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打靶歌

    第267章 打靶歌 (第2/3页)

    “六三式不算,跟这个没法比”

    李学武知道齐耀武想说什么,摆了摆手,道:“我在南边试过那把枪,好坏没法说,但放在这把枪面前就比不得了”。

    “轻兵所出了两个方案”

    他把两张照片放在了一起作对比,先指了一个道:“一种是特高精度,很多材料都换成了最好的,枪械性能超过了原版步枪,缺点是产量低”。

    又指了另外一张,道:“一种是普通精度,原材料使用,枪械性能同原版枪械别无二致,缺点还是产量低”。

    “艹!”

    赵振华差点让李学武的话闪了腰,无语地看着李学武,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学武笑了笑,点了点后一张,道:“产量低也是相对的,至少这把枪现在还没被上面看中”。

    “即便是看中了,列装的速度和数量也不会太高”

    说完这句,李学武把照片收拾了起来,口中说道:“虽然在南方战场这把枪的性能已经得到了验证,但毕竟是重新设计过的”。

    “明白了”

    赵振华看了一眼一直在沉思中的齐耀武,说道:“李副团长的意思是咱们作为实验队伍,可以先使用到这种装备,搞出成绩来”。

    “对”

    李学武也是看向了齐耀武,说道:“轻兵所和轧钢厂同意送给咱们五十条枪,用作实验性质的训练”。

    “卫三团有责任和义务配合轻兵所在宣传和验证枪械性能时做出优秀表现”

    “轧钢厂是企业,轻兵所搞这把枪也是为了拓展业务,所以造出来,还得卖的出去才行”。

    “当然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轻兵所要合作的也不仅仅是步枪,还有全套重新设计的单兵装备,同样会以实验为目的交给咱们使用”。

    “怎么样?”

    看见齐耀武不说话,楚南方也端详着照片皱眉头,而沈放不懂这个,赵振华开口问道:“咱们接这个活儿嘛?”

    “接啊!为什么不接!”

    齐耀武抖了抖手上的烟灰,听见赵振华的话收回了思绪,想要抽最后一口的时候,发现烟屁已经快要烧到手了。

    将烟头按灭在了烟灰缸里,他直了直身子笑道:“我这辈子穷怕了,只要是白给的东西都是好东西!”

    “哈哈哈~”

    众人笑出声,赵振华也是笑着提醒道:“这个可不是白给的,咱们得拿出实打实的成绩来呢”。

    “要说别的我可能还得想想”

    齐耀武抬起手拍在了那叠照片上,自信地说道:“要论战斗技能,我谁都不服!”

    “这枪我要了!”

    他转头看向李学武说道:“就从一营组建这支实验队伍,以连为单位,先把枪配到班,再组建一支专业的狙击小队,咱们也过过实验武器部队的瘾!”

    这话说的实在,很多兵器研究所设计出新式武器的时候都会跟一线部队合作,搞实验性质的队伍。

    这些队伍当然不缺新式武器,能到他们手里,就说明已经完成过几轮实验了。

    优秀性能自然不必多说,最后就看能否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了。

    也要看枪械能否被战士们所接受。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没法说,有很多优秀的枪械在设计之处并不被看好。

    尤其是在实验过程中,直接被放弃。

    可换个环境,换个队伍,这枪又能被捧成神一般的存在。

    轻兵所有自己的合作队伍,可李学武不是“设计师”嘛,他当然有权利建议由谁来实验。

    赵振华也看出这一点了,笑着说道:“这礼物好,我现在都有些等不及想要看看这枪到底好在哪了!”

    “不仅仅是枪,还有其他辅助装备”

    李学武认真地解释道:“士兵就是为了战争而生,应该有随时准备上战场的觉悟”。

    “而作为指挥员,咱们的任务就是尽最大可能保证一线作战队伍的优秀性和先进性”

    “包括战术指挥,包括武器装备,包括后勤补给”

    李学武解释道:“现在外面部队正在接受时代进步的考验,有的甚至在接受战争的考验”。

    “战争到底应该怎么打,这是咱们作为指挥员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尤其是在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上,最大程度提升战斗能力,也是最能拉开战斗层级的部分”

    “在这几项选择中,优先使用科学技术来作为支撑的,就是先进的”

    李学武看向众人认真地说道:“单兵最强干不过捣蛋,这是客观事实!”

    “而使用科学技术来武装单兵装备的,就具有天然的战略优势!”

    “嗯,这一点我同意”

    齐耀武点头说道:“五几年在跟老丑打的那场战争,我们损失巨大,就是因为武器落后,补给跟不上”。

    “哪怕是补给能跟的上呢,也不至于牺牲了那么多人”

    一提到这个,他便有些叹气:“都是好同志啊!”

    “所以我们进步”

    赵振华严肃地说道:“落后就要挨打!教训吃过一次就够了!”

    说完这句,他看向齐耀武和李学武,开口道:“我支持团长,可以在一营搞这个实验队伍”。

    “嗯,那就打报告”

    齐耀武点头说道:“正好现在队伍还在磨合期,上新装备也有助于提升士气”。

    “政委打报告,卫戍区有很多队伍都有这样的任务,咱们也不差啥”

    他很干脆地说道:“接下来好好操练一下实验队伍,尽快形成战斗力”。

    齐耀武交代完,又看向李学武问道:“你们那边什么时候需要咱们的支持?”

    “还要等待时机”

    李学武解释道:“明天约了总裝的人,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是想两条腿走路”。

    “明白了”

    齐耀武点点头,说道:“你把咱们当成最后的押宝了,自己人,我保证咱们的队伍不拉跨,一定能一鸣惊人!”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李学武点了点头,道:“枪械还在路上,应该最近几天就到,我先跟总装那边见过面再说”。

    “没问题,我们这边准备着”

    齐耀武满口答应了下来,又点了点李学武,笑着问道:“钢城都能找到这么好的礼物,吉城呢?”

    “吉城嘛……别提了”

    李学武笑了笑,说道:“去吉城那趟不是很愉快,当地人也不是很热情”。

    “不过山上的干货倒是不少,已经纳入到了轧钢厂的贸易项目中了”。

    “至少没有入山林而空手归”

    赵振华知道,李学武去吉城绝对不会是说的这么简单。

    既然吉城人都不热情了,就说明他干了什么让人家热情不起来的事了。

    李学武身份特殊,身兼两职,他们跟李学武沟通也仅仅就说卫三团的工作,其他的不好说。

    几人坐在齐耀武的办公室里又聊了一会儿。

    主要说了说现在部队合改编完成后的训练和建设情况。

    从上个月开始,队伍便开始进入到了大训练和大学习阶段。

    真要想恢复到以前的战斗力,怎么说也得小半年。

    即便是队伍里有一半的老兵,可那新招的另一半都是城市兵。

    在文化、思想、能力等方面,双方都需要磨合进步。

    齐耀武现在的压力很大,治安大队这块儿肉很香,吃进去有点噎的慌,消化不掉就是个问题了。

    他也是刚刚从山上被换下来休息几天,跟政委一起处理一下家属到驻地的问题。

    正好李学武在这,他们也问了问李学武的意见。

    李学武能给出什么意见来,现在城里是安排不下了,大院就这么大,可没地方建家属院。

    周边也没有合适的位置,城外现在是地方大,可没有驻地啊生活还是个麻烦。

    听了两人的解释他也知道城里生活方便,可还是支持去山上建设家属区合适一些。

    尤其是现阶段,这个形势下,后院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只要落在了京城,以后慢慢发展嘛,早晚都有进城的一天。

    赵振华是政委,跟李学武简单说了一下今年农垦区的收成和收获。

    因为开春时有目的地畜养牲口,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牲口数增加了一倍。

    鱼塘里放的鱼苗也长大了,三年内一定能形成规模。

    发展最好的就是养猪场了,这一夏天的喂养和照顾,圈内生猪数量成倍增长。

    一窝猪仔能下十几个,一年一窝,卫三团实现猪肉自由的日子可就要快快到来了。

    赵振华很有斗志,觉得这种饲养模式还能改进,他准备把生猪处理一批。

    一部分作为肉食储备,供给队伍一冬天的食用。

    另一部分销售出去,换成建筑材料,他准备在山里再建设几个完备的养猪设施。

    今年山上的地瓜大丰收,粮食大丰收,很多植物根茎被保留了下来,储存作为了饲料,供给冬天喂猪用。

    适当的减少生猪数量,保证肉食储存标准,又能减少饲料的使用。

    待到了明年,新的一窝猪仔长大,又是一批肉食供应。

    农垦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自给自足,如果能把肉食供应解决掉,甚至是提升队伍的肉食供给标准,那队伍的整体战斗力也会有所提升。

    几人边喝茶边说工作,也是看李学武回来了,主要谈的还是后勤相关的。

    李学武一下午都没再回轧钢厂,在齐耀武那边回来就开始处理自己的工作。

    等到了晚上下班点,他提前在食堂吃了一口,这才让韩建昆开车带着他回了轧钢厂。

    国庆中秋晚会。

    所有领导都会出席,李学武自然也走不掉。

    这是全厂的节日,很多工人家属都来厂里凑热闹,从下午开始,厂区大门便不再设防。

    而在厂区内部,保卫处加强了保卫力度,只有厂区大门到露天体育场这段路是开放的。

    家属们在下午这段时间,不断地涌入厂区,在保卫处和公会专人引导下,前往露天体育场等候。

    这个时候可没有专门的组织管理这种演出,都是谁先到,谁站前面。

    可也不能一点秩序都没有,相比于放电影的那种松散程度,这种演出还是准备了座位的。

    主要还是优秀干部、先进个人和优秀工人才有这个待遇。

    座位在舞台正前方,最好的位置排列整齐。

    办公室在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