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心疼哥哥~

    第311章 心疼哥哥~ (第2/3页)

我惦记了许久的一声回应,是轧钢厂默默付出的凭证!」

    「好!~~~」

    其实有不少职工都知道

    ,厂里接了保密项目,关于哪方面的,他们猜也能猜的出来。

    只不过生活范围和工作环境限制,大家知道了也不说,只是闲聊时才会提那么一两句。

    现在这一声震天响,终于是让这个话题有了答案。

    而这一声响天彻底之后,他们的脊梁骨突然就硬了,腰再也不用弯了。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再欺负我们,恐吓我们!

    车厢里大家欢呼,鼓掌,还有激动落泪的,咬着牙使劲拍着已经红了的手掌。

    而列车前段车厢也在欢呼,也在庆祝,这一刻不仅仅是轧钢厂人的胜利,是全国人民的胜利。

    事实证明,外国人能做到的,国人也能做到,甚至做的更好。

    今日我们在落后,明天我们要奋斗,后天我们励志赶超!

    没有不服输的精神,也不会有今日的成绩,没有全工业的努力,哪里来的挺直脊背。

    人家都说出门在外,面子都是自己给的,要李学武说,这面子还真就必须自己给。

    从会议室里回来,李怀德难忍激动的心情,叫栗海洋拿了白酒,给李学武倒了一杯,两人轻轻一碰,一切尽在不言中。

    年初两人去了一趟边疆,就是对这一声响最好的见证。

    时代的丰碑已经扎根站稳,他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

    李怀德这杯酒算是庆祝,也是感谢李学武这一路的支持和陪同。

    满饮过后,李学武笑着说道:「咱们的信心更强了,工业发展进程从今天开始翻篇,进入新时代了」。

    「嗯」

    李怀德笑了笑,自然明白李学武话里的含义。

    他说的不是一声响过后,全国的工厂都能技术革新,产业进步。

    而是说发展目标和方向,自我变革和奋斗的信心要发生改变了。

    以前我们是防着,现在我们要争取,要奋斗了。

    人心所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李怀德笑过之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经济工作可能更难做了」。

    李学武的笑容也逐渐收敛,思及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这一声响过后所带来的影响,他也清楚地感受到了贸易合作上的压力。

    这一声响跟前面的那一声还有所不同。

    前面的那个没长翅膀,现在这个长了翅膀,说不定就飞到哪去了。

    人最艰难的时候是哪个时期?

    就是你站起来的过程中,承受本身的压力,还有外在的压力。

    站的越快,压力越大。

    这个时期所有项目,所有对外的环境都会发生质的改变。

    「这是必然要出现的」

    李学武目光坚定地说道:「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挡,也不可以阻挡咱们站起来」

    「哪怕是舍弃,哪怕是多奋斗几年、几十年,也要先解决脊梁骨的问题」。

    李学武的话直透人心,让站在门口的栗海洋和沙器之如醍醐灌顶一般,从头皮麻到脚跟底。

    李怀德也是点头承认这一点,但他更可惜当前的大好形势。

    今日中华之崛起,必然要牵动整个世界格局的改变。

    而早有瞩目的外界一定会对今日之事做出必要的回应。

    他不是怕了,也不是心疼钱,就是觉得有些可惜。

    但真要论起来,这一声响无论什么时候响,都是应该的。

    越早越好,哪怕没有交易会,哪怕没有这次获得的机遇。

    爱国,不分高低贵贱。

    「要警觉啊」

    李怀德缓缓地说道

    :「想办法联系到玉农同志,告诉她,坚决扞卫交易基本原则,要慎重对待这件事引起的变化,时刻警觉外来因素干扰」。

    「明白」

    栗海洋听到领导讲完,没有其他叮嘱,这才转身去了无线电室。

    沙器之走进包厢,给两人倒了茶,又退到了门口。

    李学武思索片刻,道:「回京后,应该尽快完善经济贸易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结构」

    「我建议,针对外贸工作应该成立专门的办公室,全面负责情报收集、贸易管理、合作协调和其他组织工作」

    「尤其是在与其他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工作对接时,要起到应管尽管,全面服务的作用」。

    「嗯」

    李怀德点了点头,皱眉道:「这件事你抓一下,看看谁比较合适负责这个业务,回去后就要办」。

    答应了李学武的请求后,李怀德又提醒道:「要严肃注意外部形势变化,必要时要有一定的制约手段」

    「尤其是在对外贸易上,不能出现污水倒流的现象」

    他还是比较在意思想上,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变化,更担心对外贸易的发展引起一起局部的负面反馈。

    李学武认真做了笔记,答应回去后就组织研究,针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业务学习和纪律学习。

    抓思想,抓纪律,不是放弃对外贸易,而是调整自身形态,以更好的方式去合作。

    钱是李怀德自己辛辛苦苦赚回来的,他哪里舍得丢弃。

    这么严肃,这么认真,就是在保护这些项目平稳着陆。

    否定这些工作,不就是在否定他的这次出行,也否定了他一直以来坚持的管厂政策嘛。

    李怀德不会错,李学武也不会错,就算是外部形势发生错变,他们也得给这些风掰正了再吹。

    -----------------

    火车是下午一点多到的京城,两人是两点钟上的班。

    是的,火车到了轧钢厂,跟迎接的队伍打了个照面,接着就上班了。

    当然了,上班的只是李怀德和李学武,以及几个执行比较重要工作的干部,其他人都有一天的休息时间。

    再严苛的工厂也有人性化的一面。

    他们是去出差的,不是旅游的,自然要有休息时间。

    那为啥李怀德和李学武没有?

    他们还是领导呢!

    正因为他们是厂领导,所以才不能休息的,并且得紧忙活。

    下车前,李学武其实建议李怀德休息一天的,就算是再忙,也得调整一下。

    可李怀德只是摆摆手就拒绝了,虽然没说什么,可脸上的无奈谁都看得出来。

    李学武给他画的大饼太大了,不紧着点忙活,真吃不到啊。

    再加上两人在车厢里的那段谈话,他整个人都焦虑了起来。

    李学武说今天不休息,要上班,他就更不能松懈了。

    所以除了景玉农不在家以外,李怀德把在家的几位领导叫在了一起,开了个通报会。

    一方面是要通报这次去羊城所取得的成绩和贸易工作的进展。

    另一方面也是针对当前的大好形势,以及随后将会到来的外部影响提出工作指示。

    老李显然是有些着急了,回来开会一改以前的拖沓原则,省去了前面的寒暄和客套,直入主题。

    李学武在会议上做了项目通报,随着一份又一份的项目被他提出来,在家的几位领导都有些麻了。

    这么多大项目,还是已经解决了审批手续的外向型项目,着实吓了他们一跳。

    在

    京城,他们也都了解到,李主任带队在羊城出了名,闯出了成绩。

    就是没想到成绩这么好,成果这么丰厚。

    程开元的脸僵硬着,手里拿着项目报告在看着,实在是说不出话来。

    而薛直夫则是比较关注当前他所负责的工作。

    就基建部分,以及服务和后勤工作提出了几项建议和意见。

    管委办随着李学武去的几个秘书都锻炼出了战斗力,他这边一说完,那边就已经做了记录,准备修缮计划了。

    这种执行能力也随着一个又一个会议的进行,传遍了整个轧钢厂机关。

    大家都在传李主任带回来的成绩单,也都在传这一次轧钢厂要腾飞了。

    更多的人看到的是随团前去羊城归来的干部身上带了一些不一样的神采。

    是紧张,是快速,是干练,也是时不待我的危机感。

    有人戏称这是羊城现象,回来后要适应几天。

    可随着管委办一纸协调令,所有人的心都被这种紧张的氛围感染了。

    协调:

    工程部门组建基建办公室,针对各项目成立项目组,立即执行项目基建工程筹备工作。

    财务部门组建项目资金管理小组,针对各项目、各管理部门,划分建设相应的管理账户,尽快完成与港城东方时代银行的业务对接工作。

    人事部门招工计划再加八千人指标,招收标准依旧严格卡在初中学历以上,有专业技能优先。

    招工时间统一调整,分四次,一年时间内完成招录培养计划。

    ……

    其他部门协调令不用看了,只从这一长串项目工程,以及八千人的招工指标就把所有人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

    谁家还没有个孩子啊!

    但凡混到了初中毕业,也不用再等分配了,厂里的名额来了!

    工人们自然紧盯着进厂名额,而干部们则是盯着形成立的这些项目管理岗位。

    食品工业一下子要成立三个分厂,电子工业要成立十几个生产车间,小商品和五金工厂已经开始三班倒了,轧钢厂红火的日子要来了。

    这还不算与京城化工将要合作的汽车配件生产车间,与滨城船舶、意大利游艇商合作的游艇和货船项目呢。

    景玉农联系的项目,滨城船舶与营城造船合作,试验开发万吨级货船项目。

    是试验,不是真的现在就要造船,营城造船厂的基建要到明年三月份完成,正式开工怎也得五月了。

    现在接到手里的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真要造大货船,实在是不值当。

    资金方面有压力,技术层面也有压力。

    能造,不代表先进,落后,就没有竞争力。

    所以滨城船舶联合营城造船,结合其背后红星轧钢厂的资源,开始万吨级货船的项目研究。

    双方技术共享,成果共享,资源共享。

    包括营城造船厂无法生产的机械部件,都由滨城船舶提供技术支持。

    滨城船舶需要钢城炼钢厂支持特种钢材供应,包括后续炼钢厂炼制出来的船舶用钢。

    还需要包括电子工业、五金工业,以及其他工业领域的产品支持。

    现在厂里的工人没人再提子女安排就业的问题了,这么大的招工基数,你要是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