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江湖恩怨

    第272章 江湖恩怨 (第2/3页)

带头大哥问道:“援朝,怎么办?好像要开始了!”

    “什么怎么办!”

    李援朝从车子上下来,晃了晃下巴,傲气地说道:“我还没到呢,他们敢开始?”

    “那是!”

    有跟班的笑着捧道:“咱们不来,他们给谁演?!”

    “哈哈哈~”

    “武陵少年”们嬉笑怒骂,声色犬马,好不嚣张快活。

    都是最先开始参与大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也是最先开始投入到变革大队伍里先进,这点傲气还是有的。

    尤其是在面对周围这些明显比他们年岁小很多的小崽子们,他们更有嚣张跋扈的优越感。

    我们是老兵!

    “起开!起开!”

    “看着点!”

    “你特么说谁呢!”

    他们推推搡搡的往前走,挤着别人还不许别人反驳!

    就是这么横,你敢瞪眼睛!菜刀掏出来了你信不信!

    八月份的时候他们拎着铁链子和菜刀在大广场上捶了多少人,胆气早都练出来了。

    他们仗着小团伙和身高优势,横冲直撞地来到了检票口前面最宽敞,也是最中心的位置。

    他们是什么身份?

    当然是要做全场瞩目最靓的仔!

    票他们有,可现在还不是进去的时候。

    现在进去了,那票不是白淘弄了嘛!

    就像是去参加颁奖晚会,晚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红毯装哔啊!

    为什么说红毯装哔很重要?

    因为要曝光度,要名气,要拔份!

    后世女明星用特别少的布料“真*装哔”博眼球,他们这样的也需要耍横和标新立异,站在众人瞩目的地方获取成就感。

    李援朝环视四周,跟认识的老兵们打着招呼,学着大人的模样应酬寒暄着,好像多大个人物似的。

    等“红毯时间”差不多了,他这才带着一众小弟,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往检票口走去。

    “票,证”

    “我们只有票,也没说要证件啊!”

    当李援朝第一个递上自己的票时,检票的保卫看了一眼,还要他们的证件。

    刚才就有好几个京城本地的小崽子拿着不知道跟哪淘弄来的票混进去了。

    宣传处和办公室的干部发现这些人的口音都是京片子,赶紧让保卫补查证件。

    其实倒也不是非得要,总有人带了票,忘带证件的。

    可以,但你得是外地口音。

    一嘴的四九城啷当磕儿,还特么好几个人一起拿着外地的票,不是有问题是什么?

    李援朝也懵住了,自己拿着票都不让进?

    “看清楚了,我们是老兵,红干会的,八壹学校的!”

    “穿衣学校的也不行!”

    门口检票的态度依旧,示意了瞧见有人要闹事围过来的几个小子,道:“在这的,谁不是老兵?”

    检票的当然不是,可维持秩序的真是。

    今天轧钢厂进步师生接待站搞活动,早就通知城里的相关组织了。

    红纠队派出了四十多个人来帮忙维持秩序,检票员说的就是他们。

    “干什么?”

    带着尿裓子的小崽子用比李援朝还要傲气的口气问道:“票哪来的?!”

    “今天这场演出是遵照***要求,是给来自五湖四海的进步师生看的懂不懂?!”

    “可我们有票啊!”

    ***身后的跟班犟嘴道:“他们有票能进,我们就不能进了?”

    很显然,这件事是他办的,现在出现了问题,带头大哥很不满意啊。

    “费什么话!”

    红纠会的小崽子还挺横,见着他犟嘴就要动手了。

    李援朝拉了一下自己的小兄弟,示意他不要说话了。

    “好好好,我们发扬风格,把机会让给外地来的同志”

    李援朝大声说着漂亮话,自己给自己垫台阶往下走。

    他知道今天闯不进去了,轧钢厂的保卫都好说,就红纠会动不得。

    搭肩膀把自己的小兄弟们劝了回去,李援朝也是保持着笑容,面对周围人的戏谑。

    要做大哥,还能要脸?

    “艹!白瞎我十盒罐头了!”

    那小跟班还在抱怨着,同时也是在跟李援朝表功,意思是我办事了,尽心了,谁让他们查证件了呢。

    李援朝倒是没怪罪他,这里好多人看着呢,争吵只会让人家看不起。

    “呦!援朝!”

    这会儿工夫,人群外面又来一队人,也是骑着自行车,也是一身的板绿。

    只见那人对着李援朝比划了一个丑国鍕礼,就是两根手指并拢放在眉间示意的那种。

    李援朝这边也认识来人,笑着回了一个礼。

    “海阳”

    周围这些人早就看出这些小崽子们不好惹,瞧见新来的和他们认识,已经给让出了通道位置。

    张海阳笑着给身边几人介绍着李援朝,同时也顺着通道往里面走。

    他们昂首挺胸,目光吊的老高,跟螃蟹似的,要的就是这种犯儿!

    李援朝的父亲位子很高,张海阳的父亲位子也不低,两人都是各自小团体里的佼佼者,相逢一笑,指点江山,各有风采。

    他们不是一个学校的,但彼此之间都认识,碰见了就一起玩。

    张海阳到是对李援朝很推崇,可能跟他父亲的位置有关系,也可能跟李援朝故作大人的豪气有关系。

    他们这一代,都是生活在父辈的热血豪情之中,对父辈的崇拜让他们早早地就带上了一种性格和习惯。

    看见李援朝站在门外不进去,张海阳疑惑地问道:“怎么了?站在这是为了等我的?”

    “呵呵,美得你!”

    李援朝示意了身后检票口,抬了抬眉毛,道:“怎么样?勇闯老虎厅?”

    “你们没搞到票啊?”

    张海阳诧异地挠了挠眉毛,好像要看热闹的模样。

    以往这四九城里哪里有热闹,他们都是第一时间搞票去。

    可今天这是怎么了?

    李援朝带着身后的小弟也不说话,就笑呵呵地看着他。

    就是朋友,开个玩笑,无伤大雅,他也是抱着看张海阳热闹的心态。

    张海阳一看他的态度,又看了看大门口检票的,心想不对头!

    他李援朝会缺进门的票?

    “你别不是坑我呢吧!”

    张海阳笑着问道:“到底怎么了?”

    李援朝见看不到热闹了也不遗憾,笑了笑,解释道:“查证件,必须是外地身份才能进”。

    “我是外地的啊!”

    张海阳瞪了瞪眼睛,道:“这里是东城,我是西城的!”

    “嗯!”

    李援朝笑闹道:“你去跟红纠的人讲讲,带我也进去,我也是西城的”。

    “滚蛋吧你!”

    张海阳知道今天是进不去了,李援朝都进不去,他也就没心思去找骂了。

    “嘿!白瞎我这票了!”

    “没办法”

    李援朝解释道:“红纠的人说了,将京城的先进文化传递给外地的积极分子”。

    “得!我还是别给***他老人家惹麻烦了!”

    张海阳甩了甩手里的几张票,垫着脚往舞台上看了看,冲着李援朝笑问道:“不过他们也看得懂芭蕾?”

    “哈哈哈哈哈!”

    周围京城的老兵们听见他这带着地域优越感的话语都笑了起来,目光扫向的都是那些不笑的人。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嘛,京城人看外地都是基层,魔都人看外地都是乡下。

    京城是正治、经济、文化中心,正因为这种地域优势,让城里的人也带着优越感。

    他们本身就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家庭出身,再加上耳濡目染的大环境影响,嘴皮子上总是会带着点自傲的色彩。

    不一定说他们就是地域黑或者地域粉,就是这种性格,总想着高人一等,他们管这个叫拔份儿。

    你别看他们现在瞧不起外地人,等遇着京城人的时候他又换一种说辞了。

    比如晒学校,晒大院,晒身份。

    可如果碰到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就得晒爹,晒妈,晒根子了。

    你是几野的,他是哪纵的,只要有关系就往上靠,关系不睦的就码人干一架。

    年轻人,不用上学了,有的是精力和没处使的劲头去瞎胡闹。

    这些人自然地以张海阳和李援朝为核心聚成了小圈子,开始说笑了起来。

    他们放弃了进去看戏的心思,可以不想走。

    闯是不敢闯的,他们都是有身份的人,怎么能做钻狗洞的事情呢。

    再说了,他们是真的怕红纠的人,不敢硬闯的。

    这边正在说着呢李援朝刚想去拍张海阳的肩膀,一阵自行车铃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

    只见几道身影骑着车子蛮横地从人群中穿行而过,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气场,让周围的人不由自主地让出了一条道来。

    这种行为可比刚才李援朝和张海阳他们牛逼多了,到门口了,车子都不下。

    赵卫东、谢前进、肖建军等人,个个都是身材高大,穿着崭新的板绿,腰上还扎着牛皮带,脚上蹬着黑皮鞋,一看就不是普通角色。

    肖建军自行车的后座上还坐着一个姑娘揽着他的腰,如果顾宁在这,一定认识这是谁。

    赵卫东等人认识的人更多,从他们捏了车闸支着车子站住了脚那一刻起,就不断的有人主动跟他们打着招呼。

    他们下了车子,也是边走边跟周围的人抬手示意,有关系近的就打声招呼。

    口气亲切却带着几分狂傲,仿佛这里的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张海阳目光跟随着这几个人的身影,见李援朝也跟他们点头致意,便好奇地问:“他们谁啊?”

    李援朝侧头看了一眼那几个人,声音里带着几分敬意:“老兵,都是大院里的头面人物!”

    “我也是刚跟他们接触上,他们刚从外地回来,这可是真正的老兵”。

    张海阳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些人的身份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这一代人对于“老兵”的称呼总是格外尊敬,那代表着一种特殊的身份和经历。

    两人正聊着,突然又有一伙人骑着车子从外面闯了进来。

    与先前的那几位不同,这群人显得更加张扬,他们的到来让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李援朝的脸色一变,低声对张海阳说:“要糟!一会儿咱们躲远点,今天可能要出大事!”

    张海阳感受到了李援朝话语中的紧迫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