听码头的”

    大强子看着李学武,认真地讲道:“听码头的!”

    “好”

    李学武点了点头,端起酒杯跟他示意了一下,随后碰了他举起的杯子一饮而尽。

    饭桌上因为他的态度变化,气氛又有些沉重了起来,满桌热菜,抵挡不住席间众人脸上的肃杀。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李学武放下酒杯,没再看大强子,而是徐徐说道:“钢城这二十多条船是怎么得来的,你们清楚”。

    他这么说着,目光扫视几人,手又拍了拍闻三儿的大腿,一切都不言而喻。

    “刚才大强子有句话说的好”

    李学武从桌上的烟盒里抽出一颗烟点燃了,随后把烟盒和打火机递给了身边的张万河。

    “你们要在钢城立足,要有口饭吃,我要做的就是给你们找口锅,还得买粮食”

    “一家人众口难调,有想吃茬子的,有想吃高粱米的,还有想吃馒头的”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李学武再次拍了拍闻三儿的大腿,道:“我得说一句,钢城能有今天这个成绩,得亏三舅的算计”。

    “我说的对不对?”

    “对……”

    众人纷纷点头,跟随李学武把酒杯端了起来,敬了闻三儿一杯。

    闻三儿也是很感动,红着眼珠子跟众人碰了酒杯。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帮助,谢谢”

    看着众人满饮,李学武的脸色也缓和了下来。

    “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诸葛孔明”

    李学武笑着看了闻三儿一眼,随后对着众人说道:“但我三舅有诸葛孔明之才,卧龙之志”。

    闻三儿明白李学武话里的意思,众人好像也明白了,再看向闻三儿的目光里已经没了饭前的那种压抑。

    张万河主动同他喝了一杯,两人算是不打不相识,同甘共苦受过难,也在钢城斗过法。

    今天这杯酒,颇有相逢一笑抿恩仇的意味。

    “我跟三舅只差了一岁”

    李学武笑着对众人说道:“我们两个论舅舅全拜我那大胸弟所赐”。

    “我说三舅有卧龙之才,等你们见着我那大胸弟就知道什么叫凤雏之智了”

    他的话只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往下深说。

    可在场众人都知道了,他嘴里的凤雏要来接替卧龙的位置了。

    “队伍大了,成熟了,人也多了,组织机构在建设初期一定是要有所磨合的”

    李学武看向周常利问道:“在这边有没有学到什么真东西?”

    “没有”

    周常利认真地看着李学武,说道:“三舅光教我打东北麻将了”。

    “呵呵呵呵~”

    桌上众人听见他的搞怪回答都轻声笑了起来。

    闻三儿也在笑,笑的很是开心。

    李学武端起酒杯,同给自己敬酒的周常利碰了碰,说道:“巧了,麻将我也是跟三舅学的,不过他耍赖的时候多”。

    周常利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抬起酒杯感慨地说道:“英雄所见略同”。

    “哈哈哈~”

    酒桌上的气氛忽冷忽热的,众人的心脏跳动的忽快忽慢的,随着酒精的刺激,脸上都有了酒意。

    “好好学,你们还年轻,多学多看多思考”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道:“年轻就是资本啊,年轻就是没道理可讲,一切皆有可能”。

    “看看你现在”

    李学武示意了周常利,对着众人说道:“你们能想到他以前是个什么样子吗?”

    “呵呵”

    周常利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道:“跟您说声对不起,那次真的是有眼不识泰山”。

    “嗯,确实成长了很多”

    李学武点头道:“嘴里的话都一套一套的了,不再是那个带着人拦着我要抢我车子和衣服的小混蛋了”。

    众人听他这么说,都把目光看向了周常利。

    行啊,没看出来啊!

    该说初生牛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