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越州

    第310章 越州 (第2/3页)

在车企里面,这一桌坐的就是国内汽车工业的半壁江山。

    但真要论综合实力,论多元化发展,他们都觉得有些不自在。

    当然了,轧钢厂是从重工业基础工业转型,向重-轻综合性工业发展迈进。

    跟他们这种传统型轻工业相比还是差点意思的。

    可依照现

    在的情况来看,你拿不准红星轧钢厂的下一步是什么呢。

    厂领导那桌的几个领导心里也在想,他们是听到李学武的汇报了。

    红星轧钢厂的发展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多元化,集团化发展。

    抛弃了常规分厂分工业项目理论,以生产产品为核心,重新布局产业规划,调整工业生产重心。

    轧钢厂生产逐渐转移至钢城,与在当地的炼钢厂相结合,重新构建重工业产业基地的项目已经审批下来了。

    也就是,红星轧钢厂以后就不在京城布局重工业了。

    这是附和上面关于厂区再规划和重工业布局调整的目标的。

    但是,这个规划和目标还停留在文件上,甚至只是口头上讲一讲。

    当前工业发展环境是,不怕大烟囱,不怕重污染,要的就是这种重工业氛围。

    可是,轧钢厂的布局很是深远,甚至不顾产业转移的费用自筹自建,都要完成这种调整。

    今天在桌上喝酒的领导,是个人都能看明白未来京城的发展必然要调整工业的。

    可什么时候调整,怎么调都还没说,轧钢厂先自己调了。

    上面没有扶持,没有资金拨付,更没有生产任务的减少。

    也就是说,轧钢厂要完成产业转移,必然要保证计划生产任务不耽误的前提下,自己花钱来完成这个大目标。

    轧钢厂的李主任在酒桌上说了,轧钢工业暂时不动,什么时候钢城的新轧钢厂投产,这边才会停产。

    听听,听听,这说的叫人话嘛!

    你们厂捡着金子了?还是挖着金矿了,产业调整有重新建厂,再停旧厂一说吗?

    现在谁家不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咋这么牛呢。

    哎!李怀德就是这么牛。

    业务领导这边不服气,可厂领导那边,主管工业的领导那边在心里可是有着一笔账的。

    轧钢厂搬家,搬的是重工业,轻工业可都一直在投建呢。

    就算是轧钢厂搬走了,可食品工业建成了,轻工业产业园也建成了,不比轧钢工业赚的少。

    钢城和营城离的近,冶金和轧钢工业直接反哺汽车工业和造船工业,进而拓展五金工业和电子工业,势必会连成一片,聚成一团。

    就钢城那个工业环境,他们厂搬过去,那就是如鱼得水,龙回大海了。

    李怀德脑子里早就被李学武灌输了各种产业布局的话术和安排,讲起来头头是道,一点不卡壳。

    他在讲轧钢厂搬走后,要创建科技园区,主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支撑相关工业进步。

    还要建造大型工人新村,实现住房、医疗、教育等资源的闭环管理和服务。

    桌上几位汽车厂的领导都要听的自闭了。

    除了一七厂搞了工人村,其他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这个打算。

    而轧钢厂在赚钱的同时已经在谋算花钱了。

    李怀德是喝多了吗?

    当然不是,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的目的就显露出来了。

    先是讲了轧钢厂汽车厂要招工,最少再招三千人,主要是装配车间和发动机、变速箱生产车间。

    因为后面两个车间不仅仅要承接汽车工业,还要服务船舶工业,所以要扩容、扩人、扩生产。

    既然零部件都能采购,那技术工人能不能直接调拨啊?

    今天李怀德把主管工业的领导请过来,就是谈这件事的。

    现在这几个车企的技术人事结构都臃肿了,全国企业的通病。

    轧钢厂这三千人不打算招新人,想要跟各工厂化缘

    ,即是给他们减肥,减负担,也是给轧钢厂的汽车厂直接补充技术工人。

    一众厂领导对视一眼,都迟疑了起来。

    这「减肥」自然是好事,可怎么减,减哪是个问题啊。

    谁都知道技术宝贝最珍贵,怎么可能轻易给别人。

    可真要是把清汤寡水的送出去,人家也得要啊。

    主管工业的徐副主任主动开了口,笑着说了:占便宜没够,吃啥都不香,有进有出,才是企业人事管理的常态。

    今日轧钢厂有求于诸位,明日说不定你们其中一个要进入食品领域,或者搞电子生产,就轮到他们来支援了。

    徐副主任说话自然是高瞻远瞩,有力度、有深意的。

    他是主管工业发展的,他都说了大家可以多元化发展,不就是在给他们开口子嘛。

    现在国内供需关系严重失衡,上面鼓励各工厂多角度、多方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一如轧钢厂这般去产能溢出,转化综合型企业需要机遇,需要特殊条件。

    但轧钢厂不也是在摸索当中嘛,机遇也是人家自己创造的嘛。

    未来大家都有可能再坐在一起讨论帮扶谁,支援谁。

    一个强有力的综合型进步企业,对他们来说何尝又不是一块试金石,是开路先锋呢。

    当然了,人家有自我变革的勇气,就不要羡慕人家吃了第一只螃蟹。

    徐副主任在点这些厂领导,也在点李怀德。

    当前工业生产环境下,还是以团结互助为基础,优秀的要扶持,落后的要鞭策。

    如果都如轧钢厂这般,自谋发展大计,努力拼搏进取,他的工作就轻松太多了。

    肉都在一个盘子里,在京城也好,在钢城也罢,他不在乎。

    反过来讲,他更愿意看到这种企业自我调整,适应生存环境的发展特征。

    工业部门主持一个重型企业转移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而企业自主实现技术核心和产能突破,就是他希望看到的。

    李怀德这个人业务水平一般,在工业系统内是共识,上面的领导都知道。

    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没有再进一步的原因。

    可是这一次李怀德主动抓住机遇,说浑水摸鱼也行,说蓄谋已久也无所谓。

    可他在轧钢厂一些列生产变革中表现出来的管理能力让上面的领导对他另眼相待了。

    这就是他稳坐管委会主任的原因,没有上面的表态,杨元松怎么可能败的这么快,这么彻底。

    这一次轧钢厂主动申请参加交易会,徐副主任也是想看看轧钢厂到底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嘿!真是没想到,这种重工业企业也有亮眼的表现。

    在这些大佬眼里,没有什么违反规则,或者过分跳脱那一说。

    他们又没去现场看,只看到了第一天和第二天是轧钢厂拿下了签约榜第一。

    这是实打实的成绩,也是李怀德这些天四处交际的基础。

    没有水平,没有成绩,谁屌你是哪个。

    徐副主任很明显的在偏帮轧钢厂,尤其是在酒桌上就点到了,西德正在跟一七厂谈判的技术引进会将轧钢厂的汽车制造厂涵盖进来。

    什么意思?

    就是技术共享,花一份钱,给两家实惠。

    轧钢厂汽车制造厂变速箱和发动机已经协调到了日商和意大利商人的技术印记。

    接下来就会在一七厂的技术引进中得到另外的补强。

    一七厂的厂领导早就知道了此事,并没有表现的很意外。

    而他们的业务副总则是有些郁闷

    ,搭顺风车这种事自然不是第一次了。

    以前其他工厂也会跟进项目,一起学习新的汽车生产制造技术。

    只不过他没想到,小字辈的轧钢厂都有资格进入项目组了。

    他也想明白了,轧钢厂的汽车制造厂能进项目,靠的无非是供应链生产模式,上面的领导就是想看看这种模式下的汽车制造能发展到哪个地步。

    都是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谁好了,对爹都是好事。

    李学武这人很会来事,见厂领导那桌已经定了调子,主动表示了起来。

    人家要吃亏了,又是人力支援,又是技术共享的,你不得让人家灌你酒,出出气啊。

    虽然说国内没有技术专利那一说,可在各工厂里都有自己的不外传技术。

    除非是战略调整,比如五丰行要茅台的技术,否则谁愿意共享技术成果啊。

    都是花钱来的,人家白给你,不来气嘛?

    这事搁李学武身上都来气,他都想灌自己一杯酒了。

    所以业务领导这桌就开始了诡异的碰杯氛围,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在灌轧钢厂的李学武。

    嘿!也真是怪了,明明看着他就要醉了,可就是差那一杯。

    他们是左一杯,右一杯,最后喝成了烂泥一堆。

    酒局结束的时候,李学武还红着脸站在那招呼着把客人安顿好,送回驻地呢,哪有要醉的样啊。

    徐副主任上车的时候还拍了李怀德的胳膊,夸他会用人,有福气。

    李怀德今天高兴,也有点多了,领导的车都走了,还站在那笑呢。

    栗海洋和司机扶他上了车,还不忘给李学武招手,要一起走。

    李学武答应了一声,安排也有些喝多了的景玉农先上车,等司机开动了,这才来了李怀德这边。

    「回头记得单独请徐副主任」

    李学武刚一上车,李怀德便拍了拍他的膝盖,醉眼迷离地给他叮嘱了一句。

    「徐副主任也是从一野走出来的,跟我提到你」。

    「我哪里够资格」

    李学武谦虚地说道:「徐副主任工作忙,我怕打扰呢」。

    「没事~」

    李怀德用手盖着眼睛,另一只手摆了摆,道:「你以后要工业系统继续奋斗,离不开上一层的关系」。

    「一回生,二回熟,这件事不忙,等回京再说,我来安排」。

    他有些疲惫地靠在了座椅上,深呼吸了两口气,这才对着关系地看着他的栗海洋和李学武笑了笑,道:「今天高兴,喝多了,有些失态」。

    「我们都高兴」

    李学武微笑着说道:「尤其是看您几句话把他们镇住那一段,我们这心里也是自豪的」。

    「呵呵呵~」

    李怀德想要表现的很谦虚,可今天喝多了,控制不住嘴角上扬,实在是对李学武的夸赞满意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